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64篇
  免费   23篇
  国内免费   12篇
管理学   57篇
劳动科学   24篇
民族学   3篇
人才学   15篇
人口学   1篇
丛书文集   276篇
理论方法论   41篇
综合类   606篇
社会学   75篇
统计学   1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25篇
  2022年   17篇
  2021年   31篇
  2020年   21篇
  2019年   20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13篇
  2016年   18篇
  2015年   27篇
  2014年   69篇
  2013年   51篇
  2012年   81篇
  2011年   79篇
  2010年   81篇
  2009年   70篇
  2008年   62篇
  2007年   74篇
  2006年   57篇
  2005年   57篇
  2004年   76篇
  2003年   52篇
  2002年   38篇
  2001年   39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9篇
  1995年   1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9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15 毫秒
961.
法人作为民事主体,与自然人一样具有法律上的独立人格,当法人的人格权受到侵害时,其有权要求精神损害赔偿。从分析法人的人格权入手,论证了法人可作为精神损害赔偿的权利主体,在我国有必要建立法人的精神损害赔偿制度,以弥补法人人格权遭受侵害而带来的精神利益的损失并给致害者以惩罚。同时阐述了法人精神损害赔偿的范围及法人精神损害赔偿制度的性质与功能。  相似文献   
962.
论违约救济     
各国法律及有关国际公约对违约救济的主要方式都作了明确的规定,但由于各国的社会、文化、历史背景不同,其规定既有相通之处又有明显差异。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商品的繁荣,违约所造成的损失很容易为金钱赔偿所弥补,故损害赔偿日益成为最广泛、最主要的救济方式,而为各国法律所普遍确认。  相似文献   
963.
惩罚性违约损害赔偿是对补偿性违约损害赔偿制度的重要补充,它可以全面补偿受害人的损失、惩罚和遏制不法违约行为,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价值。本文研究了惩罚性违约损害赔偿的必要性、适用条件及其适用范围。是对我国建立惩罚性违约损害赔偿制度的有益探索。  相似文献   
964.
传统的人格权在商业利用中不仅具有非财产性的纯粹人格利益,而且兼具财产性价值。"商事人格权"是指公民、法人为维护其人格中包含经济利益、具有商业价值的商事人格利益而享有的一种民(商)权利。在实践中,新闻侵害商事人格权的纠纷不断增多。对这种新型新闻侵权采取财产损害赔偿的责任方式,可以保护商事人格的经济利益;借鉴韩、德、法、日和美国的"答辩权"救济手段,使其具有法律约束力,能够平衡我国商事人格权与媒体言论自由权的冲突。  相似文献   
965.
精神损害赔偿标准的量化模式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精神损害赔偿额的确定问题,历来是理论界和司法实践难以合理解决的问题。本文以限制法官在精神损害赔偿中的自由裁量权为目的,试图从赔偿标准量化的角度,采用最高限额与系数公式相结合的模式来提出解决的方法,希望以此引起对该问题有更多的思考和关注。  相似文献   
966.
婚约是当事人自主意思的结果,是男女双方以将来缔结婚姻为目的的预约,性质上为合同.订婚是合格主体的权利,有权利就有救济,侵害权利就应当承担法律责任.法律并没有明文规定婚约无法律拘束力,因此,对解除婚约应理解为一是当事人有法定解除权,任何人不因婚约被强制缔结婚姻;二是婚约解除权的行使不排除损害赔偿的可能.对无正当理由解除婚约的受害者予以损害赔偿,在现行制度框架下是可能的.  相似文献   
967.
如何防范和减少交通事故 ,发生交通事故后如何确认各方责任并公平合理地解决损害赔偿问题 ,充分保护受害人的合法权益 ,已成为全人类共同关注的社会问题 ,也是处理道路交通事故的核心问题。笔者拟就机动车运输过程中发生道路交通事故违约损害赔偿的有关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968.
离婚损害赔偿制度是我国新婚姻法中建立的旨在保护离婚无过错方合法权益的一项制度。该制度有利于我国法律体系的完善,有利于保护弱者,有利于“离婚自由”的实现。本文就离婚损害赔偿制度的赔偿范围、赔偿数额及请求赔偿主体等方面的一些问题提出了一些看法和观点。  相似文献   
969.
高等学校与其在校学生间仍为教育、管理、保护的法律关系,这里的保护融入其管理中。高校学生伤害事故的归责原则应以过错责任原则为主,辅以过错推定原则。学校在违反安全保障义务时要承担相应的民事责任,民事责任的承担方式主要是损害赔偿。  相似文献   
970.
体育竞赛是一种对抗性极高的、从而极易造成运动员人身伤害的高风险群体活动。随着体育比赛、竞技活动的增多,这种致人伤害的潜在危险也随之增加。由此而引发的人身伤害到底应由谁来承担.便成了一个无法回避的问题。通过深入分析体育比赛中致人损害的各种具体的表现形态、责任归属。我们认为。运动员在体育竞赛中受到损害的,该损害由谁承受通常分为两种情况:一是由受害的运动员自己承受,称自己责任;二是由他人承担,为他人责任。此外,俱乐部因旗下的运动员在比赛中遭受他人损害的,可以依法行使代位求偿权和独立求偿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