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96篇
  免费   49篇
  国内免费   17篇
管理学   36篇
劳动科学   5篇
民族学   196篇
人才学   26篇
人口学   2篇
丛书文集   427篇
理论方法论   98篇
综合类   881篇
社会学   82篇
统计学   9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42篇
  2022年   50篇
  2021年   31篇
  2020年   42篇
  2019年   31篇
  2018年   18篇
  2017年   24篇
  2016年   54篇
  2015年   67篇
  2014年   113篇
  2013年   102篇
  2012年   115篇
  2011年   118篇
  2010年   112篇
  2009年   125篇
  2008年   124篇
  2007年   114篇
  2006年   90篇
  2005年   67篇
  2004年   70篇
  2003年   52篇
  2002年   45篇
  2001年   40篇
  2000年   29篇
  1999年   17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12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6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04 毫秒
61.
吐蕃统治敦煌的基层组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陆离 《西藏研究》2006,(1):8-16
敦煌吐蕃文文书中的■(岗)的本义应与西藏近现代封建农奴制社会中■(岗)的含义相同,为一定面积的耕地;吐蕃统治敦煌的基层组织负责人将头的另一称谓■(五十岗) 即管理承种50岗耕地民户的负责人,又被称为■(百户长);■(五岗)即管理承种5岗耕地民户的负责人。吐蕃统治敦煌的基层组织对后世河西归义军政权和藏族部落都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62.
秦汉简文字考释二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岳麓秦简中原来被整理作"羛"的字形,实际不从"弗",并不存在从"弗"的"羛"字。传世古籍中出现的"羛"和今天岳麓秦简整理出来的"羛",只是后人在整理文献时出现的误认,所谓的"弗"只是"我"形的草化讹变。敦煌马圈湾汉简中122、133、135简,原来被释作"孚"或"军"的字实际应该释作"单",读作"殚",表示空、竭尽之意。  相似文献   
63.
日本天理大学图书馆藏敦煌文献中,有三件与医学相关的文书残片。其中前两件为陶祖光(北溟)旧藏,一件为牛医方文书,一件为刻本《太平圣惠方》残片。该两件文书与部分西夏文文书装裱于同一册中,可能为西夏文献,但具体出土地不详。第三件为张大千旧藏文书,内容经判定是宋人施发所著《察病指南》的残余,是现存《察病指南》最早的版本,可能出自于敦煌北区洞窟。  相似文献   
64.
桥塞作为井下封层技术的关键设备,由于它施工工序少、周期短、卡封位置准确而得到了广泛应用。针对设计的可钻式非金属桥塞坐封过程开展模拟研究,涉及弹塑性材料接触、超弹性材料接触和非金属材料动态断裂的非线性动力学问题,利用有限元法建立该桥塞全尺寸模型和所有部件之间的广义接触关系,通过有限元模拟动态坐封过程获得桥塞各部件运动变形特性、桥塞与套管之间的密封特性和动态坐封力等数据,该桥塞坐封完成时,坐封机构部件轴向位移110 mm,坐封力约45 kN。模拟坐封也为进一步优化该型桥塞的结构和评估坐封性能提供了理论依据,对该型桥塞的推广应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65.
唐代前期,乡里组织作为县以上政权的辅助机构仍然发挥着重要作用,尤其在“上承下达”,直接管理农民,维护乡里社会的安定等方面。然囿于相关史料记载较少,很难考察其具体真实的情况。所幸敦煌文书的出土,弥补了这一遗憾。通过对P.2979号文书的研究,可以发现,唐代前期,乡里组织,尤其是里正,的确在乡里社会的管理中发挥重要作用,而且其与上级官吏、农民以及地方乡绅的关系也具有复杂性与矛盾性的一面。本文再度考察P.2979号敦煌文书,以此增进对其时乡里组织实际运行的认识。  相似文献   
66.
论明清江南游船业的经营空间、服务方式及其变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船是江南水乡的重要交通工具,而游船则是明清江南旅游服务业发展的重要载体.在明清时代,江南游船的经营区域广泛,游船种类因时因地而异.随着时代的进步,游船的制作技术也不断改进,采用新材料、新式样,其目的就是为了吸引游人.游船业的发展除推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增加就业机会外,还可满足人们休闲娱乐的需要和商业贸易往来,从而提高人们特别是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此外,明清江南地方政府游船业的正反两方面的政策、做法及其效果,使我们对旅游服务业应采取较为弹性的态度,深入挖掘江南传统旅游文化资源对推进今天江南乃至全国的旅游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67.
68.
69.
沈琛 《国学学刊》2023,(2):17-34+139
安史之乱以后,吐蕃渐次占据河陇地区。虽然吐蕃占领时间不过百年,却使河陇大部由文化荟萃之区变为“左衽”之地,在民族与文化上均呈现出“吐蕃化”的趋向。本文通过对汉藏文史料的梳理,发现民族迁徙是吐蕃对河陇占领区的核心策略之一,吐蕃一方面将敦煌以外的河陇诸州城居人口迁徙到吐蕃东境,另一方面将吐蕃境内的吐蕃、退浑、苏毗、党项诸羌以及焉耆的龙家等族陆续迁入河陇,并将许多河陇州城作为军队驻扎和殖民场所,由此造成了河陇与吐蕃东境民族结构的重大改变。民族结构改变进一步导致了文化面貌的改变,藏语取代汉语成为各族的通用语,佛教寺院和佛教徒受到吐蕃保护,佛教由此成为维系蕃汉各族的文化纽带。不同于河陇其他城市,受到保护的敦煌成为河西唯一的汉文化中心。鄯、廓、河州等河湟地区由于蕃汉移民的汇入和吐蕃的支持,成为汉藏文化交汇的中心,孕育了灿烂的佛教文化,成为后吐蕃时代藏地佛法复兴的源泉。  相似文献   
70.
清朝初年,美洲粮食作物开始在鄂西南地区引种,至清中期成为当地的主粮。新作物的引入和落地生根无疑是地方经济、社会、文化发展进程中的重大事件。这些适宜南方山区种植的粮食作物不仅改变了当地民众的生计方式,也改变了他们的生活方式。随着玉米、红薯、马铃薯的引种,当地人逐步认识到引进农作物与自然生境的关系,并在既往劳动实践经验积累的基础上摸索总结,重新构建了一套从作物管理、收获贮藏到食品加工的完整的地方知识体系。同时,新作物的引种、推广和传播通过集体劳动促发了民众文艺活动,丰富了文人创作题材。民间劳动歌谣还与地方传统祭祀礼仪相结合,充实了民众的精神生活,延续和传承着地域传统文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