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6624篇 |
免费 | 289篇 |
国内免费 | 49篇 |
专业分类
管理学 | 888篇 |
劳动科学 | 27篇 |
民族学 | 122篇 |
人才学 | 163篇 |
人口学 | 47篇 |
丛书文集 | 1362篇 |
理论方法论 | 327篇 |
综合类 | 3233篇 |
社会学 | 458篇 |
统计学 | 335篇 |
出版年
2024年 | 448篇 |
2023年 | 1232篇 |
2022年 | 800篇 |
2021年 | 519篇 |
2020年 | 264篇 |
2019年 | 201篇 |
2018年 | 55篇 |
2017年 | 78篇 |
2016年 | 98篇 |
2015年 | 144篇 |
2014年 | 322篇 |
2013年 | 265篇 |
2012年 | 273篇 |
2011年 | 306篇 |
2010年 | 276篇 |
2009年 | 261篇 |
2008年 | 271篇 |
2007年 | 243篇 |
2006年 | 162篇 |
2005年 | 186篇 |
2004年 | 103篇 |
2003年 | 98篇 |
2002年 | 123篇 |
2001年 | 67篇 |
2000年 | 43篇 |
1999年 | 24篇 |
1998年 | 19篇 |
1997年 | 9篇 |
1996年 | 19篇 |
1995年 | 18篇 |
1994年 | 9篇 |
1993年 | 7篇 |
1992年 | 6篇 |
1991年 | 3篇 |
1990年 | 2篇 |
1989年 | 2篇 |
1988年 | 4篇 |
1987年 | 1篇 |
1986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696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 毫秒
61.
再就业是老年人实现“老有所为”的重要方式,数字经济凭借信息通讯技术优势成为助推离退休老年人再就业的一大引擎。基于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数据,实证分析了数字经济对离退休老年人再就业的影响与作用机制。研究发现,发展数字经济能有效提升离退休老年人再就业的概率,对城市、中等收入、高社会保障的离退休老年人再就业的正向效应更明显,且主要通过岗位创造效应、信息传输效应,以及门槛准入效应等机制进行影响。进一步从制度理论视角讨论,发现在良好的社会契约环境、儒家文化的影响下,数字经济对离退休老年人再就业的促进作用更显著。 相似文献
62.
为适应数字化时代发展需要,文化产业发展亟待转型升级和变革创新,加快发展数字文化经济势在必行。数字文化经济既是数字经济的有机组成部分,也是文化经济的构成部分,其核心特征是文化的要素化生产、创意的工业化转化、消费的沉浸化方式。我国发展数字文化经济尽管有不少挑战,但总体基础比较好,前景广阔。推动数字文化经济高质量发展,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发力:发挥政府与市场双重力量,推动数字文化经济高质有序发展;强化数字技术应用,培育数字文化应用场景;支持企业内部创新,增强数字文化核心竞争力;创新科研机构研发管理目标,升级数字文化产业价值链;优化高校人才培养体系,培育数字文化复合型高端人才。 相似文献
63.
人工智能技术的快速发展已经对各个领域产生了深远影响,也对政府治理提出了新的挑战和机遇。数字法治政府作为现代政府治理模式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通过数字化手段提升政府运作的效率和透明度,加强政府的法治化建设。首先,在传统的治理模式下,政府的决策和服务往往依赖于人力资源,出现效率低下、监管不力等问题。人工智能技术可以有效克服这些问题,提高政府决策的准确性和效率,实现智慧型政府的目标。其次,人工智能技术赋能数字法治政府治理有着三重技术困境。第一,人工智能技术的迅速发展和广泛应用可能导致政府决策中存在不确定性,进而影响政府的治理效果。第二,人工智能技术在个人信息保护和数据隐私方面面临一系列的法律和伦理问题,需要政府加强相关法律和政策的制定和实施。第三,人工智能技术的高度自动化和智能化的特点也可能对就业和社会秩序产生负面影响。第四,为了破解人工智能赋能数字法治政府治理的技术困境,需要相应的政策法律纾解方法。这些方法包括制定预防、应急和长期的政策治理策略,在放权和管制方面实现政府角色定位的转变,建立有效的监管机制等。 相似文献
64.
数字基础设施的完善有助于提高土地使用的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促使附着于土地上的生产活动实现增产和减污双重改善,从而显著提升土地绿色利用效率。采用2006—2020年我国282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面板数据,将“宽带中国”示范城市建设作为一项准自然实验,使用渐进双重差分模型分析发现:“宽带中国”示范城市建设显著提升了示范城市的土地绿色利用效率,且这一影响具有长期性、累积性与短期滞后性;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可以通过促进绿色技术创新和推动产业结构升级两条路径来提升土地绿色利用效率,并存在明显的空间溢出效应,能够同时提升本地和周围地区的土地绿色利用效率;“宽带中国”示范城市建设对土地绿色利用效率的提升作用存在推广效应,并表现出东部地区比中西部地区更强、大规模城市和非资源型城市显著而中小规模城市和资源型城市不显著的异质性。因此,应加快数字基础设施建设,重视和发挥绿色技术创新和产业结构升级的中介作用以及空间溢出效应,因地施策,有效促进城市土地绿色利用效率持续提升。 相似文献
65.
