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3406篇 |
免费 | 127篇 |
国内免费 | 51篇 |
专业分类
管理学 | 4082篇 |
劳动科学 | 382篇 |
民族学 | 59篇 |
人才学 | 790篇 |
人口学 | 27篇 |
丛书文集 | 1674篇 |
理论方法论 | 432篇 |
综合类 | 4269篇 |
社会学 | 1452篇 |
统计学 | 417篇 |
出版年
2024年 | 25篇 |
2023年 | 62篇 |
2022年 | 99篇 |
2021年 | 132篇 |
2020年 | 101篇 |
2019年 | 81篇 |
2018年 | 53篇 |
2017年 | 92篇 |
2016年 | 137篇 |
2015年 | 244篇 |
2014年 | 967篇 |
2013年 | 710篇 |
2012年 | 909篇 |
2011年 | 1218篇 |
2010年 | 1206篇 |
2009年 | 1313篇 |
2008年 | 1321篇 |
2007年 | 826篇 |
2006年 | 868篇 |
2005年 | 957篇 |
2004年 | 626篇 |
2003年 | 493篇 |
2002年 | 393篇 |
2001年 | 289篇 |
2000年 | 240篇 |
1999年 | 66篇 |
1998年 | 44篇 |
1997年 | 33篇 |
1996年 | 17篇 |
1995年 | 23篇 |
1994年 | 17篇 |
1993年 | 5篇 |
1992年 | 1篇 |
1991年 | 9篇 |
1990年 | 2篇 |
1989年 | 3篇 |
1988年 | 1篇 |
1985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21.
122.
近来在国家对石油、石化企业重组改制的进程中,陕西省也对省内石油企业进行了重组改制。国有企业重组改制.就是要真正建立起现代企业制度,把企业的治理结构建立起来,十四届三中全会以来.国有企业改革的方向就是要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建立现代公司制度。这次石油集团的重组,就是真正建立起公司治理结构,转变管理方式和经茜机制.给企业注入新活力。随着市场经济的形成、完善和企业新机制的建立。必须重新审视石油企业的统计发展。 相似文献
123.
125.
刘威 《河南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22(1)
新<公司法>与旧<公司法>比较而言,尽管引入了许多新的制度,有很大的进步,但仍没有摆脱"缺乏可操作性"这个固有法律弊端,就公司治理中最为重要的累积投票制度和股东衍生诉讼制度而言,这种情况尤为严重.立法部门应立足我国公司治理的具体情况,完善上述制度. 相似文献
126.
公司正常经营状态下,董事对公司及股东负信义义务,债权人作为公司治理的外部人,不是董事信义义务的受益人。从接近无力偿债到进入事实破产状态,公司成为破产法语境下的财务困境公司,董事的信义义务发生转化,债权人进入公司治理,成为董事信义义务的受益人。董事信义义务的转化是在困境公司拯救的背景下展开的,必须把公司法与破产法衔接起来才能构建有效的董事信义义务转化制度。应该以最大化困境公司的价值为目标确定董事信义义务转化的基本制度要素。这些要素包括:董事信义义务转化的触发条件、董事对债权人所负信义义务的基本内容、债权人作为信义义务受益人的基本权利以及信义义务转化后董事的抗辩权。 相似文献
127.
龙汉武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1(3):38-44
具有现代意义的企业制度形式,是随着西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一道传入中国的.这种形式是企业实行科学化民主化决策、建立公开公平的人才选拔与使用机制、规范经营管理行为的制度保证.在民生实业公司(以下简称民生公司),卢作孚在借鉴西方现代企业制度形式的基础上,建立了一套比较完善的、别具特色的企业制度形式,并通过这种制度的成功运作,使公司步入了一条健康、持续、持久的发展道路.本文从民生公司企业制度及其运作两个方面,探讨了它成功的奥秘,总结出了有益的经验. 相似文献
128.
刘亚朵 《河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3):77-81
委托代理中的信息不对称是公司治理的一大难题,大股东和股权集中度的存在又为公司的有效治理蒙上了一层面纱。约束大股东行为以及保护中小投资者利益成为现阶段公司治理的重要问题。而公司声誉通过影响公司的竞争力和持续性经营,被认为是约束大股东利益侵占的一个有效机制。选取中国2011—2013年度A股上市公司的相关数据作为研究对象,运用实证分析法分别对大股东侵占和公司声誉对我国上市公司绩效的影响进行检验的结果表明,大股东的侵占对公司绩效产生了负面效应,而公司的良好声誉对公司的绩效产生了正面效应。 相似文献
129.
刘伟丽 《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55(4):55-61
国有企业改制后的国有控股公司、企业以及国有参股公司、企业中的国家工作人员在身份上如何认定,始终是司法实践中的难题。一般情况下,对于国家工作人员身份的认定,可以从所在公司、企业的性质、委派的主体以及是否从事公务三个方面判断。但是,社会政治经济的发展使刑法及相关司法解释在处理国有控股公司、企业以及国有参股公司、企业中国家工作人员的职务犯罪问题时已明显滞后,建议通过扩大委派主体的范围、取消国有控股、参股公司、企业中国家工作人员与非国家工作人员的身份差别来实现刑法的平等保护,以解决实践中国家工作人员身份认定上的难题。 相似文献
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