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114篇
  免费   520篇
  国内免费   106篇
管理学   210篇
劳动科学   13篇
民族学   371篇
人才学   261篇
人口学   6篇
丛书文集   6105篇
理论方法论   946篇
综合类   12453篇
社会学   1329篇
统计学   46篇
  2024年   55篇
  2023年   266篇
  2022年   257篇
  2021年   308篇
  2020年   349篇
  2019年   322篇
  2018年   167篇
  2017年   275篇
  2016年   330篇
  2015年   616篇
  2014年   1349篇
  2013年   1271篇
  2012年   1457篇
  2011年   2095篇
  2010年   1910篇
  2009年   1418篇
  2008年   1433篇
  2007年   1290篇
  2006年   1130篇
  2005年   980篇
  2004年   918篇
  2003年   862篇
  2002年   766篇
  2001年   611篇
  2000年   488篇
  1999年   240篇
  1998年   150篇
  1997年   133篇
  1996年   86篇
  1995年   57篇
  1994年   48篇
  1993年   39篇
  1992年   20篇
  1991年   21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61.
自恋情结与当前的中国文学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自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中国文学中的自恋已有所表现,且逐渐形成一种自恋情结。当下中国文学的自恋情结主要表现为身体自恋、精神自恋、自我迷恋与叙事自恋四种形态。这种新型自恋叙事伦理的产生,有其文化语境变迁、作家主体性嬗变等主客观因素。作为当下中国文学的重要现象,自恋情结给文学发展造成了明显的障碍和伤害,成为许多作家创作的瓶颈;作品独立性、思想性以及文化深度和崇高感在作家心目中日益坍塌,文学的想象空间愈加逼仄,文学面临着创造力匮乏的危机。自恋的膨胀还使文学丧失了真诚,虚伪和矫饰横行,带来了病态的叙述、语言和浮躁喧哗的文风,并进而造成了文学生态的混乱。可见,只有自觉调整自恋心态,才能有利于文学的健康发展,这既需要作家自身的调整与提升,又有赖于整个社会、文化、文学和制度生态的多元协调。  相似文献   
862.
美国著名汉学家宇文所安深刻剖析了存在于文学史写作中的种种弊端,如从后往前读的阐释模式、整一性预设框架决定材料的取舍方式、认为文本是固定不变的思维模式、服从于既有的文学常识和观念的惰性迷失等。针对以上问题,他在文学史理论和写作方面都做出了可贵的尝试与创新:坚持历史主义的文学史观、在文学史写作中重视文学中介和文学话语体系的作用等。  相似文献   
863.
红色经典是存活在特定历史时空中的特殊群体,能成为经典首先源于其被染色,即红色的坚强附着。红色经典存在艺术质量与其它经典同样高超的杰作,但红色的获得和坚守却先在地定格其地位,也放大其经典的魅力,更生成别样的艺术张力。因此,是颜色政治学的存在造成了文学史上颜色化的文学经典。对瞿秋白与《子夜》接受史的互动考察,意义也在于此。  相似文献   
864.
在网络普及、信息海量、全球化的新时期,作为传统专业代表的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应用性改革成为高校专业改革的重要任务之一。本专业的课程设置要突出应用性、时代性、地方性,服务地方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教师必须重视实践型、研究型的教学方式和考试方式;学生必须重视自主、合作、研究型的学习方式。  相似文献   
865.
本文运用新历史主义的批评理论,比较了钱理群的《1948天地玄黄》和洪子诚的《1956百花时代》,指出它们分别继承了《史记》的“历史的文本化”(为野史所继)和“文本的历史化”(为正史所承),其背后分别有两种不同的文学史观“新历史主义”历史观和传统历史观。文章还以钱著《1948天地玄黄》为范例,撷取新历史主义的某些概念,本着整合和超越的原则,初步建构了“个人化”文学史写作格局,并预测了其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866.
只有拥有丰富、延续、系统文献的时间和空间的国家,才有可能进行真正意义上的历史地理、人文地理、区域文化文学的研究。注重区域文化与文学的研究,旨在从文学地理学上弥补时间的断裂和空间的缺失。做到“时间先后”与“空间离合”的结合。  相似文献   
867.
反思与重启:延安文学及其研究的当代性(专题讨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富仁认为,在新世纪重新重视延安文学研究,不是又将其作为中国现代文学发展的终极形态,而是充分注意到“文化大革命”结束后中国现代文学研究的新进展,并在一个更高的视点上对其进行新的感受和思考。朱鸿召认为,与现有知识谱系中的“延安文学传统”相对应的,还有一个实践形态的“延安文学传统”,时间上包括整个延安时期,尤其是1942年整风运动之前的文艺运动和文学创作。袁盛勇认为,在1949—1976年间中国当代文学的发展过程中,成为其直接理论来源和文学资源的乃是后期延安文学,而非作为总体的延安文学;在新的历史语境下重新探究延安文学的本真,应该直面它的复杂性,并把它作为得以重新展开的一个重要起点来对待。  相似文献   
868.
以异质文化为研究背景,针对非裔和华裔在美国社会相似的经历和处境,以非裔文学和华裔文学中代表作家的作品为研究对象,分析两类文学集中展现的文化身份建构问题,总结非裔和华裔在异质文化背景下影响其文化身份建构的因素,探讨白人主流文化与非裔和华裔本民族文化各自对建构文化身份的影响,提出在异质文化背景下双重性文化身份建立的必然性和途径。  相似文献   
869.
刘蓓 《青海社会科学》2013,(4):152-155,190
自然写作是美国生态批评最为重视的文学体裁,它的发展不仅受到了19世纪美国超验主义思想的影响,而且可以追溯到更早的几种文学亚体裁。自然写作的精神内涵与创作特征契合了当代生态批评的根本宗旨。从一个多世纪前就开始的"文学中的自然"研究,与寻求美国文学批评"独立身份"的努力相融合,也体现出强烈的美国特色。美国自然文学创作与研究历程启示我们应更为深入地挖掘本民族的文学传统,发展出富有中国特色的当代文学研究形式。  相似文献   
870.
论“文学性”的意识形态功能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董馨 《东岳论丛》2005,26(3):120-122
“文学性”纷披了浓厚的意识形态色彩。无论是普遍主义意义上的“文学性”还是历史主义观念中的“文学性”,不仅学术理论、媒体信息等领域所弥漫的“文学性”而且文学中的“文学性”都具有深刻的意识形态功能。主要体现在:审美效果遮蔽现实矛盾、本质追问预设普遍法则、文学惯例彰显统治地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