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80篇
  免费   31篇
  国内免费   11篇
管理学   46篇
劳动科学   1篇
民族学   26篇
人才学   18篇
丛书文集   562篇
理论方法论   115篇
综合类   1059篇
社会学   83篇
统计学   12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19篇
  2022年   33篇
  2021年   27篇
  2020年   28篇
  2019年   37篇
  2018年   16篇
  2017年   25篇
  2016年   42篇
  2015年   61篇
  2014年   111篇
  2013年   111篇
  2012年   124篇
  2011年   140篇
  2010年   142篇
  2009年   141篇
  2008年   151篇
  2007年   143篇
  2006年   104篇
  2005年   98篇
  2004年   78篇
  2003年   70篇
  2002年   56篇
  2001年   50篇
  2000年   38篇
  1999年   21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75 毫秒
131.
“眼藏损伤来已久,病根牢固去应难。医师尽劝先停酒,道侣多教早罢官。案上漫铺龙树论,盒中虚贮决明丸。人间方药应无益,争得金篦试刮看。”这是唐代著名诗人白居易的《眼病二首》之一。自居易经常开怀畅饮,结果染上了眼疾,40岁时已有“书魔昏两眼,酒病沉四肢”之感,医生已明确告诉他要戒酒,  相似文献   
132.
茹辉 《职业》2011,(32):130-130
当我们展开中外历史与当代的绘画作品的画卷,面对各种形式语言的作品时,一个不可否认的美感差异让我们体会到不同的艺术撞击力。那种不拘泥于细节再现神韵,妙在似与不似之间的艺术形象,让我们疑是神来之笔,余味无穷!与西方油画相比,造型都有一种共同的意味,这种意味就是意象。齐白石说"妙在似与不似之间",  相似文献   
133.
134.
诸凡 《社区》2011,(28):48-48
记得林语堂写过,英国人很不屑钻研厨艺,一个民族不乐于谈论饮食,其饮食通常也就没什么发展。比较而言,中国人显然乐于谈吃。据说中国文人为饮食著书立说的数量堪称世界第一。我读过的相关书籍中,最喜欢袁枚、唐鲁孙和汪曾祺。  相似文献   
135.
中国写作的承担者从古代到近代有一个从士大夫到作家的转换 ,这个转换既需要社会提供写作职业化的空间 ,也需要士大夫自身身份确认的消解。本文试图探讨这一转换过程 ,并进一步指出 ,正是由于报人充当了中国第一代作家 ,由此也形成了近代文学的报人特点 ,造成他的长处和局限  相似文献   
136.
汉代文人的隐逸心迹往往会投射到文学创作之中,"设论"是汉代文人常常用来"发愤以表志"的文体,其中蕴涵着比较明显的隐逸之志。通过这类作品,可以看到,从东方朔、扬雄到崔寔、蔡邕等,由于外部环境的压力及个人际遇等因素的影响,他们在心理上经历了一条从"身仕心隐"到"离世绝俗"的隐逸之路,表现出由儒趋道的渐变。  相似文献   
137.
清幽空灵的意境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它之所以能为历代文人大夫所依迷,是与其融儒、释、道一体的思想基础分不开的。它的生成和发展与古代山水诗文的生成及发展极其相似。这一看似沉寂死灭的境界却并不否定生命,而是处处跳跃着鲜活灵动的气息……  相似文献   
138.
“文如其人”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如其人”是一个古老的文艺学命题 ,一直得到来自创作实践和文艺理论两个方面的有力支持。据此就有不少论者仅仅满足于对它所作的简单机械的注解 ,然而这都无法解释“文人相悖”的现象。根本在于 ,决不能把这里的“人”仅仅理解为作家的生活个性 ,而应当着重理解为作家的创作个性 ,后者必定要以风格的面目在作品中表现出来。当然 ,这两种个性形成也是有联系的 ,更都是会变化的和复杂的。只有这样来全面、深刻地认识和阐述“文如其人”的论断 ,才是现代文艺学科学的观点  相似文献   
139.
魏晋"名士风度"与宋代"圣贤气象"是不同的理想人格类型,它们在价值取向、思想资源等方面存在明显区别。但是,它们均是古代士大夫人生哲学的体现,故而在士大夫主体意识、名教可乐、性情结构、超越境界等问题上有诸多共同点,着重论述了二者承传发展的关系与思想逻辑的脉络。  相似文献   
140.
陶渊明是中国士大夫精神上的一个归宿.其浓厚的"君子、小人"观念,对他的生活、思想、创作有着重要的作用和影响.陶渊明眼里的"乡里小人",一类是"督邮"、"渔夫"式的乡里小人,一类是真正的乡里小人,即普通平凡的平民百姓.从"乡里小人"视角来看陶渊明的"君子"形象,其眼里的"君子"因其生活时期的不同也不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