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9篇
  免费   15篇
  国内免费   4篇
管理学   10篇
民族学   8篇
人才学   10篇
丛书文集   102篇
理论方法论   19篇
综合类   202篇
社会学   36篇
统计学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24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38篇
  2011年   41篇
  2010年   31篇
  2009年   36篇
  2008年   18篇
  2007年   28篇
  2006年   20篇
  2005年   17篇
  2004年   18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20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8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41.
近代外国基督教会在潮汕广泛的办学活动是他们传教的辅助手段。其办学活动客观上引进了西方科学文化知识,有它的启蒙作用;虽然由于这种办学活动的传教目的,使它具有了复杂的两重性,但其对潮汕教育事业的推动作用是应予肯定的,其影响是深远的。  相似文献   
42.
郭伟杰 《中国学术》2003,4(1):68-118
在中国,无论是对现代建筑的研究,还是对西方建筑的研究,都处在起步阶段。自十九世纪八十年代初以后,中国学者才开始较严肃地关注“现代中国”的建筑(在中国,把1840—1949年作为一个历史时期来划分),同时,  相似文献   
43.
一般认为,传教士在中国内地置产建堂是根据1860年中法《北京条约》。但该条约中文本第六款最后一句是传教士私自加上的,是非法无效的。1865年中法专门就此签订了"柏尔德密协议",但在传教士买地前是否应先报地方官查明准允这一关键问题上发生争议。在1881年和1887年两次济南教案中,美国官方明确表示传教士在内地置产建堂并无法律依据。直到1903年美国传教士才获得在中国内地置产建堂的条约根据。总之,传教士在内地置产建堂主要是通过对条约的曲解和清政府的"容忍"来实现的。  相似文献   
44.
20世纪20年代初中期,胡适主要是对西方在华教会教育的宗教性和非教育性进行批判,主张教会教育要进行符合时代发展和中国利益的变革;从20年代后期开始,他转而对教会教育作了全面肯定。本文结合教会教育对中国现代文化教育发展所起的两重性作用,认为胡适从科学理性精神和全盘西化观立场出发对教会教育所作的评价,既有合理、符合历史事实的方面,也存在非历史主义和抹杀教会教育殖民侵略性的方面。  相似文献   
45.
在概述陈鹤琴“活教育”的十三条训导原则的基础上 ,探析了其中蕴含的德育原则、德育过程、德育方法 ,阐述了“活教育”训导原则对新时期学校德育工作的启示  相似文献   
46.
座落于美国洛杉矶的好莱坞是世界著名的美国电影基地,也云集着当红的电影明星。有人曾戏谑地打趣说:好菜坞明星们往往等不到结婚证书的墨迹干透,婚姻便已走到尽头。在记者们的“围遗堵截”下,美国的媒体成天报导着各类小道新闻。对众说纷纭的蜚闻,人们已司宅见惯。然而在众多的明星之中,  相似文献   
47.
《中国管理信息化》2006,(11):M0003-M0003
2006年秋季高教会和第52届普教会相继举行,给了我们与读者近距离交流的机会。在东海之滨,在天府之国,一次次敞开心扉的倾心畅谈,都让我们觉得弥足珍贵。这些声音中,有幢憬,也有困惑,有执着,也有彷徨,但更多留给我们的还是感动与幸福。  相似文献   
48.
中国近代教会大学在西方的精神与物质需求推动下产生,基督教一直维护其顽固的精神统治,中华民族精神在其中经历了两者之间排斥、融通之后逐渐繁荣滋长,引发中国近代教会大学的本土化、世俗化、学术化的发展过程。这一过程本身说明处于弱势仍可生长,不同“道”之间能够且必须相容,精神文化是多元共生的。同时,也为当今全球化进程中西方学术话语霸权背景下的中国大学发展提供了原理性启示。  相似文献   
49.
陈平原 《学术研究》2003,(11):112-126
晚清传教士大规模参与报刊及出版事业,在引进西方宗教、哲学和科学知识的同时,也改变了中国书刊的面目,促成了以图像叙事的潮流。如果说《点石斋画报》代表了中国人“以图像为中心”的叙事策略正式确立,那么此前的《教会新报》、《天路历程土话》和《画图新报》则可看作是这场至今仍在上演的历史大剧的“序幕”。《教会新报》最具特色的图像是叙事性质的“圣书图画”,以图像为中心,讲述《圣经》故事; 《天路历程土话》的三十幅插图展示了天路历程的主要情节,如同中国“绣像小说”传统一样,这些图像本身具有某种独立性,客观上具有独立叙事的功能; 《画图新报》的连续性漫画,讲述趣事,以文配图,开创了图像叙事的新局面。从“图说”《圣经》故事到“绣像”《天路历程》,再到“漫画”日常生活的这一世俗化过程,不仅展现了具体图像本身的意义,更体现了图像制作者的心态变化。  相似文献   
50.
拜占廷社会状况决定了其教育特征;世俗教育体系和教会教育体系并存,构成了拜占廷教育的基本特色;当古代希腊罗马文化教育在西欧受到野蛮摧残,几于绝迹时,拜占廷担当了古典文化教育的继承者、保存者和传播者,并深刻地影响了东、西欧各国和古代伊斯兰国家的教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