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225篇
  免费   520篇
  国内免费   107篇
管理学   204篇
劳动科学   12篇
民族学   369篇
人才学   260篇
人口学   5篇
丛书文集   6156篇
理论方法论   948篇
综合类   12517篇
社会学   1335篇
统计学   46篇
  2024年   55篇
  2023年   267篇
  2022年   277篇
  2021年   354篇
  2020年   348篇
  2019年   322篇
  2018年   167篇
  2017年   276篇
  2016年   331篇
  2015年   617篇
  2014年   1358篇
  2013年   1277篇
  2012年   1461篇
  2011年   2098篇
  2010年   1910篇
  2009年   1428篇
  2008年   1440篇
  2007年   1299篇
  2006年   1131篇
  2005年   982篇
  2004年   916篇
  2003年   864篇
  2002年   767篇
  2001年   603篇
  2000年   484篇
  1999年   240篇
  1998年   150篇
  1997年   134篇
  1996年   86篇
  1995年   58篇
  1994年   48篇
  1993年   40篇
  1992年   20篇
  1991年   21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46 毫秒
211.
文学翻译中的社会语言学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学翻译应以形象翻译形象,除了要忠实原文思想内容外,还应力求在交际风格上同原文保持一定程度的等值。为达些目的,译者应注意到社会诸因素对语言风格变异的渗透和影响。  相似文献   
212.
故乡是大江健三郎在几十年文学生涯中不断书写的对象.故乡是想象力的源泉,是自卑情结的宿命之地,是大江打开文学新局面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213.
作家创作达到一定境界后,往往会陷入徘徊不前,难以以新的创作困境,作家能否通过合理调节,获得突破与超越,从而步入创作的第二个春天?文章从作家生活基地的更新以及认知结构的调整两个方面讨论了这种可能。  相似文献   
214.
文学史课的教学方法既有与其他学科共同的特征 ,又有其自身的规律和特点 ,在教学中要做到 :知识性与趣味性、理论性与实用性、客观性与新颖性的高度统一 ,同时还要注意其他辅助手段如课堂讨论、电化教学等方法的运用 ,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素质  相似文献   
215.
略论中国文学的分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唐宋之际,随着时代的变迁,文人观念、文学题材、文学所表现的内容和形式以及语言媒介、审美趣味等,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因而,宋代是我国近代文学的开端。  相似文献   
216.
前期创造社"为艺术而艺术"的主张是在与文学研究会的论争中作为一种策略被提出来的,创造社同人自己对此缺乏真诚的信仰,也没有真正践行这种艺术主张,一旦在文坛站稳脚跟,他们也就抛弃了这一主张,转而大力提倡"为人生的艺术"和"革命文学",从而造成了所谓"方向大转换"的假相。  相似文献   
217.
“文学是人学的最好文献”是高尔基关于文学的美学命题。各个时代的文学思潮与各该时代的哲学思潮互为表里。中国当代文学必须在社会主义的两个文明的建设中找到自己的位置和着力点。  相似文献   
218.
骈文是中国古典文学的特有品种。在1912—1919年间,当文人们已经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学幕落花凋的末运,骈文竟有了一次回光近照般的兴盛。这种兴盛和后来所遭到的贬斥,说明骈文确实反映着古典文学的某些被发展到极致的特征。骈文中大量用典体现了中国文人对“时间”的独特感受,并应和了这个时期文学的主题──凭吊。以《玉梨魂》为代表的大量骈文小说的出现,则成为这个时期文学的特出的风景之一。  相似文献   
219.
颂体的渊源     
以古文献为依据,探讨了颂体的起源。颂体源于原始宗教祭神祭祖乐舞辞和夏商巫术文化氛围下的祝颂词及金文祷词,并对后世颂体文学的形成发展起了重要的先导作用。  相似文献   
220.
客家学研究的奠基性工作——《客家研究文丛》(第一辑)首发式暨研讨会述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