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502篇
  免费   610篇
  国内免费   147篇
管理学   604篇
劳动科学   53篇
民族学   484篇
人才学   353篇
人口学   37篇
丛书文集   6930篇
教育普及   1篇
理论方法论   1176篇
综合类   14827篇
社会学   1678篇
统计学   116篇
  2024年   75篇
  2023年   335篇
  2022年   349篇
  2021年   444篇
  2020年   452篇
  2019年   390篇
  2018年   204篇
  2017年   332篇
  2016年   440篇
  2015年   753篇
  2014年   1651篇
  2013年   1537篇
  2012年   1747篇
  2011年   2457篇
  2010年   2224篇
  2009年   1696篇
  2008年   1819篇
  2007年   1568篇
  2006年   1344篇
  2005年   1190篇
  2004年   1087篇
  2003年   981篇
  2002年   906篇
  2001年   733篇
  2000年   587篇
  1999年   299篇
  1998年   171篇
  1997年   157篇
  1996年   98篇
  1995年   65篇
  1994年   54篇
  1993年   45篇
  1992年   23篇
  1991年   21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从2010年6月第五届中国文学人类学年会的举办,尤其是2011年2月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中国文学人类学理论与方法”开题以来,中国文学人类学的研究开始走向从“破学科”的边缘批判走向创建新兴交叉学科理论模式的新阶段.其中,“表述问题”成为了反思以文字为中心之“文学”观的理论起点和回归人类多元表述,尤其是如何“表述中国”的新契机.对此,学者们纷纷从案例、学理和方法等层面展开对话.本文围绕表述问题进行,也是这些对话的呈现之一.  相似文献   
992.
阐微索隐、尝奇析疑是文学人类学或民俗神话学的固有本领。文章以"蛇杖"为例,融合古今中外关于"蛇杖"的传说故事,刻画其"正面相",强调文学人类学学者在关注阐微索隐的同时,不要忽视文学人类学尝奇析疑的功能。  相似文献   
993.
在元明清叙事文学中,张扬个性及情感的文学作品,结局或回归于"理"性,或就范传统礼俗,或约束于传统的价值准则,形成叙事文学中的"回归传统"现象。在伟大的思想变革之前,文学人物向传统回归是作品人物为改变境况、消除焦虑的作出的不得已选择;从作家角度看,向传统回归是作家慎重而自觉的刻意选择,其创作态度是积极负责的;回归传统部分,并非完全迁就"理",还有肯定与张扬情的内容,它是叙事的转捩点,新故事的渊薮,是对人物性格的升华,使得故事相对完整。  相似文献   
994.
王月 《社会科学家》2012,(9):150-153
在《如何以言行事》的系列讲座及在英国广播公司的讲稿《施为言语》中,奥斯汀反复表明文学是无效的施为言语,并将它排除在其研究之外。奥斯汀的这一观点引起了学界的广泛关注。文章借鉴德里达、德曼、米勒的观点,从文学言语与日常言语、施为言语的内在情境与外在情境三个层面评析了奥斯汀的观点,论述了文学施为言语的效用,认为文学施为言语具有有效性。  相似文献   
995.
在跨中美文化与文学的对话之中,美国布朗大学的Hu-DeHart教授认真地介绍了美国的族群与文化,以及族群的判定,白人与非白人的关系有着相当复杂的过程,race是了解美国社会的组织与族群与历史的关键.而在中国,民族是多元的,权利的交替成为民族不断融合的契机,但是,中国的民族应该重视其中源流的古与今,一方面要注意两个时段的区分,另一方面也不能忽视古今的连续和关联.新时期以后,各民族的权力和地位正朝着平等互助的方向迈进.对话,在突出彼此文化背景的独特性前提下,共同强调了多民族国家文化与文学的多元性意义.  相似文献   
996.
对于文学的发展演变,很多研究者大都是从文化发展、文体更迭、文学思潮等文学的外在流变来展开论述的,这就忽略了文学内部发展的规律.文学发展历史上雅俗文学分界的现象随着社会和人性的发展在二十世纪四十年代出现了趋于合流的景象,雅俗融合,两翼并举,成为中国文学发展的新拐点.从纪年的视角来研究文学是近年来文学研究的新拓展,但都没有看到1943年在整个文学史中的重要地位.我们在对中国文学发展历史的梳理中,针对1943年文学现象,从该年文学发展的外在场域和内在律动来分析其不同以往的文学发展嬗变,凸显1943基于整个中国文学史的历史转折意义.  相似文献   
997.
1928年发生的梁实秋与左翼的文学论争,学界已讨论颇多,不过论述多集中在双方文学观念本身,很少将梁实秋的个人主义思想背景考虑在内,因而不同程度地模糊了文学观念交锋背后双方在文化政治理念上的差异.笔者将梁实秋的文学观念与其时新月派进行的人权论争结合起来考察,认为梁实秋与左翼文学分歧的根本并非是与阶级性相左的人性,而是以个人主义为基础的个人性.是个人自由优先,还是阶级类集体意识优先,是造成双方文学观念差异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998.
“小资”的改造是无产阶级文学中最为艰巨的任务之一,小资产阶级在新的历史环境下作为文学艺术创作的主体和客体都需要进行改造.“小资”的改造不仅是思想意识的改造,同时也是身体的改造.对小资“身体”的改造反而使得必须被压制的身体欲望通过某些方式得到一定程度的表现和释放.作家的“小资”身份除了在直接的“小资”身体改造题材中得到表达外,在一些其它题材如战争题材小说中也同样有表达.在环境允许的条件下,作家们仍然会通过可能的方式来表达和探讨自我精神世界中的一些困惑.在这些作品中,可以看到革命理性与未被改造的“小资”情结之间的搏斗,看到这之中所产生的一种双向流露——既有革命对“小资”的身体改造,又有“小资”的身体对革命潜隐的“反改造”.  相似文献   
999.
李存 《中州学刊》2012,(3):199-203
媒介的发展变化深刻影响着文学形态的演变,在以互联网、无线通信技术为代表的新媒介时代,短信、微博的广泛应用直接促成了微文学的产生.这种字数在140字以内、具有即时性、交互性特征的新文体,可以用渲染、诙谐、狂欢、哲理的方式抒发情感、愉悦身心、释放本我、超越自我,具有鲜明的文学属性.它所具有的传统文学特质和新媒介属性,使其在很大程度上克服了网络文学等其他新媒介文学样式的弊端,为新媒介技术和传统文学品质的交汇融合提供了良好的契机,将有助于推动文学新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00.
主持人语:理解和阅读城市,需要从文学的创作和阅读开始。文学作为城市文化的重要载体,不仅记录了城市的社会风俗人文信息及其发展变化,而且也是传承和发掘城市优秀文化、塑造和展示城市文化形象、提升城市软实力与增强市民认同感、促进城市文化繁荣发展和建设文化强市的重要手段。当前,天津文学创作及研究蓬勃发展,特别是《天津文学史》的出版,首次绘制了天津文学发展流变的全貌,为天津文学研究水平的整体提升提供了条件。在此基础上,我们从文学与城市文化形象塑造、津味文学与城市民俗文化,地域文学的文化精神、文化意义、文化功能、文化共性、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等方面展开研讨,以期在文学与城市的视野中探索天津文学与城市文化研究的新路径,并引起学界的关注和进一步讨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