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3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2篇
管理学   6篇
劳动科学   1篇
民族学   2篇
人才学   3篇
人口学   2篇
丛书文集   15篇
理论方法论   91篇
综合类   61篇
社会学   45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23篇
  2012年   18篇
  2011年   21篇
  2010年   22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36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06 毫秒
81.
阿尼帕妈妈     
2009年国庆60周年前夕,青河县71岁的维吾尔族妈妈阿尼帕一家终于拍摄了一张全家福。40年来含辛茹苦地收养汉族、回族、维吾尔族、哈萨克族4个民族的10个孤儿,加上自己的6个孩子和邻居的3个孩子,阿尼帕夫妇和  相似文献   
82.
目的:探讨被收养者的收养经历如何影响自我认同的发展。方法:质性研究方法,对2位早年被收养女大学生进行深入访谈。结论:(1)被收养者的自我认同伴随着整个成长历程,出生即被送养的分离,儿童期觉知被收养身份,以及进入青春期后生活中不断被卷入的来自原生家庭、收养家庭的各种创伤性生活事件,使被收养者一直存在内在自我怀疑及不安全感;(2)由于送养发生在近亲家族中,表现出“我是谁家的女儿”的身份认同困扰,如对家庭成员的称谓混乱,对填写家庭成员表格的反感,觉得属于两个家庭的感觉;(3)因为是女孩以及被说成是克星的送养原因,收养家庭生活中被不良地对待,导致被收养者对自我的否定,但同时也激发其不断努力及有良好的学业;(4)由于收养家庭与原生家庭之间有血缘关系,使被收养者的自我认同有家族认同的特点。  相似文献   
83.
俞荣 《老友》2011,(1):43-44
詹学银曾是江西省都昌县交通稽征所一名普通的职工。退休后,他不享清福,来到偏僻的山村承包荒山搞开发,并以此为基地,创办了收养救助孤儿的太阳村——鄱阳湖儿童救助中心,收养了142名孤儿。詹学银收养孤儿不图报酬,为的是回报社会。  相似文献   
84.
刘晓蕾 《社会福利》2007,(10):12-13
寻根回访的接待工作,是近两年来随着我国涉外收养工作的深入发展和应收养家庭提出的要求,逐步开展起来的.对于这项工作,民政部领导及社会福利和社会事务司的领导都很重视.  相似文献   
85.
刘晓蕾 《社会福利》2006,(11):28-31
政策背景:为贯彻落实《民政部办公厅关于做好外国收养人和被收养儿童来华寻根回访接待工作的通知》(民办函[2006]61号)(以下简称《通知》)精神,进一步规范寻根回访接待工作,以确保寻根回访接待工作健康有序地开展,民政部社会福利和社会事务司于2006年10月18日下发了《关于外国收养人和被收养儿童来华寻根回访接待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明确了寻根回访接待工作的指导思想、工作程序、工作内容与具体要求。  相似文献   
86.
民政部早在1983年就已提出:社会福利社会化是中国社会福利事业改革和发展的根本方向。按照这一要求,在这以后十几年来儿童福利机构积极探索、努力实践,先后开展了托养、代养、助养、寄养、院中院、假日家庭等多种照料孤残儿童的模式,使很多生活在  相似文献   
87.
这几年来,我们这里一些人拾到被父母遗弃的婴儿,这些婴儿大部分是女婴或者生理有缺陷的残疾,处于人道和同情心,有些人就收养了他们,但这些人大都有了孩子,想到公证处申请办理收养公证,请问这种情况可否办理公证?  相似文献   
88.
尽管需求在不断地增加,孤儿的数量也十分庞大,但跨国收养的数量还是在不断下降。  相似文献   
89.
多年来,为顺应孤残儿童身心健康成长的需要,社会福利机构为孤残儿童积极寻找良好的照料方式,各地先后出现代养、托养、助养以及集中供养等管理模式。然而,什么样的抚养方式比较适合新形势下孤残儿童生理和心理成长的需要呢?在长期与孤残儿童打交道的过程中,笔者体会到,家庭式收养方式比集中供养更有利于孩子的成长。  相似文献   
90.
袁厉害群体型收养病残弃儿的行为,不符合法定收养条件且未办理收养登记而属于违法收养,并由此导致"1.4火灾事故"发生,构成失火罪。社会公众、媒体和当地政府对袁厉害的违法行为给出正面道德评价,并给予其"爱心妈妈"称号,最终使袁厉害在刑事责任方面脱罪,且不承担行政责任。道德好评形成对袁厉害违法行为的不当支持,也助长了袁厉害违法群体收养行为不断持续,于是,也使当地民政部门在明知袁厉害违法群体收养行为的情况下,推责和脱责、渎职等情形都发生了,善德让被收养的病残弃儿付出了惨重的代价,因此,必须正确划分道德好评与法律评价的界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