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380篇
  免费   417篇
  国内免费   119篇
管理学   2580篇
劳动科学   197篇
民族学   295篇
人才学   442篇
人口学   69篇
丛书文集   3601篇
理论方法论   990篇
综合类   5952篇
社会学   1550篇
统计学   240篇
  2024年   302篇
  2023年   1012篇
  2022年   732篇
  2021年   994篇
  2020年   747篇
  2019年   788篇
  2018年   275篇
  2017年   484篇
  2016年   579篇
  2015年   726篇
  2014年   1418篇
  2013年   1243篇
  2012年   1183篇
  2011年   1083篇
  2010年   924篇
  2009年   761篇
  2008年   866篇
  2007年   540篇
  2006年   372篇
  2005年   307篇
  2004年   207篇
  2003年   132篇
  2002年   90篇
  2001年   78篇
  2000年   41篇
  1999年   13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非政府组织在我国社会经济发展中扮演着重要的第三方角色。近年来,我国非政府组织快速发展的同时也面临着公信力下降的问题,进而导致一系列社会问题的发生。针对我国非政府组织独立性和自治能力差、组织资源不足与效率低下、组织管理者渎职腐败以及社会公众对组织的参与程度低等问题,提出了重构我国非政府组织公信力的路径,旨在充分发挥非政府组织的数量和灵活的优势,实现非政府组织在社会各个领域不可小觑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2.
有偿资助是国家奖助学金制度发展的必然趋势,是实现“资助育人”的价值选择和实践范式。全面剖析无偿资助的弊端,考量有偿资助的理论内涵、价值和基本特征,指出实现有偿资助需要坚持权利与义务对等、公平与效率兼顾、经济资助与心理资助并举、资助与育人并重等基本原则,从变革资助理念、转变资助模式、转移关注重心三个维度实现无偿资助向有偿资助的转变,彰显资助育人功能,从而达到资助的最佳效果。  相似文献   
103.
罪数论与竞合论的体系话语与分类方法不同,我国当前没有必要推翻罪数论并全盘引入竞合论。否则可能出现知识对接的难题和司法适用的困惑:现有的牵连犯形态在竞合论中缺乏体系地位安置;有权解释和竞合论原理冲突;支撑竞合论的行为个数理论判断标准不明确,国内缺乏必要的知识储备和基础。因此,罪数论更加适合我国刑法理论和司法习惯的现实。同时,我国的罪数论体系可以进一步完善:重视想象竞合犯的明示机能;承认吸收犯是包括的一罪,将伴随犯、不可罚的事前事后行为,及法条竞合犯中的吸收关系归入吸收犯的范围;在法条竞合犯中,消解吸收关系和择一关系,承认特别关系和交叉关系,限缩单纯的一罪,扩张包括的一罪。  相似文献   
104.
地缘商会因其乡情文化符号、民企聚合体、自治等特点而成为独具中国特色的社会组织,并双向嵌入在所在地与乡籍地社会环境中发展。基于对广东省湖北商会的个案分析,发现服务会员、抱团互助从而填补市场与政府对民企造成的夹缝是其“嵌入式”发展的内在动力。同时,分析在两地空间结构限定下特定的历史、文化的冲突与融合,经济发展的特殊需求以及政治生态与政策设计限定的独特的发展路径,主要包括:短暂发展史中面对问题及时调整与迅速规模化;从依赖乡土精神聚合到强调制度化、品牌化建设的组织文化发展之路;专业主义指导下全方位服务路径;基于政治符号、示范标杆和招商桥梁打造而构成的政商多中心网络合作治理之道。  相似文献   
105.
106.
当下,安徽省正在落实“调转促”行动计划,是调整农业结构、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升级传统农业的重要战略机遇。首先阐述了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的基本理论,然后重点分析安徽省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的形成路径以及动因,并提出了营造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发展的孕育环境,扶持当地龙头企业,调整市场环境,健全利益联结机制等措施。  相似文献   
107.
发展现代农业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迫切需要大量新型职业农民.新型职业农民的生成遵循一定的逻辑,农业具有吸引力是新型职业农民生成的逻辑前提,教育和培训是新型职业农民生成的关键,良好的制度环境是新型职业农民生成的重要保障.基于新型职业农民的生成逻辑,培训新型职业农民,需要提高农业的吸引力,丰富培育体系,完善保障机制.  相似文献   
108.
以兰州市洒水车治污政策为研究案例,应用清晰集定性比较分析法(Crisp-set QCA)研究地方政府具体环保政策的变迁问题。分析发现,自上而下的政治压力、公众舆论压力、媒介压力、专家压力以及领导变更等五类8个解释变量可以作为案例政策变迁的驱动因素,其中,中央媒介压力是政策变迁的必要条件。按照不同的驱动因素组合,兰州洒水治污政策变迁有4种演进路径,其中,最短路径是“中央媒介压力且网络媒介压力”与“领导批示且中央媒介压力”。此外,在本政策案例中,领导批示不但没有促成政策变迁,甚至不构成变迁的必要条件。无论是“地方领导留言板”,还是“门户网站留言板”均非政策变迁的充分或必要条件,因此未能彰显公民参与在政策问题建构中的权力扩大,公众并没有实质拥有建构权,也未能成为建构主体,仅依赖互动平台的构建是无法打破原有的政策问题建构秩序的,因而也不能促使政策变迁彰显民意。  相似文献   
109.
社会自主性是现代化进程中的重要一维,社会自主性对市场侵蚀的抵抗和对国家权力的制约有利于形成均衡性的治理结构。现代化进程的历史维度、关系范畴的相对维度和治理现代化的功能维度构成理解社会自主性的3种视角。中国经由长期历史沉淀形成的是国家本位主义传统,改革开放打破了国家-社会的同构状态并塑造了一个相对自主的社会。中国社会缺乏自治机制的文化土壤和理念基础,社会自主性的提升需要国家以主动塑造方式,通过输入路径、合作路径和培育路径进行治理推动。  相似文献   
110.
"两淮"沉陷区失地农民搬迁安置后再就业状况普遍不佳,相当一部分失地农民长期处于非自愿失业或半失业状态,小部分失地农民主动放弃就业,已完成再就业的失地农民就业质量普遍不高且不稳定.造成"两淮"沉陷区失地农民再就业困境的原因主要有:法理上治理主体的缺失,政府安置政策的不完善,失地农民缺乏正确的再就业观念、技能和社会支持网络.沉陷区失地农民的再就业不仅影响着其个人的生活、社会的正义,更关系着和谐稳定的社会秩序的构建.因此,解决沉陷区失地农民再就业问题不仅需要个人自身的努力,还需要政府、企业、社区等多元主体的共同支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