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877篇
  免费   885篇
  国内免费   187篇
管理学   512篇
劳动科学   18篇
民族学   522篇
人才学   336篇
人口学   14篇
丛书文集   9388篇
理论方法论   1427篇
综合类   18022篇
社会学   1610篇
统计学   100篇
  2024年   111篇
  2023年   438篇
  2022年   456篇
  2021年   571篇
  2020年   559篇
  2019年   522篇
  2018年   279篇
  2017年   434篇
  2016年   526篇
  2015年   970篇
  2014年   1909篇
  2013年   1800篇
  2012年   2040篇
  2011年   2781篇
  2010年   2619篇
  2009年   2039篇
  2008年   2192篇
  2007年   1917篇
  2006年   1689篇
  2005年   1436篇
  2004年   1332篇
  2003年   1279篇
  2002年   1114篇
  2001年   945篇
  2000年   708篇
  1999年   360篇
  1998年   221篇
  1997年   193篇
  1996年   136篇
  1995年   95篇
  1994年   87篇
  1993年   58篇
  1992年   30篇
  1991年   38篇
  1990年   11篇
  1989年   9篇
  1988年   15篇
  1987年   16篇
  1986年   10篇
  1985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21.
“多元文化”的修辞、政治和理论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前流行在台湾的这个多元文化还大致是一个意识形态修辞,在形式地提倡多样性的同时,压缩社会平等、包容性的公民身份以及两岸和平的进步论述空间,自我矛盾地成为统合内部对抗他者的一元文化动员话语,所以必须要严厉批评。作为一个理论概念,它没有诚实地自省它的很多问题,包括民族国家与帝国的典范问题、资本主义的文化蒸发问题与特殊性的激进化问题。在时间政治、空间政治以及主体能力这三个方面都重新构思过的多元文化,才是值得我们支持的激进的多元文化。  相似文献   
122.
非语言交际是交际的一种重要形式。跨文化非语言交际语用失误包括体态语、副语言、客体语和环境语的语用失误。这些失误主要是由于交际双方不同的文化背景和社会环境,以及对认知语境的失误判断引起的。  相似文献   
123.
学术期刊属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编辑传播学界关于学术期刊属性的研究上,普遍存在着一个突出的问题,这就是论者们几乎不假思索地认为“学术期刊是商品”。我们认为,这是一个很大的误区,这种认识在理论上是错误的,在实践上是有害的。首先,“学术期刊商品论”是自相矛盾的;其次,“学术期刊商品论”与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是相悖的;再次,“学术期刊商品论”与普遍存在的事实是恰恰相反的。学术期刊和学术事业是一项创新的事业,它关系一个国家的生存安危,对此,江泽民同志曾经反复强调,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之源。因此,对待学术和学术期刊事业应当像对待军队、警察机构一样,不能也不可能使其商品化,学术期刊应该走自己的健康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124.
灾异观念是天人感应学说的重要内容,唐人因为推崇汉朝,对来自汉朝的思想观念接受较多,灾异观念在唐代甚为流行,其表现形式与汉朝略有不同。对文学创作的影响主要表现在政论、对策和诗歌中,该观念对唐代文学的作用小于瑞应和封禅。  相似文献   
125.
一般认为,文学翻译中对于文化差异的处理可分为两种:以源语文化为归宿和以目的语文化为归宿,前者即“异化”,后者即“归化”。异化论与归化论似乎不可调和,而实际上,翻译中没有绝对的异化,也不会有绝对的归化。文化的异质性和文化交流的必要性决定了翻译中文化杂合的必然,文化杂合具有抵抗强势文化的积极意义。异质文化在林语堂译《浮生六记》时的兼容与杂合为我们提供了具体的实例,说明了除异化与归化之外,文化杂合也是文学翻译中处理文化问题的一条成功之路。  相似文献   
126.
翻译标准众说纷纭,各有千秋。本文尝试从旅游文本的翻译特点,通过例证来寻找旅游翻译的标准;并从旅游翻译的角度来思考翻译标准多元互补论对旅游文本英译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27.
古代文学作为历史产物的优秀作品,不因时代的变迁、读者对象的不同而减弱其艺术魅力或丧失生命力。古代作品的内涵愈丰富、艺术愈精美,则其超时代、超阶级的感应力愈大。感应力愈强,则拓展读者的层面愈阔,接受者愈众。古代作品对现代人来说,因时变势异,从思想内容、名物典故、山川地理、典章制度到价值观、审美观、心理状态等等方面都有了很大的变化。特别是媒介手段由古汉语(文言文)到现代汉语(白话文)这之间虽有承传关系,但二者差异很大,今人要阅读古代作品第一步就是要打破“语言隔阂”,这就出现了为鉴赏文本创造条件的注解、疏证、笺说…  相似文献   
128.
新时期陕西文学特色鲜明:除了内容上作家们对积淀深厚的黄土地农耕文化的深刻把握以外,在表现形式上最突出的特点便是对中国古代传奇性手法的创新运用;作家们通过传奇与历史典藉的粘贴,传奇与通俗性的并轨,形成了表达方式的可信性:在故事情节的创构上,作家们以巧取胜,创造出离奇合理的审美效果,通过夸张变形,渲染出超常规的艺术境界,取得了出入预料的艺术效果;与传统的传奇手法的“内容则为大众的情绪与思想”更为丰富,陕西作家注重文学与时代的联结,使传奇与侠义、传奇与救世理想在新时期文学中形成了多层面多角度的意蕴阐释。  相似文献   
129.
文章认为,中国现代文学研究的话语范型在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发生了重大转型,即由八十年代的以启蒙主义作为价值准则的"现代化"到九十年代对"现代性"进行全面反思的"文学现代性"。这一转型意味着我们对现代文学的认识和价值评判更趋多元化,有助于我们从更为广阔的视野中去揭示现代文学中一度"被压抑的现代性",但同时我们也要警惕"现代性"话语的遮蔽性,讨论中国现代文学的"现代性"一定要考虑到它发生的特殊语境、历史进程的具体性和文学文本所呈现的复杂、多样甚至悖论性的"现代性"内涵。  相似文献   
130.
通过对艺术创作过程的分析,论证文学翻译为一门特殊的艺术再创作。无论是创作冲动、艺术构思,还是艺术表达,文学翻译与艺术创作都具备同一性。但是两者并非完全相同,文学翻译受到原作等各方面因素的限制。通过对这一问题的论述,提倡创造性翻译,以实现译者的自身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