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797篇 |
免费 | 14篇 |
国内免费 | 7篇 |
专业分类
管理学 | 178篇 |
劳动科学 | 8篇 |
民族学 | 16篇 |
人才学 | 26篇 |
丛书文集 | 110篇 |
理论方法论 | 26篇 |
综合类 | 396篇 |
社会学 | 51篇 |
统计学 | 7篇 |
出版年
2024年 | 6篇 |
2023年 | 13篇 |
2022年 | 20篇 |
2021年 | 15篇 |
2020年 | 19篇 |
2019年 | 24篇 |
2018年 | 14篇 |
2017年 | 24篇 |
2016年 | 23篇 |
2015年 | 56篇 |
2014年 | 126篇 |
2013年 | 67篇 |
2012年 | 34篇 |
2011年 | 43篇 |
2010年 | 41篇 |
2009年 | 50篇 |
2008年 | 51篇 |
2007年 | 26篇 |
2006年 | 29篇 |
2005年 | 23篇 |
2004年 | 13篇 |
2003年 | 26篇 |
2002年 | 21篇 |
2001年 | 18篇 |
2000年 | 8篇 |
1999年 | 12篇 |
1998年 | 4篇 |
1997年 | 2篇 |
1996年 | 4篇 |
1995年 | 1篇 |
1994年 | 1篇 |
1993年 | 1篇 |
1992年 | 1篇 |
1990年 | 1篇 |
1989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8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民国时期的绥远省由绥远特别区改建而成,这是内蒙古西部地区行政区划沿革中的一个重要历史事件。有关绥远改省的时间,学界主要有三种观点,分别是1928年9月说、1928年10月说、1929年1月说。通过梳理分析《国民政府公报》、绥远省政府会议记录、新闻报道等可靠资料可以发现,这三种说法都不成立,绥远改省的准确时间是1928年12月18日。 相似文献
32.
马莎 《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51(4)
以北宋后期新法行废对学制、官制的影响为依据,考证周邦彦仕宦生涯中几个存在明显争议的问题.周邦彦早年就读太学,明显受到新法改革太学的影响;所著《汴都赋》表明了支持新法的政治立场,也是其思想深受新学引导的结果;中年蒙哲宗召对,重进《汴都赋》,得授秘书省正字,亦与绍圣间重施新法的政治背景相合.但关于其改官的问题,现因文献不足不妨存疑,未可作为其人品判断的依据. 相似文献
33.
蒋甜甜 《淮海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9(19):34-36
法律英语由于其自身严密性、准确性等特点,形成了一些固定的程式化句式。otherwise作为一个常用词,它与其他词汇一起形成一些固定的句式结构。经过长期的翻译实践,这些句式结构在汉语中也有一些固定的结构与之相对应。 相似文献
34.
35.
每每几个同事在办公室一起批改作业时,都会听到部分老师发出感叹:“我愿意改一次试卷,不愿改一次作文,错别字多,句子不通顺,改着头就痛。”当前,素质教育大力提倡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九年义务教育小学语文新《修订大纲》规定:要逐步培养学生自改习作的能力。居然这样,我们何不让学生自改习作呢?学生能自改习作,既培养了学生的能力,又减掉了老师的一大苦差事,何乐而不为呢?但在让学生自改习作时,还必须把握好一个“度”,如果没有把握好这个“度”,势必事与愿违。学生习作的修改也应遵循一定的教学原则,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教师要教给学生科学的修改方法,让学生有目的、有针对性地修改,逐步培养学生自改习作的能力。 相似文献
36.
37.
立足新时期高校人才培养目标,着眼于课程考试的功能,联系当前高校课程考试的弊病,分析其根源与危害,进一步提出改善的建议。 相似文献
38.
石金媛 《吉林师范大学学报》2013,(5):42-44
文化和语言息息相关,文化影响着语言,语言承载着文化。每一种语言都有各自鲜明的文化烙印,萨丕尔沃尔夫假说更是认为母语或多或少地制约着人的思维模式。因而,在英汉翻译中应保持汉语自身主体性和普遍性的基础上吸取其他语言、文化的精髓,保护自己的语言和文化理念,这样才是真正完成翻译的使命。正确运用音译法翻译外来语,有利于保护中国文化的主体性和普遍性。 相似文献
39.
宋代以后的杜诗校勘中出现了以意改字的现象,这是迥异于摹写、翻刻、避讳等因素导致的杜诗异文。校勘者或有对杜诗众多异文归于一是者,或有通过更改难释之字句以求诗意通畅者,甚或有径改文本以蒙骗世俗、炫耀才华者,这些现象既反映了杜诗传播过程中的复杂性,又体现了宋代特殊的文化背景,并对其后杜诗校勘学的发展产生了正负两方面的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40.
试论李白的悲剧人生及其特点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陶新民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6,(5)
李白是个悲剧人物。他生逢封建盛世,却难展宏图,并一再遭受打击,甚至流放,晚景凄凉。时代的不幸加上个人的原因,酿成他政治上的悲剧。李白具有强烈的个体意识,追求个体精神的自由解放,追求人生价值的实现。他重感性而非理性,很难适应周围的环境与人际关系。他的悲剧在历史上很有代表性。后世人们根据自己的需要改塑李白的形象,突出了他的飘然不群而淡化了他的悲剧色彩。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