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61篇
  免费   92篇
  国内免费   19篇
管理学   140篇
劳动科学   12篇
民族学   37篇
人才学   24篇
人口学   7篇
丛书文集   791篇
理论方法论   134篇
综合类   1463篇
社会学   131篇
统计学   33篇
  2024年   14篇
  2023年   58篇
  2022年   54篇
  2021年   63篇
  2020年   60篇
  2019年   55篇
  2018年   25篇
  2017年   40篇
  2016年   65篇
  2015年   96篇
  2014年   138篇
  2013年   160篇
  2012年   207篇
  2011年   181篇
  2010年   198篇
  2009年   155篇
  2008年   346篇
  2007年   184篇
  2006年   119篇
  2005年   118篇
  2004年   128篇
  2003年   89篇
  2002年   67篇
  2001年   59篇
  2000年   41篇
  1999年   22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7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91.
新中国成立以来,统一规范性婚姻法司法解释弥补了立法的不足,有效地调整了婚姻家庭关系。但进入21世纪后,在价值多元化的背景下,婚姻家庭利益关系日益复杂。"一事求一解"、"一刀切"的司法解释造成婚姻家庭法律制度的不衔接,有些规定适用的结果违背了《婚姻法修正案》的基本精神,以离婚时不动产权益分配的规定为典型。因此,有必要细化婚姻法律规定,加强立法解释;建立婚姻法司法解释监督机制和判例制度,对婚姻法司法解释进行规制。  相似文献   
92.
《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第十一务:“以往的哲学家们只是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这是学者从马克思著作中引用最多和最熟悉的经典名句。然而学者无论在直观表象理解上,还是深度逻辑把握上,对其解释都不曾达成共识,甚至呈现巨大的歧义。批判以往解读方式的两个预设前提,新的解读方式旨在从马克思思想自身发展的内在逻辑出发诠释其本意。第十一条表明马克思思想发展的根本转变——从哲学家到共产主义者的身份转变.从哲学(理论)为根基到以现实世界(历史)为根基的转变。  相似文献   
93.
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法律治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叶必丰 《中国社会科学》2012,(8):107-130,205,206
我国当前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法律治理机制,有区域行政协议、区域性组织、区域协作立法、区域行政规划和区域行政指导五种。在国家与社会维度上,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法律治理是一个行为法问题,是国家对市场经济的宏观调控,其依据是宪法第15条,内容的合法性在于遵循区域平等原则,程序的合法性在于公众参与。其中,区域平等源自公民个人的平等权,既约束国家对不同区域公民的公权力行为,又约束不同区域政府机关间的行为;公众参与在区域治理中具有更丰富的特点,既是促进区域平等的途径,又是在行政内部机制失灵时推动制度运行的动力机制。在国家组织系统内部,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法律治理是一个组织法问题。其中,区域行政指导和区域行政规划,实践了宪法和组织法上规定的领导,蕴含着领导事项、领导方式和领导区域等要素。区域经济一体化中,人大的作用应在各方支持下按照政府治理的要求予以加强,以增强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民意基础。各地开发区管委会的设立并非都具合法性,其职权中不得包括行政强制措施权、冻结和拍卖权以及有关人身自由的处罚权。行政区政府机关之间的主要合作机制是区域行政协议。它是宪法上民主集中制原则的体现和对市场主体的尊重,它对缔约主体的约束力有赖于缔约各方的诚实信用。  相似文献   
94.
把马克思哲学的性质视为“改变世界”,根源在于对马克思1845年写成的《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第十一条中“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这句话的错误理解或误读.把马克思哲学的性质理解或解读为“改变世界”,过分强调、夸大马克思哲学“改变世界”的功能和性质,不仅是对哲学“解释世界”与“改变世界”辩证关系的形而上学割裂,而且在现实实践中可能会造成严重的后果.对此,我们必须作出反思.  相似文献   
95.
张贵红  郭明哲 《理论界》2012,(11):104-106
阿姆斯特朗等人反对以刘易斯为代表的自然定律的常规理论,提出了形而上学的自然定律观,将自然定律看作一种必然的关系。然而,形而上学定律观也遇到了许多批判,存在着许多难以解决的疑问。  相似文献   
96.
伽达默尔认为某个传承下来的文本成为要解释的对象,这意味着该文本对解释者提出了一个问题,理解一个文本就是理解文本提出并试图回答的问题。这里的"问题"既不是古典哲学家的"永恒的问题",也不是教育学、修辞学上的"虚假问题"和"空的问题",它是那种呈现自身并因而可以从其意义起源处获取其回答模式的"真正问题"。问题开启了所问事情的"方向的意义",使被问之物、进而使文本具有处于创生性意义的悬而未决状态。要想对这一问题有所理解,解释者则必须在自己的视域内重构该问题。  相似文献   
97.
根据意义和功能,现代汉语的量词"把"分为两类3种:个体量词"把1",集合量词"把2",动量词"把3"。研究发现,量词的使用是一种范畴确认或语法归类,最初使用量词的对象的认知原型,在相当程度上制约着同类对象的量词选取;围绕动词"把"及其有关项所形成的意义,是制约量词"把"的类型和使用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98.
中国古代诗词英译的过程中如何实现意境的传达,这是长期以来一直困扰着译界的一个问题。通过对古汉诗的意境进行深入探讨可知:意境不可以翻译,也不可以复制,只可以传达;译者必须尽可能地忠实于原文作者并兼顾内容和形式,必要时准确运用诠释的手段才能更好地实现原文意境的传达。  相似文献   
99.
根据美国司法实践中发展出来的Charming Betsy原则,对美国国内法的解释不应该违反国际法.考虑到WTO协定在美国法律体系中不能直接适用,那么WTO协定可否通过Charming Betsy原则发挥其在美国国内法解释中的效力?从美国的司法实践来看,Charming Betsy原则对于WTO协定解释效力所产生的影响处在一个不确定的状态.这种状态反映了美国的法院在国际贸易问题领域对于行政机关解释权的较大尊重,但却不利于保护国际贸易活动者在WTO协定国内实施中所产生的预期利益.  相似文献   
100.
本文揭示了汉代所开创的那个解释传统的完全错误的性质及其完全错误的逻辑发展 ,指出作为这个解释传统之理论基础的假借之学和考据之学本质上是一种逃亡之学 ,它不仅逃离了作为它的解释对象的先秦本文的内在思想逻辑 ,而且也逃离了先秦本文的语言文字本身 ,从而使之成为与本文完全无关的东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