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593篇
  免费   162篇
  国内免费   61篇
管理学   347篇
劳动科学   19篇
民族学   163篇
人才学   103篇
人口学   6篇
丛书文集   1698篇
理论方法论   293篇
综合类   3821篇
社会学   335篇
统计学   31篇
  2024年   33篇
  2023年   160篇
  2022年   168篇
  2021年   190篇
  2020年   183篇
  2019年   146篇
  2018年   71篇
  2017年   127篇
  2016年   149篇
  2015年   221篇
  2014年   445篇
  2013年   347篇
  2012年   458篇
  2011年   506篇
  2010年   503篇
  2009年   519篇
  2008年   549篇
  2007年   450篇
  2006年   336篇
  2005年   300篇
  2004年   250篇
  2003年   205篇
  2002年   181篇
  2001年   115篇
  2000年   78篇
  1999年   54篇
  1998年   23篇
  1997年   20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4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8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31.
另类女性写作以其内容的惊世骇俗,震动了当代文化界。文章引入拉康关于主体人格建构理论对女性文化文本主体人格建构进行了细致分析,从而得出以下结论:她们过分信任自己象征界的眼力,以极具破坏力的话语,不断制造狡黠的诡计,展示主体的存在,而人类诸多美好的情感则是缺席的;她们对现实界的体认仅局限于低层次的消费层面,以“身体的开放”代替心灵的开放,以身体器官的沉醉代替审美的沉醉,故其主体人格是残缺的。  相似文献   
132.
陈志伟 《理论界》2023,(9):83-89+50
明清人对历史演义的文本定位主要有“历史文本”与“小说文本”两类。历史演义在产生的初期,更多被视为历史文本,这与宋元“说话”传统密切相关,在通俗小说发展成熟后,历史演义则更多被视为近史小说。明清人对历史演义的定位基于他们对其社会功能的认知,它一方面承载了“寓教于史”的现实意义,另一方面也体现出明清人对通俗化的诉求,这一诉求最终融入庶民文学兴起的浪潮之中。  相似文献   
133.
马娅 《学术探索》2004,(5):122-125
君特·格拉斯(Gunter Grass)在"但泽三部曲"(<铁皮鼓>、<猫与鼠>、<狗年月>)中,用超现实的象征寓意手法,构建与阐释了二战德国的黑色历史寓言,使文本富有深厚的文化意蕴,呈现出独树一帜的风格.  相似文献   
134.
"沟通理性"透过反覆论辩的民主沟通程序追求真理共识,反省被社会系统所扭曲的沟通、以重建人类沟通之潜能.其核心思想就是通过沟通实现共识,蕴涵了丰富的社会和谐思想.当前中国社会中存在着权力寻租、政策失灵、社会冲突、道德危机等不和谐、非理性的行为和因素.借助"沟通理性"搭建多维度的利益诉求平台、开辟官民谈判协商渠道,让沟通化解冲突.确立社会主义普遍规范与价值体系,注重法律保障功能,通过共识实现社会和谐.  相似文献   
135.
格林布拉特的文化诗学理论来源很复杂."诗学"的概念应该是深植在西方文化传统中的一个概念,最早可以追溯到柏拉图和亚里斯多德.格林布拉特的"文化诗学"主要是指对于文学的文化阐释与解读的策略,它强调各种社会力量在文本阐释过程中不断流通、商讨、冲撞,从而导致新的思想和审美力量产生.格林布拉特的文本阐释代表了一种新的理论和实践的阐释框架,体现了一种消解学科界限的理论气度,以及宏阔开放的学术眼光.思想是流动的,只有摒除思想成见,敢于跨越学科边界,才会带来学术研究新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136.
李宏伟 《北方论丛》2009,(1):133-135
20纪初,面对物化现象与无产阶级革命的新形势,西方马克思主义悄然兴起.在这一潮流中,卢卡奇在<历史与阶级意识>中提出了中介范式,对资本主义社会物化现象进行评判性研究.透过对中介范式理论实质、理论使命和实践运用的描述,卢卡奇认为,无产阶级只有利用中介打破对待现实客体的"直接性",才能看到"真正的历史的力量",看到历史的"事实性本身".  相似文献   
137.
文学文本的"误读"接受之成因及其美学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顺贵 《社会科学》2002,(11):73-76
“误读”接受是文学解读过程中存在的一种较为普遍的现象。读者解读文本 ,探寻文本意义内蕴的本真 ,或有意深文周纳、曲解文意 ,别有所解 ;或虽有超越文本本事本旨 ,但细细辨绎 ,又往往与作品的意蕴暗合。本文从分析“误读”的成因入手 ,试图阐明“误读”的审美价值及其美学意义。  相似文献   
138.
“人是文明交流互鉴最好的载体。深化人文交流互鉴是消除隔阂和误解、促进民心相知相通的重要途径。”2019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亚洲文明对话大会开幕式上发表主旨演汫。近年来,越来越多外国留学生来到中国逐梦、圆梦,在寻常生活中,与中国百姓共享开放带来的获得感。  相似文献   
139.
2017年陕西省中考《考试说明》的出版,让全省师生看到了中考英语命题的新方向。单项选择被一篇完形填空取代,听力理解部分更加注重测试考生理解口头英语的能力,要求考生听懂有关日常生活中所熟悉话题的对话。因此,探究听力测试对话部分的语用信息特点尤为必要。以言语行为理论为理论基础,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对2014—2019年陕西省中考英语听力测试部分作文本分析与对比,旨在揭示2017年陕西省中考英语题型变革前后的英语听力对话部分在应用言语行为理论方面有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40.
林小伟 《生存》2020,(5):0102-0102
阅读和对话是作文的主要写作方式,对于学生来说,可以提升学生的写作水平,让学生可以在阅读和对话中学会写作。对话也是记叙文比用的手法之一,但就目前而言,学生对于对话类型的作文掌握的还是不够透彻。文章将主要针对对比阅读和写作对话来探讨我的一堂作文指导课,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掌握作文写作的精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