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3550篇
  免费   1491篇
  国内免费   300篇
管理学   8577篇
劳动科学   600篇
民族学   1206篇
人才学   1788篇
人口学   899篇
丛书文集   12652篇
理论方法论   2819篇
综合类   28360篇
社会学   6705篇
统计学   1735篇
  2024年   737篇
  2023年   2572篇
  2022年   1053篇
  2021年   750篇
  2020年   1092篇
  2019年   1239篇
  2018年   626篇
  2017年   1126篇
  2016年   1316篇
  2015年   1935篇
  2014年   4284篇
  2013年   3077篇
  2012年   3640篇
  2011年   5534篇
  2010年   4655篇
  2009年   4375篇
  2008年   4141篇
  2007年   3135篇
  2006年   3993篇
  2005年   3068篇
  2004年   2341篇
  2003年   2797篇
  2002年   2616篇
  2001年   1958篇
  2000年   1308篇
  1999年   578篇
  1998年   331篇
  1997年   290篇
  1996年   213篇
  1995年   156篇
  1994年   106篇
  1993年   70篇
  1992年   61篇
  1991年   55篇
  1990年   34篇
  1989年   44篇
  1988年   9篇
  1987年   15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8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1 毫秒
991.
中国地方社会管理创新不仅是加强国家政权建设和社会管理的重要内容,也是满足公民日益增长的公共服务诉求的一一种必然选择,其根本动力源自制度的僵滞和供需的不平衡。在社会结构变迁、技术进步等外在推力的驱动下,地方社会管理创新的内在动力呈现出既有正式制度“自上而下”的推动,  相似文献   
992.
本文结合实地考察,对东方美孚方言区"三月三"民俗文化加以浅议。  相似文献   
993.
杨晶 《江西社会科学》2012,32(4):183-188
蒙古史诗中对灾难的表达采取了曲折、隐晦的方式。这种方式将蒙古族人民的灾难意识置于幕后,表现了一种面对灾难的独特心灵应对方式,即以对英雄及其活动的赞美、将自然灾难看做"天意"等方式来掩饰其悲剧性表达。这种独特的灾难意识背后有深厚的美学积淀,其缘由在于蒙古族人民审美观念中独特的"刚"性之美。  相似文献   
994.
基于民政部2005年的全国村民自治现状抽样调查数据,对村支书在村委会兼职对村民自治效果的影响的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村支书在村委会兼职显著地提高了村治效果;村支书在村委会兼任主任或副主任对村治效果没有显著影响,但兼任一般委员具有显著的积极影响;村支书兼任村委会一般委员是村支书的最优兼职模式。这一结论对于恰当处理农村"两委"关系具有一定参考价值,也从实证角度对"两委合一"的学术观点进行了全新的阐释。  相似文献   
995.
唐海县第一农场始建于1956年,是唐海县建场最早的国营农场。作为曹妃甸的“后花园”,场党委一班人始终将立体文化作为创建文明和谐社会的重要抓手,充分重视、大量投入。弘扬社会正气,倡导和谐民风,营造健康向上的场风。  相似文献   
996.
南音的音乐体系由曲(散曲)、指(指套)、谱(乐器曲)三大部分组成,其中"曲"又称南曲、草曲、散曲等,其基本音乐结构由管门、滚门、撩拍三项组成。在100余个滚门中,"中滚·十三腔"最具特色,其唱腔最为复杂。凡属"中滚·十三腔"的曲子均由13个不同滚门组成,其复杂的润腔形式让一般"曲友"望而却步。《听门楼》是一首曲牌为"中...  相似文献   
997.
目前,语法学界对汉语同义并列式双音词构词法的分析只到"并列"为止,没有进一步深入探讨这两个语素是怎样的并列状态。笔者认为同义并列式双音词的两个语素地位并不是绝对平等的,据此,可以把不平等同义并列式双音词分为三种类型———后限定式、前限定式、附加式。前、后限定式的不平等同义并列分别与偏正、动补结构在表意上具有相同的作用,这种跨结构的表意上的一致性,归根到底是为了适应汉语双音化和表意精确化的要求。  相似文献   
998.
张鹰 《百姓生活》2012,(9):25-25
●没有亲眼所见,就不用急着用你的嘴巴来证明。 ●对不知道的事,直接说“不知道”才是最轻松的。  相似文献   
999.
涉外定牌加工的商标侵权判定一直是我国商标法领域的热点问题。通过对"东风"案进行梳理,分析不同层级法院的裁判理由及其论证思路,厘清涉外定牌加工的商标侵权判定思路,并指出不同裁判标准为何产生纠纷的症结所在。"东风"案确立的合理注意义务与实质性损害的认定标准是最高人民法院对"PRETUL"案所形成观点进行的修正,符合国际贸易形式的特点及我国知识产权保护政策的要求,理应妥善地运用于涉外定牌加工的商标侵权判定之中。  相似文献   
1000.
农业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和支撑,也是人类最早开始的有计划、有组织从事的社会活动。一方面,与其他人类活动不同,农业需要与大自然打交道,农业生产是在自然场所中显示和展开,自然亲自参与了农业生产的始终。另一方面,从对人类发展的推动来看,农业是人们最早为着满足自身生存需要而从事的一种社会活动。既然农业是作为人类的一种社会活动而存在,它必然体现了人的各方面社会特征和价值。与人参与其他社会活动涉及伦理一样,农业不但具有一般伦理的特性,而且因为它同时涉及人与自然的关系,于是决定了其伦理关注与其他人类活动不同,不只是关注人与人之间的伦理关系,更主要的是关注人与自然之间的伦理关系。农业关注的对象不是人,乃是有生命特性的农作物,这些农作物或者动物具备生命的类特征,而且这些生命特征出于自然,具有自然属性,这一点也决定了人在生产农作物的时候需要遵循自然的规范原则,由此亦决定了农业伦理需要在规范伦理学的框架中加以考察和认知。同时,农业是为着人类生存的需要而产生的,人对农业的判断又显示出功利性,使农业呈现功利性伦理的特征。因而,农业伦理具备了伦理学理论的各个层面,甚至将一些看似矛盾的伦理学理论恰如其分地整合在一起。农业伦理不只是单方面属于哪一个伦理理论,而是融合了伦理学中典型的两个流派即功利主义和义务论。在这种融合中,农业显明出一方面以支撑人的生存为目的,另一方面需要适应自然的客观性特征,于是农业伦理也随之在这两个层面反映出其独具特色的差异性。农业伦理的二重性不只是学理上的一种考量和认定,而且是具体地显明在农业实践之中,农业耕作中的"时"观念就是农业二重特性的实践显现,使农业伦理成为与具体实践相结合的实践理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