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205篇
  免费   341篇
  国内免费   88篇
管理学   424篇
劳动科学   12篇
民族学   211篇
人才学   154篇
人口学   10篇
丛书文集   3690篇
理论方法论   555篇
综合类   7047篇
社会学   465篇
统计学   66篇
  2024年   58篇
  2023年   187篇
  2022年   220篇
  2021年   240篇
  2020年   276篇
  2019年   237篇
  2018年   127篇
  2017年   194篇
  2016年   245篇
  2015年   408篇
  2014年   663篇
  2013年   636篇
  2012年   708篇
  2011年   828篇
  2010年   862篇
  2009年   815篇
  2008年   995篇
  2007年   821篇
  2006年   714篇
  2005年   622篇
  2004年   526篇
  2003年   528篇
  2002年   459篇
  2001年   444篇
  2000年   274篇
  1999年   152篇
  1998年   85篇
  1997年   70篇
  1996年   61篇
  1995年   43篇
  1994年   43篇
  1993年   20篇
  1992年   11篇
  1991年   18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8篇
  1987年   13篇
  1986年   7篇
  198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931.
A5的元最大阶数是5,使用有限群的Lagrange定理,A5的10阶子群元的阶只可能是2,5。但由于拉格朗日定理的逆不成立,因此是否存在A5的10阶子群仍是问题。该文通过对5-循环置换各次方幂的计算及其研究,找到A5的10阶子群元的构成规律,并使用构造性方法给出了5次交错群A5的6个10阶子群。  相似文献   
932.
佛教思想是在与不少其他宗教哲学派别思想的相互影响和冲突中发展起来的。大乘佛教虽然分为中观和瑜伽行两派,但它们在许多方面有共同之处,对其他派别的态度也有类似点。《成唯识论》中的唯识思想实际上包含了般若中观理论的重要成分,是瑜伽行派论述佛教“空”观念的一种基本形式。《成唯识论》从佛教的唯识空观出发,对其他派别进行了批判。这种批判涉及各派的核心思想,而批判的重点则是各派学说中的实有观念。通过对这方面内容的分析,可以了解佛教与许多印度古代思想派别的基本理论差别。  相似文献   
933.
世界上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数字文化,由于英汉两个民族的历史和文化存在很大差异,英汉数字文化鲜明地体现了民族文化的心理、传统与特色。通过对一些有代表性的英汉数字词语的文化内涵对比分析,我们可以对英汉两个民族的文化习俗差异窥之一斑。  相似文献   
934.
有关《六经奥论》的作者和成书是一桩公案。通过全面考查,《六经奥论》为改编署名“二郑”的《六经雅言图辨》而成,编定时间大致在宋末。《六经奥论》夹行小注中标注出处和所指部分元初已有,其阐明原因和意义的部分盖出于明初危邦辅祖父之手。《六经奥论》内容确与郑樵有关,但也有许多并非郑樵的言论,所以使用此书应该审慎。  相似文献   
935.
针对学科教育学中存在的一些认识问题,从教育学的内部分类体系对学科教育学的发展做一梳理分析,指出正是由于对从分科教学论到分科教育学的发展历程认识不清,从而形成了诸多问题纠缠的结点。因此,通过对结点的辨析,变结点为节点,从而使学科教学论理清了自己的纵向直线发展脉络和横向发展脉络,实现了教学论与学科教育学的双向发展,学科教育学也把握住了各分科教育学之间的界线,并形成分科教学论与学科教育学和谐发展的良好态势。  相似文献   
936.
刑罚的本质     
事物的本质是内在的,具有隐蔽性,需要透过现象来认识。同时,现象又是复杂多变的,既有反映事物本质的真象也有不能反映事物本质的假象。这就势必导致人们对事物本质认识出现误差或多样化,但是事物的本质只有一个。因此刑罚的变化必然引起学者们对“刑罚本质”的不同看法,本文试图通过对目前关于刑罚本质的几种观点进行阐述、比较、分析,从而得出笔者认为较为科学、合理的刑罚本质观。  相似文献   
937.
阮元《南北书派论》在古代书法文献发展史上很有代表性,是第一篇具有一定学术性质和现代学术意义的书法史学术论文,开启了古代相对独立的书法史研究的先河,提出了完全不同于前人的书法史观与史论。  相似文献   
938.
有无之辩是魏晋玄学的中心论题,魏晋玄学先后出现的贵无、崇有与独化三论,经过一轮正-反-合的过程,把老子自然哲学的宇宙论,经由宇宙本体论发展为主客一元的天人境界论.主体性在魏晋玄学中由"微"至"显",贯串始终.  相似文献   
939.
明末大儒刘宗周言性命之理终归于史,由对道德哲学心性论的思考推演出具有现实主义色彩的社会历史哲学。其思想体现在三个方面:关于历史的本体,认为人的自然之心对社会历史发展起决定作用;关于历史的主体,认为上层统治者和下层民众共同维持着历史的运转;关于历史的动力,认为改革是历史进步的必要手段。刘宗周的社会历史哲学是理想主义的现实主义者复杂心理的表现。  相似文献   
940.
佛教心性论对诗歌创作产生了重要影响,无论是王维的“无我之境”还是大历诗歌的“有我之境”,都是佛教心性论在诗歌创作中的体现。因此,深入研究佛教心性论,对理解古典诗歌的深邃内涵和审美情趣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