数字人文在亚述学中的成功应用,可以向以消亡古文字和出土文献为研究对象的“冷门绝学”提供参照范例。文章首先对楔形文字数字图书馆(CDLI)的资源和服务概况进行阐述,随后结合实例,对CDLI的数据结构、基于XML和ATF的楔形文字材料的数字化转译进行解析以及CDLI的知识共享方案进行剖析,最后归纳了亚述学数字人文研究的新进展,并对数字亚述学的未来进行展望。CDLI作为数字人文在“冷门绝学”领域的一次非常成功的实践,对亚述学本身乃至整个人文学科体系都有巨大的实践意义和参照作用,其有关数字人文应用的理念和相关方法值得更多面临困境的人文学科借鉴。 相似文献
66.
科技的发展使得人类进入数字时代,数字化为人类带来福祉的同时也带来了困扰。"数字利维坦"的兴起与扩张,使得每一个个体都有沦为数字难民的危险,即使那些熟练使用数字技术的人,也可能无法摆脱数字的控制。要驯服"数字利维坦",就必须正视数字技术的隐忧。现代化提供了一个观察数字技术阴暗面的整体性视角,在此视角下,破解数字难民的困境,不只是一个技术问题,也是一个权利问题,更是一个观念问题。"数字利维坦"的兴起与扩张,使得每一个个体都有沦为数字难民的可能,即使那些熟练使用数字终端的人,也可能无法摆脱数字技术的控制。要驯服"数字利维坦",就必须破除对数字化的迷思,还原其工具理性的本色,警惕其对价值理性的潜在威胁。在对公众数字权利加以保护的进程中,政府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 相似文献
67.
提高农业全要素生产率是推动农业经济增长和实现农业高质量发展的根本。文章分析了数字普惠金融、资本深化对农业全要素生产率(TFP)的影响机制并提出研究假说,测度了2011-2020年农业资本深化和全要素生产率,建立了中介效应模型,实证检验数字普惠金融对农业TFP的直接影响和间接影响。结果表明,数字普惠金融总体指数及其细分维度正向影响农业TFP;且农业资本深化在数字普惠金融驱动农业TFP提升中起中介作用;与农业技术效率相比“,数字普惠金融-资本深化-农业TFP提升”的效应主要通过技术进步实现;异质性检验结果还表明,数字普惠金融对农业TFP的带动效应及资本深化的中介效应在大规模种植地区和中部地区更为明显,对小规模种植地区及东西部地区的带动作用则较弱。 相似文献
68.
区块链技术创新为发展中国家实现产业转型升级和数字经济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基于此,文章分析区块链技术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机制和路径,重点探讨了区块链技术推动传统产业向数字产业转型升级、产业创新分工和获取数据要素报酬的影响机理,以及区块链技术革新农业生产方式、催生服务新业态和为工业发展增添新动能的具体路径;剖析我国通过区块链技术创新实现产业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的具体对策,指出我国实现区块链技术创新具有制度优势和技术优势,只需进一步从产业发展规划、核心技术研发、产业标准制定和安全监管等方面完善支持政策。 相似文献
69.
数字时代,数字服务贸易日益成为全球贸易增长的新动能,也成为全球价值链转型升级的新赛道。基于WIOD提供的最新世界投入产出表,构建多区域投入产出模型和实证计量模型,从增加值视角重新审视中国数字服务贸易的价值构成、分工演进及其决定因素。研究表明:中国数字服务出口国内增加值规模及其比重迅速攀升,进口国外数字中间服务增加值规模及比重呈现出显著的下降态势;中国数字中间服务出口间接增加值规模总体上大于进口国外数字中间服务增加值;中国主要以后向参与方式融入全球价值链,前向参与度呈现出先降后升趋势,部门之间存在显著的异质性;垂直专业化、FDI、R&D、数字基础设施质量、制造业出口规模对中国数字服务出口增加值及分工地位具有显著的促进效应,数字服务发展水平和贸易渗透率对二者的影响存在差异性。最后,针对研究结论给出了相应的政策启示。 相似文献
70.
数字叙事作为一种在线叙事,具有人机交互的性质,超文本小说、互动影视作品和人工智能写作等是目前数字叙事的主要类型。数字技术进入叙事领域,不仅使叙事文本的呈现方式发生改变,而且导致叙事要素和结构的变化,构成了对经典叙事学中视角、叙述者、叙事时间、叙事结构等一系列核心概念和基本理论的挑战。数字叙事呼唤新的视野、新的理论,"交互"成为叙事的核心概念,"碎片化"催生了空间思维,"快感"跃为数字叙事的新体验,这些新的理念和因素促使经典叙事学的重构和再生。数字叙事的未来还有待时间检验,但数字叙事的探索为叙事学的发展创造了更多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