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51篇
  免费   28篇
  国内免费   9篇
管理学   67篇
劳动科学   11篇
民族学   43篇
人才学   34篇
人口学   6篇
丛书文集   490篇
理论方法论   131篇
综合类   1109篇
社会学   182篇
统计学   15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17篇
  2022年   30篇
  2021年   26篇
  2020年   26篇
  2019年   36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19篇
  2016年   51篇
  2015年   65篇
  2014年   174篇
  2013年   135篇
  2012年   129篇
  2011年   167篇
  2010年   168篇
  2009年   146篇
  2008年   168篇
  2007年   162篇
  2006年   117篇
  2005年   96篇
  2004年   81篇
  2003年   74篇
  2002年   53篇
  2001年   37篇
  2000年   31篇
  1999年   18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8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62 毫秒
731.
晚明文人传奇中节妇形象的大量出现与"有益风化"的戏曲创作传统、统治上层的提倡、思想界的颂扬等因素密切相关。与明初期传奇中节妇形象更多是囿于道德规范的伦理表达相比,晚明传奇中节妇的"贞节"具备了更多情感的内涵,由"为理守节"转化为"为情守节"。然而,女性贞节内涵"情"的注入是以强化女性贞节观为目的的。文人作家即便受到晚明个性解放思潮的影响,颂情的同时不敢忘却"理"的存在,不约而同立足主流文化填充儒家女性贞节观内涵,将看似不相容的"情"与"贞"以"情教"、"情正"等理论统一在一起。  相似文献   
732.
乾嘉学派扬州代表性人物焦循对扬州所演花部尤其是悲剧的赞扬,体现了文人身份的审美内涵,尤其首次提出花部具有"忠孝节义"的特点,可视为抗衡官方话语的重要策略之一。焦循对花部悲剧的审美,不仅与花部剧作者及其观众所理解的悲剧审美不同,而且同时代文人的悲剧审美差别较大。这与各自不同的身份,以及他们对社会的理解和面对社会压力的反映不同有关,同时体现出焦循文人悲剧审美在扬州剧坛具有开放性、鲜明性和时代性等重要特征。  相似文献   
733.
宋代游宦文人对桂林的山水文化发展有着重大贡献,他们通过写诗著文,撰述志书、笔记,歌咏、记录桂林山水风光;或者修筑人文景观,崖壁题刻等文化活动,赋予桂林山水深厚的人文内涵,并进一步发现其地位和价值,为之赢来“甲天下”的盛名。  相似文献   
734.
侯建中 《北京纪事》2013,(5):108-109
有文人的地方必定得有书,北京的书店和文玩业便跟着兴隆起来。到了大清国.乾隆皇帝要编(《四库全书》,编纂的官员们要到书店去搜集各类古籍;进京赶考的举子,来往京城的官员,文人墨客也要购买书籍。琉璃厂、隆福寺的古旧书业便应运而生,成了北京城文化的一大特征。  相似文献   
735.
蔡国强坦言,《春》是他的精神返乡之旅。过去很多年,他一直和宇宙对话,这一次他和自然造化对话,和古代文人墨客对话,和自己的心灵对话  相似文献   
736.
文人的价值观与审美取向对中国画风格演变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文人深厚的学养与性情是文人绘画形成的起因,文人的处世哲学不同程度的作用于文人的绘画理论与实践;文人的归隐行为成为其绘画平淡阴柔风格产生的客观条件;文人绘画作品阴柔之美与传统“道”的理论中虚实、阴阳互动的客观原理在思想上有直接的联系,虚实互动的阴阳观直接影响了文人绘画的审美取向。  相似文献   
737.
姜智芹 《东岳论丛》2005,26(5):118-120
一国文学中的异国形象从来都不是自在的、客观化的产物,而是自我对“他者”的想象性制作,即按照自我的需求对他者所做的创造性虚构,是形象塑造者自我欲望的投射。就英国文人对中国形象的描述来看,中国始终是作为西方文化的对立面,作为“非我”出现的,在这种非我、他者、异己的意象中,体现的是西方人的价值观。英国人需要中国形象,就像他们需要一个自我超越的地方,在英国文人塑造的中国形象中,体观的是英国人精神生活的真实。  相似文献   
738.
在文人话语与政治话语中徘徊的郁达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其强 《文史哲》2002,(3):89-93
“五四”前后,郁达夫的出现是社会与文坛的另类亮色。他以一生的抗争与逃遁演绎着文人话语与政治话语对话的悲喜剧,揭示了中国文坛上因政治话语的强悍而致使为自由、真诚作歌的文人逃遁的惆怅。郁达夫恰恰在这种无奈的逃遁中确立了他诚誉拥身的地位,显示了一个纯粹文人的真正价值。  相似文献   
739.
唐前期文人的军功崇拜意识——以诗文为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丁侃 《南方论刊》2007,(3):88-89
唐人意识中的军功崇拜思想深深影响了唐初各个阶层。在朝廷、文士、百姓等三个方面的合力下,军功的刺激促成了社会心态的普遍倾斜。立有军功的勇士始终受到时代的尊崇,崇拜军功的意识心态得到了社会的承认,对唐朝许多制度的推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740.
李愚 《社区》2014,(23):22-22
宋徽宗喜欢书画,并且有很深的造诣。一天,他问随从:“天下何人画驴最好?”随从回答不出来,便四处打听画驴出名者姓甚名谁,匆忙中得知一位叫朱子明的画家有“驴画家”之称,即召他进宫画驴。得知被召进宫是为皇上画驴时,朱子明吓出一身冷汗。他原本是很有功底的山水画家,可同行们嫉妒他,四处造谣贬低他,说他是“驴画家”。“驴画家”的绰号并非擅长画驴所得,他根本不会画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