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12591篇 |
免费 | 1956篇 |
国内免费 | 580篇 |
专业分类
管理学 | 10457篇 |
劳动科学 | 697篇 |
民族学 | 6486篇 |
人才学 | 2502篇 |
人口学 | 1151篇 |
丛书文集 | 26127篇 |
理论方法论 | 4879篇 |
综合类 | 52458篇 |
社会学 | 8535篇 |
统计学 | 1835篇 |
出版年
2024年 | 477篇 |
2023年 | 1865篇 |
2022年 | 1836篇 |
2021年 | 2534篇 |
2020年 | 2064篇 |
2019年 | 2455篇 |
2018年 | 937篇 |
2017年 | 1735篇 |
2016年 | 2430篇 |
2015年 | 3647篇 |
2014年 | 7978篇 |
2013年 | 7343篇 |
2012年 | 8337篇 |
2011年 | 8465篇 |
2010年 | 7770篇 |
2009年 | 7993篇 |
2008年 | 8924篇 |
2007年 | 6782篇 |
2006年 | 5749篇 |
2005年 | 5225篇 |
2004年 | 4772篇 |
2003年 | 4256篇 |
2002年 | 3439篇 |
2001年 | 3014篇 |
2000年 | 2158篇 |
1999年 | 1025篇 |
1998年 | 533篇 |
1997年 | 481篇 |
1996年 | 290篇 |
1995年 | 204篇 |
1994年 | 144篇 |
1993年 | 72篇 |
1992年 | 77篇 |
1991年 | 38篇 |
1990年 | 33篇 |
1989年 | 17篇 |
1988年 | 11篇 |
1987年 | 6篇 |
1986年 | 6篇 |
1985年 | 4篇 |
1982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多元文化”的修辞、政治和理论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前流行在台湾的这个多元文化还大致是一个意识形态修辞,在形式地提倡多样性的同时,压缩社会平等、包容性的公民身份以及两岸和平的进步论述空间,自我矛盾地成为统合内部对抗他者的一元文化动员话语,所以必须要严厉批评。作为一个理论概念,它没有诚实地自省它的很多问题,包括民族国家与帝国的典范问题、资本主义的文化蒸发问题与特殊性的激进化问题。在时间政治、空间政治以及主体能力这三个方面都重新构思过的多元文化,才是值得我们支持的激进的多元文化。 相似文献
82.
83.
作为一代伟人的毛泽东,他生前非常热爱书法艺术。这在他70多年的社会生涯中,不论是艰苦的战争年代,还是在日理万机的和平时期,他始终对书法有着强烈的学习欲。书法,可以说是他精神文化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84.
传统不是器物遗迹,也不是一成不变的精神规定,传统是在现代文化运行中生成的事实和意义的复合,是由不同时代的变异体组成的连续体。传统在中国现当代文艺和文艺学中并不存在截然的断裂。所谓话语霸权在当代中国也只具有十分有限的意义。中国当代文艺中也有在全球化背景下化全球的典范。传统的生成类似于基因的生成,但基因制约性在当代条件下的受到限制,为我们敲响了警钟。应对全球化冲击,我们的文艺学应具有无为和有为相统一的智慧和策略。 相似文献
85.
<正>民族文化是中国先进文化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在古丈县这个“老、少、边、穷、库” 的特困少数民族地区,如何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加强少数民族文化建设,笔者认为必须突出把握好四个方面:一、指导思想定位要准加强少数民族文化建设,一定要按照江总书记“七一”讲话的要求,坚持正确的科学的指导思想:一是坚持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为指导。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 相似文献
86.
李继兵 《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24(3):134-137
通过回顾中国高校校园文化发展状况,总结校园文化潮起潮落的主要原因,分析高校校园文化与社会现实密不可分的关系,探寻校园文化的发展规律,认为校园文化必须与时俱进,才能成为先进文化的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87.
88.
89.
王斯妮 《湖南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7(2):145-147
探讨了英汉隐喻的文化内涵问题。通过探寻英汉隐喻受历史文化环境等因素的影响所蕴涵的不同文化价值取向,揭示出隐喻深植于人类的语言、思维和文化中,也由此透视出语言与文化之间千丝万缕的联系。 相似文献
90.
“一国两制”构想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既是对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的创造性 发展,同时也深深植根于中华民族博大精深的优秀传统文化的沃土之中,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和 弘扬。具体说来,“一国两制”建构中华大文化的理念,体现了传统的“多元一体”的政治文化本质的时 代价值,展示的是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和吸引力;“一国两制”构想及其实践表达了中华民族对和平的渴望、 对统一的追求,与传统的“大一统”思想的理想模式产生共振效应,表现了“和而不同”、容纳百川的气 概,集中体现了中华和合文化精神,让中华和合文化大放光彩;“一国两制”对一国四地全体人民福祉的 深切关照既与传统的民本思想的合理内质相互贯通,又是马克思主义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具体运用和体现。 这种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也能在中华优秀文化传统中找到源头活水,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传统文 化和民族形式的最完美的结合。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