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269篇
  免费   135篇
  国内免费   41篇
管理学   184篇
劳动科学   11篇
民族学   84篇
人才学   47篇
人口学   15篇
丛书文集   1130篇
理论方法论   174篇
综合类   2634篇
社会学   135篇
统计学   31篇
  2024年   28篇
  2023年   132篇
  2022年   124篇
  2021年   136篇
  2020年   119篇
  2019年   94篇
  2018年   51篇
  2017年   86篇
  2016年   116篇
  2015年   155篇
  2014年   304篇
  2013年   229篇
  2012年   281篇
  2011年   304篇
  2010年   301篇
  2009年   308篇
  2008年   376篇
  2007年   289篇
  2006年   199篇
  2005年   193篇
  2004年   146篇
  2003年   129篇
  2002年   118篇
  2001年   81篇
  2000年   51篇
  1999年   42篇
  1998年   21篇
  1997年   12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44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反抗与消解--奥康纳作品的女性主义解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国著名的南方天主教女作家弗兰纳里·奥康纳尽管算不上典型的女权主义者 ,但她却有着清醒与自觉的女性立场。本文通过文本的分析 ,试图挖掘作家所隐匿的女权思想 :奥康纳拒绝男权社会对女性的角色规范 ,轰毁了传统的男子汉形象从而赋予女性精神上的自由。笔者认为 ,奥康纳作品中畸形怪诞的人物及其荒诞的经历和遭遇体现了奥氏本人对女性生存状态的关注和思考。  相似文献   
42.
"启示"一词只在华兹华斯的诗歌作品中出现一次,然而一个多世纪以来它一直是评论华兹华斯诗歌与诗学的关键词.纵观华兹华斯的批评史可以看出,大部分的批评者针对华兹华斯"序曲"对"启示"一词的阐释是建立在一种"末世论"的认识基础上的.本文提出了相反的观点,指出华兹华斯诗歌中的"启示"是文本与历史的汇合,是在一种个人化的情境中实现的"神启".它是个体的而不是普遍的;是在回忆中的理解,而不是预见.更为重要的是,华兹华斯将"启示"中"末世论"的"普适性"和"回忆中的个体性"与他的诗歌标准相类比.华兹华斯诗歌中的"启示"是非暴力.非"末世论"的.  相似文献   
43.
面对守旧崇洋的学术流弊,李桂奎先生的《中国小说写人学》是一部难得的学术创新之作。该书借鉴了西方有关社会角色以及性别角色理论和叙事学研究的经验,通过还原古代小说评点理论,探讨了中国古代小说的写人规程和方法,从而建构起中国化、原创性的写人理论体系,学术理路精辟。同时,该书行文用语比较精致,无论篇章结构的设置,还是论述语言的的运用,都非常讲究,可读性强。  相似文献   
44.
接受美学认为文本意义并非作者或作品的意图,而是文本意义潜势和读者相互作用的产物。文本意义不仅具有规定性,还具有多元性和开放性。双重属性决定了译者必须以文本意义为基础进行创造性翻译,读者也只能在有限的空间内进行无限解读。这种新的文本意义观摒弃了传统的读者决定论的翻译理念,为译事活动开辟了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45.
在具体的文学文论研究中,宇文所安创造性地将文本细读与语境还原相结合,既体现出其始终以文本为中心的研究立场,也反映出其敏锐的历史穿透力,这种解读模式摆脱了机械式、刻板化的弊病,呈现出文本、读者、作者的三者互动。  相似文献   
46.
在文学文本的构成问题上,一直存在着"要素论"和"层次论"的分歧和争论.综合古今中外有关观点.文学文本应是一个多层面有机构成的整体,这些层面可进一步归纳为言、象、意三个大的层次,这三个层次各有其相对独立的价值,又因其内在关联而联结成一个统一整体,共同担负和体现着文本结构的意指功能与审美功能相统一的整体性功能.文学文本结构的这种整体性功能也决定了它的非自足性和全面开放性,它的产生和存在有赖于作者的创造,它的实现和完成以及在历史中的发展变化也有待于读者的阅读和接受.  相似文献   
47.
谢延秀 《学术交流》2005,7(10):155-158
由于文学语言的特殊性以及艺术文本与作者关系的非直接性,对同一审美客体或阐释对象,不同的读者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从戏剧《牡丹亭》中三位人物对《诗经》卷首的《关雎》的解读,可以总结中国古代大致有三种文学批评方法或阐释模式:“教化”模式、“会意”模式和“断章取义”模式。对此进行分析,对如何做一个现代的理想读者,如何把握文学批评或阐释的规则,有不可忽视的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8.
本文以北京、上海、广州和成都等四城市2003年知识产权保护状况(白皮书)②为研究对象,在对四城市知识产权及其保护状况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概括了四城市知识产权保护的特色,继而提出应当重视提倡和培养知识产权保护理念、发展知识产权和延伸自身知识产权的保护。  相似文献   
49.
中西文学史上的创作者与批评者都习惯将集句创作比喻为文本补缀的艺术,这为二者的理论比较提供了基础。集句倾向于采择具有公共性的文本材料,所谓“公共性”一般只能依托于文学经典。这使集句本身带有文学追忆与经典崇拜的性质。集句作为一种写作,形式上是文本的转移与组合,但又不止于此,这一过程还包含着意义的重新“赋予”。换言之,集句创作者是在进行文学的再生产。每一次再生产,都使原先的经典文本或多或少发生了意义上的转变。因此,看上去仅仅是文本游戏的集句诗,实则也是在探索语言、文本的意义边界。这个边界总是可以被不断推展。  相似文献   
50.
在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下,零售企业数字化转型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基于2010—2019年中国实体上市零售企业的年报信息,采用文本挖掘法测算了零售企业的数字化转型水平,并实证检验了零售企业数字化转型对经营效率的影响机制与效应。实证结果表明,数字化转型显著促进了零售企业经营效率的提升。从影响机制来看,数字化转型通过扩大市场规模和改善管理效率对经营效率产生正向影响;从数字化转型的分维度来看,数字化技术的应用对经营效率的提升有显著促进作用,而数字化商业模式和数字化渠道的作用不显著。从异质性分析来看,数字化转型对零售企业经营效率的提升效应主要体现在国有企业当中;规模过大会抑制零售企业数字化转型对经营效率的提升作用;东中部地区零售企业数字化转型对提升经营效率的影响显著,但是这一影响在西部地区并不显著。因此,加快推进数字化转型升级,加大数字化技术应用力度,发挥国有企业示范作用,以及克服“大企业病”,均是促进零售企业经营效率提升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