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8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刘彦明 《延边大学东疆学刊》2004,21(4):84-87
《古船》的人学蕴涵在其思想意义的诸多方面占据着核心地位。其中的人物形象不但是作品形式构成的主角,更重要的,还是作品意义构成的主角,是作者极力思考的核心内容。作品文以载人的功能是不容置疑的。这主要体现在作品的情节、结构和人物自身上。《古船》的人学蕴含是其区别于同期作品的一个鲜明特征。 相似文献
12.
许蔚 《云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12(4):79-83
对于一般读者而言,道教祖师传记不过是一种传记文学。但是对于道教徒而言,祖师传记则具有特殊的意义。净明祖师许逊之传记,对于一般道教徒、南宋净明道以及元代以降之"新"净明道徒而言,亦产生不同之阅读体验,出现不同之阐释方式。 相似文献
13.
李娟 《湖南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6(4):24-26
净明道主张德心和德行兼修,倡导“惩忿窒欲,明理不昧”“恶念萌初,和根划却”等道德修养方法,尤其注重顺应人性、顺应自然,把个体对身体健康的关怀、对生命无限性的向往以及主体精神的提升与个体对于道德规范的真践实履紧密结合起来,主张度人度己、内外兼修。这种道德修养方法是对传统的闭门修养方式的超越,它对今天的道德培育仍有启迪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4.
曹丽娜 《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2):45-46
明道经世是章学诚史学的宗旨和史论的出发点,史学何以明道,何以经世?关联着史家和史学的具体表现,故把握章学诚提出的史学命题的内涵,梳理诸命题间同构的层次关系,有助于理解其史学明道经世的内在理路. 相似文献
15.
明代文学思想与哲学思想之变化相辅相成.与明朝初年的天理流行相应的以明道为核心的三合一文学观中,孕育着天机自然的种子,而作为天机自然之内核的"真"与明代中期的良知之学结合的必然结果是以童心为髓的迩言之流行,性情说在此背景上完成了向性灵说的转化.作为思想和文学发展之自然结果的性灵说,以其对传统诗教的独特理解,成为明代以后文学发展的潜隐线索. 相似文献
16.
17.
在我国散文发展史上,唐代散文的"含金量"是比较高的,韩、柳古文可以看作是隋唐五代散文的分水岭,具有承前启后的作用。韩、柳所倡导的"古文运动",一方面阐明了"道"的内涵,对事物的认识更富于独立精神,与现实相关联,使古文具有了活力;在"道"与文学性的关系问题上充分体现了他们文学家、思想家的观点和远见卓识,确立了文学的独立性。一方面他们主张"文以明道",但不否认文学自身的价值与美感,并在古文创作中寄托自己的人生感慨、不平之鸣。韩、柳在文体上的贡献对唐代古文和后世散文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柳英英 《太原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30(2):37-40
中唐时期的文风虚浮、文章空洞,文人多不通事务,却热衷于名利。为了改变这一状况,以韩愈、柳宗元等人为首的有识之士掀起了一场古文运动。韩愈的"不平则鸣"主张和柳宗元的"文以明道"思想对后世文学和儒学复兴都有很大影响。 相似文献
19.
明末清初的颜李学派,以承接孔孟道统自居,批判程朱理学,是清初实学思潮的先锋。代表人物为颜元、李塨、王源及程廷祚等人,主张人性一元论、“正谊谋利明道计功”的义利观和“习行”的修养论,其理论在清初、民初及现代几经沉浮,反映了政统与道统的角力与联盟。展现这一学派的学术生命力,反思其学术命运历程,梳理其学术观点,对现代中国颇具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0.
朝鲜王朝中期著名汉文学家柳梦寅的散文理论深受韩愈的影响:反骈文、倡古文,赞同“文以明道”和“不平则鸣”。但他又对韩愈的理论适当变通,并结合韩愈以来的理论成果和朝鲜的时代特征,扩充了“道”的范畴和内容,辩证地看待“不平则鸣”和“诗鸣其穷”的关系,从而形成了自己新的散文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