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1篇
  免费   1篇
管理学   1篇
民族学   2篇
人才学   1篇
丛书文集   25篇
理论方法论   1篇
综合类   71篇
社会学   10篇
统计学   1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3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屠格涅夫是 19世纪俄罗斯伟大的现实主义作家 ,他晚年创作的 82首“散文诗” ,以简洁、凝练的风格 ,隽永的笔调 ,抒写了作家对社会生活和人生的深沉思考。本文从他对祖国的热爱、对民族性格的赞与忧以及对爱情的张扬三个方面 ,探讨了他的民族情结。  相似文献   
82.
散文诗既非自由分行新诗,又非现代散文。散文诗已经发展成为现代社会一种具有现代审美价值和特殊质性构成的独立文类。可以从共时文体学和历时文体学两个视角考察散文诗的独立性,并从中发现其文体史的特殊地位。  相似文献   
83.
正春天里的好时光,三月的胭脂正红。风把身子温热,吹过脸,杨柳不寒。看鱼群,游到水塘东,游到水塘西。一千朵莲的心事被唤醒,一千株柳树的眼睛在观望,一千座古老屋檐下的新燕,搭起了新居。爆竹响,好事近,喜鹊忙于挨家投递春天的喜帖。日丽迎新岁,春归莺燕忙。蔚蓝的天际,洁白的云朵从四面八方前来簇拥,飞翔,飞翔……飞翔,飞翔,是无数的心声在飞翔,是无数的新希望在飞翔!  相似文献   
84.
民国时期散文诗概念及文体被输入至中国文学体系,本文描述了民国时期这一自西徂东的过程。论文根据不同时期的特征,主要分成三个阶段进行论述,将散文诗译介的发生、繁盛以及低迷等不同阶段的表现以及特色囊括进来。通过对翻译过程以及译者的翻译活动进行描述,可表现文学体系中的局部变化以及各系统之间的相互关联。  相似文献   
85.
耿林莽散文诗创作30年分为三个时期,即中年投入期、晚年变法期、耄耋化境期。耿林莽的散文诗创作求新求变,变中有不变,不变中有变,变的是形式、技术、题材、旨趣,不变的是诗中都有一个"忧郁"的内核,是悲悯情怀、深刻思想与适度先锋形式所构筑起来的忧郁美。因其"变",耿林莽的散文诗不重复自己而不断创新,给人以日新日鲜的无穷活力;因其"不变",耿林莽的散文诗以其主导风格的不断延续、始终如一、经久积淀,而使其"忧郁美"的内涵更加丰富、外在形式更加生动,表现出特有的风格印记。  相似文献   
86.
马丁·路德·金的著名演说《我有一个梦想》,高扬理想的旗帜.运用灵活的思辨技巧、流畅的语言表达和完美的修辞方法,内容充实,激情饱满.气势非凡.雄辩有力.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它既是一篇铿锵有力的著名演说词.也是一篇感情激越、文笔优美的散文诗。  相似文献   
87.
泰戈尔的散文诗有三个特色 :以平淡为美 ,以随意见长 ,以静穆为大。宋诗具有散文诗的特征 ,这提供了对泰戈尔散文诗进行比较研究的契合点。泰戈尔具有浓郁的中国情结 ,他钻研过中国大哲学家的著作和大诗人的作品。泰戈尔的散文诗中包含着中国诗歌的美学品质 ,因而特别容易为中国读者所接受。泰戈尔在文学创作上所取得的成就 ,客观上可以视为中国文化对外传播的一种积极成果  相似文献   
88.
综观近20年来的中国散文诗创作,我们可以观察到其形式的变化相对和缓,构成了与散文诗的内容(或说内形式)互为牵制与互补的关系.在大陆及台港地区的散文诗界,年长的写作者多偏向于传统格调的抒情写意(商禽等是例外),稍年轻的写作者则更注重与现实和现时的对接,并在其中注入了当代文学(诗歌)中的先锋因素.中国散文诗需要保持形式上的相对稳定,更需要的是稳中求变,创新是关乎散文诗文体生命力的关键.  相似文献   
89.
《爱海情潮》是长篇小说和散文诗两种文体艺术的融合。在对长篇小说固有的叙事因素进行艺术处理的同时 ,突出适合诗性表现的强力度情感符号 ,克服散文诗艺术用于小说创作的局限。使得诗情在小说中得到恣意发挥 ,又使文本保持了小说本色  相似文献   
90.
法国象征主义诗人波德莱尔的散文诗集《巴黎的忧郁》和鲁迅的散文诗集《野草》比较,鲁迅在与波德莱尔相同的“艺术感应期”内,虽然有着相同的创作倾向,但却显示出不同的艺术个性.这两位作家正是以不同的艺术个性走上世界散文诗创作的艺术高峰。在以往的《野草》研究中,对鲁迅的象征主义创作倾向研究不够,对此应该引起足够重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