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2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篇
管理学   15篇
民族学   23篇
人才学   2篇
丛书文集   103篇
理论方法论   21篇
综合类   157篇
社会学   15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19篇
  2013年   24篇
  2012年   17篇
  2011年   30篇
  2010年   27篇
  2009年   19篇
  2008年   33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17篇
  2005年   21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51.
学术泛政治化——影响学报文化创新的学术异化现象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学术泛政治化是影响学报文化创新的主要的学术异化现象。历史传统、社会习俗、官本位观念、体制制约、功利主义、名牌效应等方面的因素,都有可能引发学术泛政治化现象。  相似文献   
52.
关于史学与政治的关系,人们有不同的认识.有一种值得注意的倾向,即认为史学应该同现实、同社会要保持一定距离,甚至认为史学最好"超越"现实,21世纪史学应该"降落民间",这样才能避免史学泛政治化.这些看法实际上是把史学作为"纯学术"看待,不很强调史学的社会作用.由此看来,讨论史学与政治究竟有没有关系,二者之间是一种什么样的关系,这不仅是一个值得重新认真讨论的学术问题,也是一个值得重新认识的理论问题,更是一个迫切需要认识清楚的现实问题.因为对这个问题的不同认识和回答,不仅会影响到史学自身发展,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人们对社会历史发展进程和方向的认识.  相似文献   
53.
自从大陆提出"三通"政策以来,两岸交流日益紧密.台湾当局政党轮替后,"三通"一直进展缓慢.分析研究台湾民进党当局在两岸"三通"上的立场,可以看出其关键在于经济问题政治化,政党利益大于人民利益,在"三通"中掺杂"台独"因素.厘清这一问题并寻找我们的对策,对于我们反独促统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4.
陈春常 《理论界》2014,(4):47-50
文化是社会文明和国家进步的重要力量。改革开放以前,文化屈从于权力,被整合进政治结构,失去了独立性地位;"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确立,文化从政治结构中摆脱出来,开始具有独立性;文化自觉是中国知识阶层提出的重要哲学命题,它实质上回答了全球化时代如何发展民族文化,如何与其他文化相处的重大问题。  相似文献   
55.
改革开放以来,关于“去政治化”的话语时常见诸学界的论述之中,并且在不同的学科领域中引起程度不同的争论。究其原因,其中既有历史的因素,也有现实的依据,还有学术研究本身的特性。透过这些争论可以看到,问题的关键是如何处理人文社会科学与政治的关系。作为观念层面的上层建筑,人文社会科学既要坚守学科自身的主体性,又要对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给予足够的观照,在二者之间保持应有的张力。  相似文献   
56.
中国改革开放以后,我国民族研究界引入了西方ethnic group概念,采用台湾学者翻译为“族群”,并逐渐使用起来.随之,民族与族群概念的争论持续至今,涉及“族群”概念与特征、“族群”与“民族”的关系、“族群”在中国应用中的错位和泛化问题,特别是涉及能否以“族群”替代我国现用的“民族”的问题.这一争论实质上关系到以“族群”理论还是以“民族”理论作为我国民族政策和解决民族问题的制度的理论基础的根本性问题.以“族群”替代“民族”的观点,意在民族问题“去政治化”,改变中国现行的民族方面的制度、政策.  相似文献   
57.
我国大学公共法律教育有两种倾向值得关注 :一是政治化色彩 ,从课程性质的归属到课程的实施方式及从业人员的构成与管理无不与政治有着密切的关联 ,二是法律教条化倾向 ,主要表现为教材中的唯理主义、唯概念主义和教学方式上的过分倚重灌输。大学公共法律教育应在克服上述倾向基础上找寻历史定位 ,即应既区别于思想政治教育又区别于专业法律教育  相似文献   
58.
抗战胜利后至1950年代的香港小说展开的本地化进程,在跨越1949的背景下有其重要价值和意义,其超乎商品化与政治化的文学理想及其实践,不仅保存、发展了中国现代文学的各种传统,而且丰富了中国现代文学诸多重要课题的经验。本土作家为香港城立传,关注香港里街小巷普通民众的生活,以沉积于小街里巷的香港乡土经验作为香港小说的本土化进程坚实的立足点,不仅超越当时香港政治化状态,而且使香港文学走出海派文化的影响,而开始追求自己的独立品格。南来作家在文艺范式之执守中延续了现代文学的多种传统,并在香港开放的都市环境中使现代主义文学等传统得到拓展,1930年代从上海出发的中国现代主义文学由此获得了成熟的形态。文艺小说和通俗小说互为压力,促使对方提高,以其跨地域性的本地特色丰富了中国本土文学传统。  相似文献   
59.
"当代性"与"历史化"是当代文学的基本属性与主要特点,它们的同时并存、双向互动有利于学科的发展。但就目前当代文学学科建设的实际情况来看,提出并强调"历史化"似乎更为重要,也更有现实意义。而"历史化"是离不开史料的,它是史料意识的自觉与自觉的史料意识在研究中的自然呈现。落实到具体实践,则可分"政治化"与"多元化"两个阶段,并彼此呈现各自不同的特色。史料意识的自觉,是包含既立足史料又超越史料的双重内涵,它是对史料进行辨析的同时又将其纳入整体系统的一种话语研究。只有这样,史料才能发挥它的功能价值,为当代文学学科的"历史化"作出应有的贡献。  相似文献   
60.
在新中国电影的发展历程中,电影的改编是不可忽视的创作领域与独特现象,构成了新中国电影的壮丽景观。文学文本向影像文本的转换,不仅是两种不同文本在形式上的变化,而且明显体现出一种文化上的转型,一种受制于文化语境的欲望诉求。从新中国成立60年的道路来看,一般可以分成三个重要的语境,即政治化语境、人文化语境和消费娱乐化语境,它们对新中国电影改编产生了重大的影响。而新中国电影改编,也自然成为彰显中国文化语境变化的重要标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