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5篇
  免费   1篇
管理学   1篇
民族学   13篇
丛书文集   19篇
理论方法论   4篇
综合类   46篇
社会学   3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3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2 毫秒
11.
三峡地区摩崖石刻以其自然、野趣的风格呈现在世人面前。从其生态分布特点看,或在溶洞里,或在浪涛中,或在悬崖上,或在峭壁间。正是这种自然、野趣、古朴、典雅的风格和独特的生态分布,使三峡石刻更加神奇诱人、情趣盎然、魅力无穷。  相似文献   
12.
锦绣风水洞     
《中文信息》2007,(9):19-19
锦绣风水洞位于杭州市西湖区周浦乡云泉山中,距市中心15公里,全长1200余米,面积达9200平方米,其高达116米的“九天飞龙”石壁被专家称之谓“天下第一九龙壁”。据史籍记载,风水古洞早在东晋时即为“湖埠十景”之一,洞口有北宋留下的“云泉灵洞”题刻和多处摩崖石刻。可观赏到“盘古裂谷”、“云坝瀑帘”、“玛瑙玉壁”、  相似文献   
13.
65圣经山     
圣经山位于文登市西北20公里处,方圆近8平方公里。区内有天然老子头像和《太上老子道德经》摩崖石刻,圣人与圣经同时出现在这里,似有天意,玄之又玄,故名“圣经山”。圣经山历来被道家视为大化仙境。金元时期,王重阳收丘处机等“北七真人”为徒在此传布道,创立了道教全真派,并且迅速传播,成为元、明两朝的正统教派。  相似文献   
14.
《中文信息》2007,(9):44-45
开元溶洞位于山东博山,因洞内有唐代开元年间的摩崖石刻而得名,“开元”是唐玄宗李隆基在位时年号,距今1300余年。唐朝不仅给世人留下了近5万首唐诗,而且创造了“开元盛世”那一段历史的辉煌,在这条已形成二十多万年的古洞之中,既有雄奇壮阔的自然景象,  相似文献   
15.
《社区》2012,(2):57-59
1918年.李叔同看破红尘。在西湖旁的虎跑寺剃度出家,法号“弘一”。出家前,他将自己常用的93枚印章赠送给西泠印社,庋藏于山麓石壁上。以期“藏之名山,传之后人”。庋藏点至今仍有摩崖石刻“印藏”两字。记取着当年风雅。“涛声听东浙。印学话西泠。”  相似文献   
16.
《中文信息》2008,(1):22-23
大足石刻艺术博物馆位于四川大足县龙岗镇。1952年11月,成立大足县石刻保管所,1953年更名为大足县文物保管所,1984年在此基础上成立博物馆。藏品主要是密布全县的摩崖石刻,时间起于初唐、经五代、两宋、明全清,共有龛窟1030个。  相似文献   
17.
古崖州(今三亚)"天涯、海角、南天一柱、海阔天空"等题记摩崖石刻,不仅展现了古代文人对海天景色的诗意表达,还寄托了中国文人面对个人漂泊命运、贬谪经历所发出的时代呼声。将"天涯海角"摩崖石刻置于中国文化广博、深厚的文化语境中去审视,摩崖石刻构成了"南国的文字风景",传达了中华民族特有的"天之涯""海之角"这一文化心理。  相似文献   
18.
3月4日至6日,中南民族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党委副书记、民俗学硕士生导师、南方少数民族文字专家、著名女书研究专家李庆福和湖南师大历史文化学院教授李绍平、  相似文献   
19.
《求是学刊》2015,(4):109-115
摩崖榜书是一种大众喜欢而流传不衰的文学现象,而文学研究者极少议及。这些榜书别集不载,文选与文论著述也无关注。榜书具有明显的文学意义,它以诗性语言、书法语言、境文虚实相生,表达了作者对时事、历史文化、草木山川、人文建筑的感受与评价,是抒写情志的重要形式。摩崖榜书的文学意义建立在原生基础之上,与存在环境密不可分,不可移动、不可再造、不可改变载体,否则,其文学意义也就消失或改变。  相似文献   
20.
云冈石窟东部窟区崖壁上有16处大小不一的题记铭刻位,7处可见字迹,多为明清时期遗留。这些题记年代跨度大,数量较多,作用不同,这在缺少文字资料的云冈石窟显得尤为珍贵。它们虽占据了整个石窟的一角,但却赋予了云冈石窟一定的文化内涵。这些时代的印记和文化的交汇,或许给今天的云冈石窟和大同市的文化繁荣带来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