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922篇
  免费   601篇
  国内免费   133篇
管理学   1793篇
劳动科学   67篇
民族学   416篇
人才学   284篇
人口学   145篇
丛书文集   6684篇
理论方法论   1272篇
综合类   11311篇
社会学   1503篇
统计学   181篇
  2024年   120篇
  2023年   506篇
  2022年   370篇
  2021年   480篇
  2020年   455篇
  2019年   450篇
  2018年   185篇
  2017年   351篇
  2016年   447篇
  2015年   773篇
  2014年   1569篇
  2013年   1441篇
  2012年   1437篇
  2011年   1514篇
  2010年   1368篇
  2009年   1486篇
  2008年   1880篇
  2007年   1361篇
  2006年   1296篇
  2005年   1128篇
  2004年   1028篇
  2003年   994篇
  2002年   954篇
  2001年   734篇
  2000年   474篇
  1999年   286篇
  1998年   178篇
  1997年   159篇
  1996年   94篇
  1995年   50篇
  1994年   26篇
  1993年   21篇
  1992年   14篇
  1991年   10篇
  1990年   8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12.
为建立高校互联网生态文明信用体系,激发学生保护生态环境的主动性、创造性,进而培养大学生的生态文明意识,提高他们积极参与生态文明建设的能力。高校应建立互联网生态文明信用体系,由团委专门负责生态文明信用工作的部门,招纳全校各专业的学生代表,确保有序且迅速地展开、完成具体宣传实施工作,制定出具体的实施方案。  相似文献   
13.
14.
长期以来,学界对文明形成标志的认识分歧很大,进而影响到对中国早期文明进程的认识和判别。文明作为整体范畴包括物质、制度和精神诸层面,其最鲜明、最能代表文明本质的标志存在于制度层面。基于中国和人类早期文明的主流模式,早期文明形成的主要标志应为君主世袭制。  相似文献   
15.
内疚是个体在自我道德评价过程中意识到自己或他人思想、言行违背了某种道德标准,并觉得自己应为之负责而产生的一种不愉悦的、自我聚焦的情绪体验。适度的内疚具有亲社会效用和道德发展功能,而过度的内疚则有害身心健康发展。现有研究不仅从内部焦虑、依恋关系、因果报应、交换互惠和脑神经机制等方面揭示了内疚产生的机制,还从道德发展水平、共情能力、认知归因、气质类型、教养方式等方面探讨了内疚情绪的影响因素。今后研究应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强化对个体内疚情绪培育和管控路径的发掘,以充分发挥内疚在完善个体道德品质、促进人际合作、实现社会稳定和谐发展方面的积极作用。此外,进一步拓宽研究视角、统一研究范式,加强脑神经机制及跨文化研究等也是今后研究应予关注的重要方面。  相似文献   
16.
周文化作为中华农业文明的源头,对后世社会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从周文化旅游资源的视角出发,提出了以农业文明旅游、文物资源旅游、经典旅游为特色的开发构想,就如何挖掘周文化资源实现其文化价值提出相关建议,以期为陕西特色旅游开发提供新思路,为陕西全面发展增添新亮点.  相似文献   
17.
尽管“道德缺失”是转型期中国一个不容忽视的社会问题,但当代的“道德缺失”现象并非严重到了危机阶段,中国古代也不是“道德天堂”。今天的道德困境可以归因于社会环境的巨大变化。这种问题的解决,需依靠有效的维护机制作为保障。落实到根本,还是要大力发展经济,建设市民社会。  相似文献   
18.
一稿多投是学术界由来已久且难以医治的顽症。究其原因,主要是科研压力之下作者的投机心态、作者投稿经验的匮乏、稿件时效性的压力以及网上投稿的便捷与低成本等因素使然。一稿多投会造成编方人力资源的浪费,容易引发一稿多发,挤占宝贵的版面资源,引起版权纠纷,破坏学术诚信,扰乱科研秩序。要从加强制度建设、加大惩罚力度、利用高科技进行防范、健全监督机制、加强学术道德教育、提高编辑效率等方面,把"他律"与"自律"结合起来,惩防并举,标本兼治,多管齐下,齐抓共管,从根本上规范科研活动,根治一稿多投顽症。  相似文献   
19.
大学生道德素质一直是社会关心的问题,而目前高校学生评优机制中却缺失道德评价内容,从而造成了很多负面影响。本文首先分析了目前我国高校学生评优机制的基本情况,然后对高校学生评优机制中缺失道德评价的影响进行了分析,最后提出了高校学生评优机制中道德评价的重构建议,以供广大读者参考。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