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4篇
  免费   0篇
管理学   1篇
理论方法论   225篇
综合类   1篇
社会学   17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6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32篇
  2011年   17篇
  2010年   29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29篇
  2007年   21篇
  2006年   35篇
  2005年   21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7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荣道清 《社会福利》2011,(12):41-42
2007年7月成都市救助管理站被民政部确定为首批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试点单位,2009年11月被民政部确定为首批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试点示范单位。成都市救助管理站抓住开展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契机,建立健全救助管理工作社工介入制度,发展多元化服务模式加强专业化转变,推动制度规范化建设,促进救助管理社会化发展。  相似文献   
52.
杜润涛 《社会福利》2005,(11):33-35
街头流浪乞讨人员增多已成为 全国救助管理难题之一。为有效解决 救助难题,成都市救助管理站力争领 导支持,完善救助体系,创新工作方 式,设立重点救助管理区,成立救助 服务队,由志愿者在各重点救助管理 区开展法规宣传、求助告知、受助劝 导及救助服务工作;对重点救助管理 区内流浪乞讨人员和流浪儿童开展调 查、摸底、资料建档工作;协助公安部 门打击操纵流浪乞讨人员、流浪儿童 的幕后黑手。每个重点救助管理区设 立多个救助点,提供理发、衣服、食品、 水等项目的服务,将救助管理服务工 作延伸到街道、社区、走出了一条救助 管理社会化之路,在全国引起了强烈 反响。本刊特约记者就此项工作的开 展采访了成都市民政局局长陈翔军。  相似文献   
53.
倾力构建社会化救助网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侯玉玺 《社会福利》2005,(12):36-36
在救助管理工作实践中,大连市救助管理站不断创新,强化协作,整合力量,构建社会化救助网络,创造了具有大连特点的社会化救助管理工作模式。社区协作,救助职能进社区。2004年,大连市民政局在总结城市救助联络队工作经验的基础上,结合市救助站与所属社区开展联合救助所取得的实际成效,决定将救助管理纳入社区职能。  相似文献   
54.
时讯快递     
《社会福利》2004,(8):62-64
  相似文献   
55.
种种恶意求助现象现象一:以“被抢被偷”骗取救助。《救助管理办法》没有对救助次数做出某种限定性的规定,政策的缺失给一些要求重复救助者找到借口。2005年1月14日,一名30多岁的男子找到了连云港市救助管理站,说自己从黑龙江来连云港刚下火车就被人抢了,如今身无分文,所有证件也同时被抢,他只想回家。救助站工作人员根据  相似文献   
56.
南京市救助管理站,坚持以人为本,务实创新,积极吸收利用高校资源,以建立互动交流平台为载体,以探索流浪未成年人教育、矫治方法为重点,以促进流浪未成年人健康回归社会攻家庭为目的,不断建立完善与高校互动协作的机制,在推动流浪未成年人救助保护工作专业化、社会化发展道路上进行了积极探索.  相似文献   
57.
2009年5月31日上午,在郑州市中牟县九龙镇,由比利时晨露国际出资、郑州市救助保护流浪少年儿童中心建设的"晨露国际郑州爱童园"正在举行盛大的开园仪式,政府领导、民政同行、国际友人纷纷到会祝贺,郑州市救助管理站又一次先行,一个熟悉的面孔再一次进入大家的视野--这不是救助保护流浪儿童"郑州模式"的创立者、郑州市民政局副局长王万民吗?  相似文献   
58.
《社会福利》2008,(5):F0004-F0004
时值国务院《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办法》颁布5周年、天津市流浪儿童保护教育中心筹建6周年、迎奥运倒计时100天之际,为营造奥运气氛。加强精神文明建设,丰富受助人员的文化生活,增强体质。天津市救助管理站于2008年4月29日隆重举办了“迎奥运铸和谐”第二届职工与受助人员、流浪未成年人运动会。由受助人员、流浪儿童、职工以及社会志愿者组成的14支代表队参加了本届运动会。  相似文献   
59.
《社会福利》2008,(7):61-61
为保证黑龙江省救助管理工作持续有序开展,维护文明进步的国家形象,为奥运会的成功举办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黑龙江省救助总站组织全省各级救助管理站开展“救助管理宣传月”活动。此次活动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注重民生,构建和谐,以维护城市管理和社会秩序为工作重点,以进一步完善多部门密切配合的救助工作机制,  相似文献   
60.
我们救助站每年约有6000人次的救助对象需要接待,目前从接待救助对象到其出站的整个流程都是按照社会工作的模式进行的。然而,在人们心目中,救助管理站面对的都是流浪乞讨人员和临时遇难人员,受助对象从入站到出站,最短的几小时,最长的也不过是几个月,社工在介入服务中释放的能量有限,似乎可有可无。同时,社工对受助对象开展的入站宣教、心理访谈、教育矫治等介入服务,在短期内也似乎没有明显效果。这样的偏见和现状导致救助社工陷入了以下职业困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