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7篇
  免费   6篇
丛书文集   33篇
理论方法论   5篇
综合类   51篇
社会学   4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3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2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61.
面对西洋文化的冲击和渗透,对比中日两国采取的或是被迫或是自觉的对话模式与基于制度成本的变迁原因,成为分析中国近代化失败的有效路径之一。从洋务运动到百日维新,从地方立宪到辛亥革命,学习和求变的思维常有,但中国当时的体制内变革终难以触及社会变革的实质——政治体制。日本近代化的成功,恰恰是"求知识于世界"的民族性格与多元试错机制之上政治体制的革新使之近代化获得了巨大的成功。其中的教训无疑是当代中国进行政治体制改革时的一种镜鉴。  相似文献   
62.
社会契约理念是西方政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现时代社会契约作为一种方法论被一些政治哲学家所运用,但在19世纪前的欧洲,社会契约是被作为一种社会历史事实加以确认的。这种被作为一种社会历史事实的社会契约,其理念有其自我生成、演化与嬗变的历史建构过程。大致先后经历了古希腊晚期形成的针对社会个体的“原子契约”理念、中世纪时期形成的针对社会不同主体的“多重契约”理念、宗教改革后形成的关于政治国家合法性解释的社会契约理念,以及在康德的哲学中关于政治合法性与道德自律性相统一的社会契约理念四个历史阶段。  相似文献   
63.
试论晚年陈独秀对社会主义"政制"的研究与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徐波  沈卫 《人文杂志》2003,(3):107-111
晚年陈独秀对问题的思考不再以既定的理论和公式作依据,而愈益注重"根据历史现在之事变发展".在对苏俄"政制"进行痛切反思的同时,他重新审视当代世界各类"政制"以及自己过去的民主观、社会主义观,并以此为基点,对社会主义"政制"进行了建设性的探索和新的设定.  相似文献   
64.
朝鲜王朝(1392-1910)在五百多年的政治统治中积累了一大批政书,包括通制、礼典、律令及其他重要的实录等。这些政书均具备一个共同的制度基础:中国礼学的朝鲜化。其中《经国大典》《国朝五礼仪》《国朝丧礼补编》是朝鲜王朝最具代表性也最富影响力的通制与政典,它们在一定程度上奠定了朝鲜王朝"以礼治国"的基石,也集中反映了这种统治背后的制度逻辑。通过分析该三部经典不难发现,朝鲜王朝的政制具有鲜明的礼学色彩,它既对中国朱子《家礼》所勾画的礼制思想多有继受,又在此基础有其自身的礼学创制。朝鲜通制与典章对其自身政治的影响,反映了中国礼学朝鲜化的清晰进路。  相似文献   
65.
“九卿”一词的出现晚于“三公” ,约在战国后期 ,其影响也不如三公说大 ,对战国政治制度没有影响。秦代没有“九卿”的提法 ,其出现在汉代官制中约是文、景时期。西汉的九卿并不是九个卿而是列卿的泛称 ,但王莽时至东汉 ,又按照儒家学说将九卿变为九个卿 ,形式上分属三公。东汉的九卿是专称而非泛指 ,秩次为中二千石。秦汉九卿经历了一个由理论向实践转化的过程。  相似文献   
66.
华夏古典政制是德性政制,即道德与政制合一的制度,这种制度主要体现在周礼体系中。但到春秋时期,"位""德"分离,"德"失去了自身的根据,于是必须为"德"另寻根据。孔子将周礼之义概括为"敬",以敬区分礼仪与礼义,并在礼上加"仁",以"爱人"为"仁"。孔子既以仁德基于内在心性,于是相对于"位""德"合一来说,孔子的"位""德"仍然是分离的。孟子于礼下加让,以辞让之心为礼之端。孟子区分了现实世界中实有之位与依据每一人之德行所应有之位,前者孟子称之为"人爵",后者称之为"天爵"。理想的秩序是"人爵"应以"天爵"为依据。由此,孟子重新恢复了"位""德"合一,只是将原来的以"位"定"德"颠倒为以"德"定"位",从而将王朝政典建基于人心。孟子由此推导出新型的"德""位"合一的政治原则——仁政。汉代察举制即是本于孟子之学以"德"定"位"的政治制度,由此奠定了华夏二千年德性政制的基本格局。  相似文献   
67.
1982年初冬,我从济南来到北京,开始了在北大历史系欧美史研究生的学习生涯。在山东师范大学(当时叫山东师范学院)本科学习期间,我对近代早期的英、美、法革命(即当时史学界习称的三大“资产阶级革命”)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起初,我对法国大革命情有独钟,为此,不自量力,报考了北大历史系以法国史泰斗张芝联教授领衔招收的第一届欧美近代史研究生班。记得当时考研试题的主要问答题是阐述三大革命之间的有机联系。稀里糊涂来到北大后才了解到,研究班生有五位导师(张芝联、  相似文献   
68.
回归祖国20年以来,澳门特区政府坚持稳步推进政制发展,坚持经济适度多元,坚持与居民分享经济发展成果,坚持爱国爱澳的核心价值观,形成了政制发展、经济增长、民生福利、人心回归相互促进的良好局面。在政制发展方面,澳门特区政府严格按宪法和基本法办事,从澳门实际情况出发,广泛凝聚社会共识,循序渐进推动政治发展;在经济增长方面,澳门特区政府始终坚持经济适度多元的发展策略,促进博彩产业健康发展,推动新型产业发展,大力扶持中小企业,高度重视区域合作;在民生福利方面,澳门特区政府坚持与居民共享经济发展成果,推行现金分享政策,建立双层式社会保障制度,建设“健康城市”,完善各项社会服务;在人心回归方面,澳门特区政府成立了政府、社团和学校三位一体的爱国爱澳教育体系,巩固和弘扬爱国爱澳的核心价值观。  相似文献   
69.
王权在英国是国家认同和国家统一的象征,是一种客观存在的政治现实。英国王权从性质上是一种个人权利,这一点使得英国政制构成所要处理的问题从根本上不同于其它国家。王权在政制结构中要想行动,就必须嵌入到其他政治权力中去。王权的这种嵌入式结构,在英国均衡政制模式中起到了缓冲器的作用。英国的政制发展和政制转型,是由作为政制秩序现状的保守者贵族院、发动政制变化的行政首脑以及代表政制构成中最终权威的新选平民院共同促成的。  相似文献   
70.
叶友珍 《江汉论坛》2022,(11):65-72
弥尔顿的《论出版自由》发表于英国共和革命时期,在后世影响巨大,尤其在19世纪的欧洲革命中备受关注。小册子的写作刻意披上古希腊文学的外衣——标题化用伊索克拉底的《城邦议事会辞》,题词引用古希腊肃剧诗人欧里庇得斯的《乞援人》,弥尔顿把自己塑造为一位古典演说家,试图以置身教派之外的立场来论述一个和宗教、政治密不可分的问题。通过对小册子与两部古希腊作品隐含关联的梳理,本文发现弥尔顿在言论自由和言论限制这一矛盾中,将出版自由这一公民权问题推向对政体问题的探讨,即民主雅典是英国在内战胶着状态下,面对政体选择时应该效仿的对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