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0372篇
  免费   1443篇
  国内免费   465篇
管理学   5780篇
劳动科学   354篇
民族学   2477篇
人才学   1556篇
人口学   265篇
丛书文集   17024篇
理论方法论   3512篇
综合类   34998篇
社会学   4896篇
统计学   1418篇
  2025年   2篇
  2024年   406篇
  2023年   908篇
  2022年   971篇
  2021年   1368篇
  2020年   1371篇
  2019年   1574篇
  2018年   584篇
  2017年   1025篇
  2016年   1290篇
  2015年   2425篇
  2014年   5120篇
  2013年   4461篇
  2012年   5425篇
  2011年   6037篇
  2010年   5480篇
  2009年   4803篇
  2008年   6000篇
  2007年   4265篇
  2006年   3298篇
  2005年   3107篇
  2004年   2480篇
  2003年   2300篇
  2002年   2220篇
  2001年   1804篇
  2000年   1463篇
  1999年   669篇
  1998年   382篇
  1997年   295篇
  1996年   209篇
  1995年   126篇
  1994年   113篇
  1993年   96篇
  1992年   45篇
  1991年   50篇
  1990年   31篇
  1989年   12篇
  1988年   20篇
  1987年   17篇
  1986年   11篇
  1985年   15篇
  1984年   1篇
  193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21.
《中国民族》2008,(4):61-62
1978年,中国一些社会科学学科相继恢复或筹备重建。上海开始酝酿成立人类学会,1979年4月,在昆明召开全国民族研究规划会议,民族学组的一些代表呼吁重建人类学,1980年9月在北京成立了中国人类学学会筹委会,1981年1月,教育部正式批准中山大学建立人类学系,同年5月4日-9日首届全国人类学学术会议在厦门大学召开,会上正式成立中国人类学会,  相似文献   
122.
陈家才 《中国民族》2008,(10):33-34
党的十七大将我国的文化建设提到十分重要的地位,提出了“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奋斗目标,要求“加强对各民族文化的挖掘和保护”。为此,民族文化工作者应加强对少数民族文化的研究,以“推进文化创新,增强文化发展活力”为目标,为建设多彩、和谐的中华文化作出努力。  相似文献   
123.
回顾20世纪80年代以来海外人类学家中国西南少数民族研究的主要成果,旨在描述与分析其理论范式的转变过程,并说明这些研究可能对中国人类学的启示,以及对西南少数民族研究所具有的人类学意义.  相似文献   
124.
为了迎接今年三月安庆举行全国“陈独秀与社会主义”研讨会,明年陈独秀诞辰130周年将举行纪念研讨等活动,本刊转载了石仲泉同志今年1月在上海《党史与党建》杂志上发表的关于评论陈独秀的文章;并摘要转载1997年在上海举行全国第四届陈独秀学术研讨会的报道:《一次简朴的学术盛会》和《叶尚志同志在会上的讲话》。另刊发《辉煌跌宕终归不朽》、《陈独秀与社会主义》两篇文章,以供参考。 陈独秀研究是响应改革开放、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号召而兴,至今近三十年,硕果累累。但陈独秀研究如同涉洋探海,至今仍在逐步深入探索。各种意见争鸣是正常的,是接近历史真实,挖掘遗产宝藏,有利于推动当前思想解放、改革开放、历史前进的有效途径。我社为人才开发鼓呼已有22年,我们认为,开展陈独秀研究,发掘他的文化、思想、理论精华,接受他的教训,实际上是人才开发最大的课题。  相似文献   
125.
何谓人才?原本没有千篇一律的尺度。不同时期,不同行业,不同岗位对人才的要求不尽相同。那么,如何区分人才呢?人们设定了若干指标,达到标准要求的就是人才。一般而言,人才应具备这样的条件:健康的身心,高尚的品德,丰富的知识,高超的技能,较强的创造力和突出的业绩。  相似文献   
126.
王明珂的<华夏边缘>开创了一种介于史学和人类学之间的"民族史边缘研究"方法,在他的论述中,"边缘成为了观察和理解族群现象的最佳位置".[1]穿越历史的时空,王明珂所关怀的是"什么是中国人"的问题,而他告诉我们:要回答究竟"什么是中国人",只有从"华夏边缘"中去寻找答案,凝聚中国人最主要的力量来自华夏边缘的维持,而不完全依赖华夏内部的文化一致性.  相似文献   
127.
2007年8月笔者参加了英国伦敦第一届国际青年学者藏学研讨会。下面介绍研讨会的基本情况,并藏区社会经济研究状况。  相似文献   
128.
四川平武白马藏族的入赘婚在当地又被称为"抱儿子",有两种形式--寡妇的入赘婚以及初婚女性的入赘婚,并且都以族际通婚为主要特征.本文通过对二者产生的动因的深入分析,指出它们是由于族群内部和族群外部差异性、选择性的认同而产生的一种典型的个案.  相似文献   
129.
《中国藏学》创刊于1988年,截至2008年,恰逢其20岁生日。本文不仅回顾了《中国藏学》20年来所经历的两个发展阶段,与藏学研究工作者和其他兄弟刊物共同见证了这一时期中国藏学的发展历程;也对《中国藏学》的未来走向予以展望,期望能引起藏学研究工作者的关注,并提出更有建设性的意见,共同为进一步促进我国藏学的发展繁荣而努力。  相似文献   
130.
2008年2月20日<中国藏学>创刊20周年纪念座谈会暨首都藏学界新春茶话会于中国藏学研究中心多功能厅举行.中央统战部七局、中央外宣办七局、中国西藏文化保护与发展协会、中国西藏信息中心、中央民族大学、民族文化宫、中国社会科学院、国家图书馆、中国藏语系高级佛学院、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民族出版社、中国民族语文翻译中心、中央党校、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所、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故宫博物院、首都师范大学、中华书局等单位的领导、代表,新闻出版署报刊司、中央统战部宣传办、北京市新闻出版局的领导,新华文摘杂志社、<中国社会科学文摘><民族研究><中国西藏><中国边疆史地研究><中央民族大学学报><法音>等兄弟刊物的代表,还有曾经在<中国藏学>杂志社工作过的老编辑、老领导,以及朱晓明、拉巴平措、格勒、毕华、郑堆等中国藏学研究中心领导和学者代表共100余人参加了此次座谈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