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013篇
  免费   221篇
  国内免费   74篇
管理学   1077篇
劳动科学   45篇
民族学   305篇
人才学   148篇
人口学   143篇
丛书文集   2812篇
理论方法论   646篇
综合类   5141篇
社会学   760篇
统计学   231篇
  2025年   1篇
  2024年   182篇
  2023年   395篇
  2022年   307篇
  2021年   377篇
  2020年   340篇
  2019年   265篇
  2018年   113篇
  2017年   170篇
  2016年   241篇
  2015年   402篇
  2014年   904篇
  2013年   816篇
  2012年   689篇
  2011年   733篇
  2010年   684篇
  2009年   708篇
  2008年   955篇
  2007年   564篇
  2006年   510篇
  2005年   437篇
  2004年   327篇
  2003年   323篇
  2002年   250篇
  2001年   188篇
  2000年   176篇
  1999年   88篇
  1998年   44篇
  1997年   38篇
  1996年   37篇
  1995年   20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4篇
  1988年   2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理性而民主的现代国家制度是民族国家的基本构成要素。西欧国家现代制度文明成长历程表明,政治制度的理性化先于民主化,制度理性化是民族国家成长的动力与关键,是现代国家确立的基本前提;另一方面,民主化的诉求是制度理性化的动力机制,制度理性能力的提升逐步包容与满足了社会民主化的需求,推动了制度民主化的进程,制度理性化与民主化的有机互动是西欧现代国家制度成长的内在机理。  相似文献   
92.
高等教育正受到知识经济时代和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的严峻挑战,教学体制改革势在必行.实行学分制是教改的一项重要内容,它必将对高校管理带来强烈的冲击,而作为高校管理工作者应从五个方面去迎接学分制的挑战.  相似文献   
93.
当下,社区教育开设的烹饪、外语、电脑等职业技能类、投资理财类培训红红火火,各种书画、摄影、编织、剪纸、交谊舞、时装表演等休闲娱乐班更是开得热热闹闹。相比之下,内涵丰富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教育、公民的文明素质教育等方面的课程就显得有些零零星星。  相似文献   
94.
长期以来,学界对文明形成标志的认识分歧很大,进而影响到对中国早期文明进程的认识和判别。文明作为整体范畴包括物质、制度和精神诸层面,其最鲜明、最能代表文明本质的标志存在于制度层面。基于中国和人类早期文明的主流模式,早期文明形成的主要标志应为君主世袭制。  相似文献   
95.
省区生态文明建设既是国家生态文明战略的空间落实,又具有明显的空间特殊性,因而省区生态文明建设应服从中央总体部署,但又不是对国家战略的简单分解和被动落实。在我国现行体制下,省区生态文明建设中面临的各种障碍和矛盾,制约了生态文明战略的顺利实施和深入推进,需要引起高度重视,并从领导机制、工作机制、补偿机制和建设体系、评价体系、绩效考核体系等方面抓好空间落实。  相似文献   
96.
党的十七大报告首次提出"建设生态文明"的概念,其实质是把生态文明建设作为中国共产党的执政理念、执政任务和执政目标。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亦首次提出生态文明建设应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并举,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布局由"四位一体"提升为"五位一体"。这是中国共产党执政理念的与时俱进和伟大创新,是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共产党执政规律的深刻认识,是我们党落实和践行科学发展观,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具体实践,是对全球气候变暖及发展低碳经济的前瞻性回应,显示了中国共产党高超的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的时代化、科学化。  相似文献   
97.
中国新思想家在1920年代中后期积极倡导“生活之艺术”观,尝试为中国的新生建造整体的理想道德与文明体系,这是1920年代的重大思想事件。“生活之艺术”观既是一种理论模式,包含实证科学时代的世界解释系统、“人学”解释系统与文明史观,同时也是一种通过文明批判逐步建造道德与文明体系的实践模式。它由蔼理斯创建,经过“中国化”的理论改造后,成为根植中国实际、解决“中国问题”的新“认识性装置”。周作人等新思想家立足“生活之艺术”的理论系统,针对中国各类具体伦理事象作出文明批判实践,力求逐步推进道德与文明的总体性建构,但国民革命时期加速败坏的社会道德却令周作人等新思想家丧失了建造新道德与新文明的信心。  相似文献   
98.
一、封建的本义中国古籍中的"封建"并不是指一种意识形态,封建原本是先秦时代游牧奴役农耕的一种方式,这就是井田制,井田制是"封建"的具体表现形式。  相似文献   
99.
生态文明与现代生活方式的科学建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方世南 《学术研究》2003,1(7):50-55
生态文明呼唤科学的生活方式。现代生活方式是以人类的全面发展和对环境资源的永续利用为价值尺度 ,与自然界充分和谐的 ,有利于生态环境优化和人的全面发展的绿色生活方式。绿色生产力和资源劳动率以及绿色消费是阻扼全球生态环境恶化 ,支持生态系统发展的强大力量。  相似文献   
100.
福斯特从经济、政治、文化和技术维度对资本主义的反生态本质进行了全面批判,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克服全球生态危机困境的路径选择.福斯特对资本主义的生态批判思想,对我国当前的生态文明建设有诸多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