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0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1篇
管理学   15篇
民族学   23篇
人才学   2篇
丛书文集   103篇
理论方法论   20篇
综合类   158篇
社会学   15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19篇
  2013年   24篇
  2012年   17篇
  2011年   30篇
  2010年   27篇
  2009年   19篇
  2008年   34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17篇
  2005年   21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我建议对经济罢工权立法,规范罢工行为,制止非法罢工,避免经济问题政治化,防止劳资矛盾演变为官民冲突,从而维护社会稳定。  相似文献   
92.
孔子与苏格拉底都是早期人类思想史中的重要人物。他们虽然生长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但二人的思想却暗含着诸多的相似性。在这些相似性之中,可以窥见东西方文化之侧重点、价值取向等等方面的不同。两位先哲虽然都努力寻求政治和伦理的和谐互助,但却表现了将伦理政治化和政治伦理化两个不同向度。  相似文献   
93.
媒介政治化与选择性传播能力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媒介政治化是现今各国普遍存在的客观进程,是指在各国政治过程和公共生活中,大众媒介和政治紧密联系并相互作用,其实际运行既受各种政治因素制约和影响,也日趋高度地介入政治过程,并对各种政治问题产生重要影响的媒介形态和媒介过程。选择性传播是媒介政治化的现实形态。媒介政治化的实质在于,在特定政治因素影响下,以实现特定政治功能为目标进行的媒介选择性传播,构成了一个媒介信息选择和政治规则生成的政治过程。在理性认识媒介政治化进程的基础上,探求加强媒介选择性传播能力建设的可行路径,不仅有利于推进大众媒介自身的良性发展,而且有利于发掘媒介政治化进程中可能存在的民主潜力。  相似文献   
94.
冰山的追问     
当代艺术需要价值追问,只有在终极真理的关怀和现实问题的关注中,环绕艺术的盛世喧嚣才会现出原形,露出本身的粗鄙。在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中国当代艺术时期,出于非正常表达的现实需要而发明的艺术风格,具有典型的去政治化特征。然而历史的吊诡在于,非正常表达又在政治谋略推动之下成为艺术的旗手。悲哀的是,在我们这个物质一贯贫乏的国度,虽逢价值滑落需要重振  相似文献   
95.
从1980年代初开始的对华官方援助,不仅加强了中日之间的经济合作,更起到了强化中日政治、经济关系的重要作用,成为中日关系中的一个重要方面。但最近10年,随着中日经济发展趋势发生变化、中日政治摩擦不断升级,日本对华官方援助的泛政治化倾向越来越明显,最近日本有关方面更提出"减少甚至考虑停止"对华援助,从而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  相似文献   
96.
本文就西方文官“政治中立”的产生原因,文官“政治中立”的两个含义,以及“政治中立”的实质、目的等问题进行了阐述分析  相似文献   
97.
民族生态与国家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际形势有目共睹:中国崛起,英美迷失.不过,国内经济大潮把社会和文化远远抛在后面,市场俘虏了生产者乃至交易者,信仰和道德问题凸显,革命话语不再.人们或呼唤孔孟,或求助于民族主义,寻找社会整合之道,探讨国家安定之策.  相似文献   
98.
春秋时期政治生态由"王权"政治向"霸权"政治、"族权"政治、"庶人"政治的渐次变迁,促使诗歌创作内容由以祭祀活动为主向以现实生活为主转变,从而使这一时期不同历史阶段的诗歌主旨具有明显的政治化倾向:前期以"王权"为中心,关注点为王室兴亡;中期以"霸权"为中心,关注点为公室兴衰;后期以"族权"为中心,关注点为大夫专权;晚期以"庶民"为中心,关注点为"陪臣执国命"。这种政治化倾向在不同历史阶段关注点的不同,正好反映出诗礼互动内涵不断演化的历史进程。诗歌创作政治化倾向与礼制变革现实性关照的有机结合,正是诗礼文化创造性传承与创造性发展的内在动力。  相似文献   
99.
《大庆社会科学》2009,(6):152-152
蔡毅在《社会科学评论》2009年第3期上撰文对当前社会上由名著改编引发的颠覆正史、解构经典、戏说人生的潮流进行了梳理和剖析,认为这种去政治化、去社会性、去道德判断,甚至去中国化方式所表现的时代病症,已引起了文艺创作的混乱,导致了整个文化面临着精神危机。我们需直面社会变迁,直面生存真相,致力于保护经典文化在当今文化建设中的核心主导作用。要加强对经典文本的理解诠释;要考虑如何吸取和弘扬文本中的精髓,维护一个平衡良好的文化和丈学体系。  相似文献   
100.
孝起源于上古先民的宗教祭祀活动,其内涵本义经历了由敬神祭祖、祛祸除祟的功利性祈福向事亲养老、骨肉相亲的人道意义转化。春秋时期,孝在理论谱系上开始政治化并最终以战国时期《孝经》出现为标志,形成融道德伦理、政治伦理于一体的儒家孝道形态观念。汉代以降,儒孝伦理被封建国家奉为施政圭臬,演化成为一系列治国安民的制度化行政措施,传统中国孝道文化,通过“孝治天下”的历史途径和历史实践,获得了极其丰富的社会政治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