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022篇
  免费   323篇
  国内免费   41篇
管理学   872篇
劳动科学   29篇
民族学   105篇
人才学   121篇
人口学   43篇
丛书文集   1180篇
理论方法论   286篇
综合类   2971篇
社会学   443篇
统计学   336篇
  2024年   422篇
  2023年   1197篇
  2022年   617篇
  2021年   422篇
  2020年   215篇
  2019年   157篇
  2018年   51篇
  2017年   74篇
  2016年   96篇
  2015年   150篇
  2014年   332篇
  2013年   255篇
  2012年   261篇
  2011年   282篇
  2010年   259篇
  2009年   275篇
  2008年   265篇
  2007年   216篇
  2006年   144篇
  2005年   177篇
  2004年   99篇
  2003年   92篇
  2002年   106篇
  2001年   65篇
  2000年   44篇
  1999年   22篇
  1998年   17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14篇
  1995年   17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38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06 毫秒
41.
介绍了工程机械发动机油门数字调节控制系统的组成、原理和控制算法。并给出了部分硬件电路框图。该系统经试用达到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42.
东西方文化不同,数字文化观亦有很大的差异性。本文探讨了东西方数字文化观的差异性,并对数字模糊语义的翻译原则进行了归纳。指出只有重视这种差异性并遵循一定的翻译原则,才能使数字在英汉语言的转换过程中不致丧失本意,从而进行有效的文化信息传递。  相似文献   
43.
“数字鸿沟”:当代社会阶层分析的新视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升 《社会》2006,26(6):81-81
当代社会,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以及信息重要性的增强,以互联网等为基础的电子信息网络已经浸透于社会的各个领域之中,在产业、经济和社会中生成着一种新的信息场域,影响着人们的社会生活。本文从社会阶层的研究视角出发,透过“现代——后现代”的二维分析模式对信息及信息技术带来的“数字鸿沟”现象进行理论上的阐释,对其究竟是实现着“阶层化”还是“去阶层化”进行探讨,并对信息化高度发达的日本社会进行了“数字鸿沟”的实证分析。可以看出:信息、信息技术已经成为一种新的变量,并与社会阶层之间产生着密切的关系,重塑着社会阶层化机制。  相似文献   
44.
《小康生活》2005,(10):49-49
一、第五套人民币100元纸币的2005年版与1999年版有哪些相同?2005年版第五套人民币100元纸币规格、主景图案、主色调、“中国人民银行”行名和汉语拼音行名、面额数字、花卉图案、国徽、盲文面额标记、民族文字等票面特征,固定人像水印、手工雕刻头像、胶印微缩文字、雕刻凹版印刷等防伪特征,均与现行流通的1999年版的第五套人民币100元纸币相同。  相似文献   
45.
陌生化理论对于突出艺术自身的审美价值还是有着重要的指导性意义,特别是对于数字艺术,由于其交互性、虚拟性和可复制性等特征,欣赏者容易陷入一种艺术与现实混沌不分的数字沉迷状态,奇观化、戏拟和拼贴等陌生化艺术程序成为数字艺术实现审美价值的重要艺术形式。  相似文献   
46.
我国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决定了政府必须不断提升回应能力的价值选择。在加强数字政府建设背景下,如何从系统性视角审视政府回应定位、以整体性思维提升政府回应能力,值得关注。文章基于政治系统论,将政府回应全过程视为一个“输入—输出”系统,并结合数字政府建设背景,探索提出了以诉求信息的整合能力为基础、以公共价值的研判能力为支撑,以循证选择的决策能力为核心、以全程响应的督办能力为保障的政府回应能力体系。在此基础上,以成都市为例,应用该“输入—输出”系统对政府回应现状与问题开展分析,结果显示成都市当前政府回应存在信息整合能力仍有不足、研判专业能力仍待提升、决策转化过程存在封闭性、全程响应能力仍需强化四方面问题,并提出针对性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47.
“元宇宙”的横空出世不仅伴随数字经济发展和内容技术革新,随着其生态版图的扩张,文化帝国主义也开始尝试掌握并控制“元宇宙”拟态环境中的“信息真相”,从而进行文化侵略与渗透。基于“元宇宙”技术媒介创构的拟态环境,文化帝国主义依托其虚实交织的时空场域得以隐蔽地“野蛮生长”,本质上是超越技术又附着在技术之上的价值观、领导权、话语权等西方意识形态输出。这种文化“同质性”输出一方面不断削弱民族国家的主流文化认同,另一方面,它加剧了社会分化和人际隔阂,特别是青年社群作为“元宇宙”的主要受众,沉浸式体验与“无限制”自由正在宰制青年核心价值认同异化趋向。因此,必须高度警惕“元宇宙”媒介拟态环境中的文化帝国主义倾向,辩证看待其带来的经济利益和文化风险二者间的关系,构筑文化安全的防护网。  相似文献   
48.
“双碳”目标是我国基于实现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内在要求而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对于加快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推动我国社会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的全面绿色转型,具有重要促进作用。文章围绕居民碳普惠这一当前“双碳”背景下的热点研究问题,从居民碳普惠的概念、内涵、作用与意义三个视角分别展开分析,提出了对绿色支付、居民碳普惠的定义,在此基础上对居民碳普惠的框架体系进行了深入研究,设计了居民碳普惠“一体两翼”的框架体系,并对我国居民碳普惠发展的五个方面提出了进一步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49.
依托数字普惠金融实现农业"双碳"目标是可行的数字化路径。利用2011-2019年中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验证数字普惠金融能否担起农业碳减排"重任"。结果表明:数字普惠金融发展降低了农业碳排放强度,具有农业碳减排效应;运用解释变量替代法、面板分位数回归和工具变量法进行估计后,结果依然稳健。数字普惠金融的农业碳减排效应可通过农民创业效应和农业技术进步效应实现,而城镇化发展水平对数字普惠金融的农业碳减排效应具有正向调节作用。数字普惠金融覆盖广度、使用深度和数字化程度均具有农业碳减排效应,但效应大小存在差异;相较于"胡焕庸线"以西地区,该线以东地区数字普惠金融具有农业碳减排效应,侧面反映数字普惠金融的农业碳减排效应还未突破"胡焕庸线";与粮食主产区相比,数字普惠金融在非粮食主产区的农业碳减排效应更显著。  相似文献   
50.
数字政府是数字中国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数字政府研究受到了学术界的高度关注,相关研究层出不穷。选取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收录的关于数字政府研究的CSSCI来源期刊作为样本数据源,同时借助CiteSpace软件系统梳理该领域的经典文献,发现相关主题研究成果数量在2017—2021年呈现急速上升趋势。当前研究主要聚焦于数字政府、数字治理、大数据、政府治理、电子政务等主题。未来,应该继续加强数字政府的理论研究、进一步拓展数字政府的应用研究、关注政府数据开放共享机制研究,以及加强数字政府的多主体参与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