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4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篇
管理学   10篇
劳动科学   1篇
民族学   6篇
人才学   3篇
丛书文集   47篇
理论方法论   11篇
综合类   100篇
社会学   19篇
统计学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18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18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正>百年中国文化人,始终文化自卑,口中念念"走向未来""走向世界",神往西方,魂迷西方。今天,该是魂兮归来,重返中国!中国文化,本是一个早熟的文化,智慧,丰厚,中庸(不走极端),圆融,灿烂,并历久不绝。中国的历史,  相似文献   
102.
 乾隆八年,四十八岁的杭世骏因上书言朝廷用人当泯满汉之见,触怒乾隆,被罢官放还,此事深刻地影响了杭世骏的后半生,也深刻地影响了杭世骏诗文的风貌。作为清代雍乾时期一个个性独特的诗人、学者,作为一个仕途遭遇重挫的江南士大夫,其诗文创作尤其是诗歌作品体现了典型的江南文化人的精神品质:高才自信、倔强狂傲、敢于担当、坚守气节,纵然清贫、绝不媚俗。这些在许多江南文化人中一以贯之的精神品质,在清代中期的表现形式,是和清代其他时期不一样的,而杭世骏的诗文作品,则正好给我们提供了认识清代中期江南文化人的精神世界的一个窗口。  相似文献   
103.
柳永以慢词创作打破“花间范式”单一格局;以“耆卿为舆台”分流成两种审美范式,一种被周邦彦发展成清真范式,另一种被苏轼推衍成东坡范式。东坡范式与文人言愁风尚紧密相关,可归结为“东坡愁”。“东坡愁”的审美范式呈现三个审美特征:主体立场由“代言”转向“我言”;缘事动情,加强词作的叙事功能;呈现须眉本色及“性情之外不见文字”的美学风貌。苏词从容调度各种表现方法,将各类愁绪审美化,其旨归却指向人生的自由层面,以超然自适的文化人格从各种愁绪中解脱出来。  相似文献   
104.
在中国历史文化发现史上,“徽州文书”被誉为继“殷墟甲骨、秦汉简牍、敦煌遗书和明清档册”等四大发现之后的“中国历史文化第五大发现”。徽州老文化人余庭光先生,则被誉为“中国历史文化第五大发现的第一功臣”。让我们走进对于这位鲜为人知的功臣的发现的故事、走近这位传奇人物的格外鲜为人知的低调人生——  相似文献   
105.
在五四时期的文学论争中,新文化人以“情之文学”为正宗,以“平民文学”为主导,显示出了较高的共识度。但从五四之后新文化人的文学史书写来看,“情之文学”的标准未能贯彻始终,“庙堂”的“文人文学”也依然占有显著地位。究其原因,或由于冷静的文学史书写不同于偏激的文学论争,或由于西方文论运用的水土不服,或由于个体之间的才识之异。新文化人的文学史书写,在入史标准、叙述方式、叙述风格等方面,相互之间多有不同。  相似文献   
106.
107.
在中国共产党早期"不成熟"的领袖人物中,瞿秋白的人格是独具魅力的.这种魅力来自其独特的文化个性:"本我"的书生本色、"自我"的志士情怀、"超我"的君子风范.  相似文献   
108.
重思"人文精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深化关于人文精神的讨论,必须将问题具体化到其时空背景之中.由此出发,本文认为,市场经济的兴起所导致的经济、政治、文化三大领域的相对分离,使得文化活动对于社会生活的规范作用不再能凭借政治的强力作用而获得一种硬性的约束力量,而是转变成了只能依赖于自身的非强制性的精神力量的"软性"约束.对于这一转变的不适应,便是引发文化人人文精神失落感的现实基础.市场社会中人文精神的存在方式也不同于以往社会的单一性,而将转变为一种现代性取向与传统性取向并存的复调化状态.在这一转变中,文化人能够做的,一方面是适应"边缘化"位置,另方面是建立起新的学统以作为承载人文精神之基础或载道之具.  相似文献   
109.
纪玲妹 《兰州学刊》2009,(4):210-212,216
毗陵诗派是由清初的“毗陵四家”、“毗陵六逸”,及清中叶的“毗陵七子”等常州诗人群体组成的地域性诗歌流派。毗陵诗派十分看重人品,诗人有较高的品格修养,他们的文化人格突出表现为三个方面:立身以忠孝为大;狂狷人格明显;传承东林精神。  相似文献   
110.
耘田农夫:偶们徽州府语言很有特色,但也和外地一样,有简洁语言的使用方法,例如前任王书记老家那个地方,好讲“斗”,吃饭叫斗饭,喝酒叫斗酒,很有意思的。偶们徽州也有类似情况,文化人咬文嚼字,偶们农民米那么多时间,所以讲究个干脆利落。如果过年、婚礼、做寿、演戏等场合,要讲文化,客套话就很多。但平时特别是农忙时,那有那么多时间讲话呢,就想出一个通用的动词,就是“搞”,一目了然,一讲就懂,很少有人听不懂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