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558篇
  免费   177篇
  国内免费   61篇
管理学   346篇
劳动科学   19篇
民族学   160篇
人才学   103篇
人口学   6篇
丛书文集   1694篇
理论方法论   293篇
综合类   3809篇
社会学   335篇
统计学   31篇
  2024年   33篇
  2023年   158篇
  2022年   165篇
  2021年   187篇
  2020年   183篇
  2019年   141篇
  2018年   69篇
  2017年   127篇
  2016年   149篇
  2015年   221篇
  2014年   445篇
  2013年   347篇
  2012年   458篇
  2011年   505篇
  2010年   499篇
  2009年   519篇
  2008年   549篇
  2007年   450篇
  2006年   336篇
  2005年   300篇
  2004年   250篇
  2003年   205篇
  2002年   181篇
  2001年   115篇
  2000年   78篇
  1999年   54篇
  1998年   23篇
  1997年   20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4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79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41.
通过介绍以沃特·威尔逊·格雷格爵士为代表的目录派三杰,在对文学文本基本物质形态从手稿到印刷文本辨伪和考证批评的基础上,经过厘定文本讹误和四次重要的学术论战,确立了作者的神圣地位,让文学成为绝对科学化的大学学科,但新目录派最终却退出了现代西方文论思潮。观照几乎同时产生于印刷术所带来的学术分裂期的中国乾嘉派,它能够客观对待经学作者,并形成了系统的治学方法,从而稳步发展为今天的朴学大潮,在此视阈下分析并阐明新目录派无法形成体系的原因,恰在于其过分强调科学权威性而漠视了文学本身的独特因素造成的方枘圆凿,藉此提出中国治学方法借鉴于西方文论批评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342.
孙瑜 《北方论丛》2015,(5):70-72
传统纸质文本史料是历史学研究的核心资料,历来受到历史学家的重视。然而,历史的记录和传播方式始终呈现多元化趋势,这也是历史学研究的特点之一。20世纪八九十年代以来,伴随着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发展与普及,影像史料作为传播历史信息的载体,以一种全新的样态出现,并表现出旺盛的生命力和广阔前景,备受历史学研究的关注。当大数据时代来临之际,数字化、信息化技术催生的、新的外在表现形式与存在样态的影像史料,将带给历史学研究新的便捷,但也有许多问题值得进一步思考。  相似文献   
343.
“哲合忍耶”是自乾隆年间传入中国的伊斯兰教苏菲团体,后逐渐发展成为门宦组织.由于历史的原因,其对于西北穆斯林社会有重要影响,对之研究成果比较丰富.国内研究主要有五个方面:清朝官方平回方略、纪略中有关哲合忍耶记述的整理;学者对哲合忍耶反清起义的研究;对哲合忍耶门宦历史和人物事件以及专题和文本的研究;有关哲合忍耶的专题和文本的研究.国外研究表现在三个方面:欧美传教士的调查研究;西方学术机构的研究;日本对哲合忍耶教群的关注.这些研究成果对了解和理解中国伊斯兰教哲合忍耶门宦大有裨益,但也有许多争议之处,其症结在于“研究者”田野调查较为稀疏,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城内东方学”的思维倾向,文化表征在整体纵横面上失衡,造成了“研究者”与“研究对象”在“文本认同”上的差别.爬梳已有成果对于拓展哲合忍耶门宦研究,甚至对于深挖西北伊斯兰教苏菲主义教团的“本土化”现象有诸多启发.  相似文献   
344.
在当前我国文学理论研究中存在着理论与实践的脱节,文论教材编写上则体现出注重原理性和注重综合性两种倾向.文论知识体系深受本质主义捆绑,疏离于读者的文学经验,对文学现实阐释无力,不能满足文论教学实践的需要.《文学理论导引》一书借助独特的撰写理念、严谨的知识剪裁、精巧的环节设计和隽永的文风成为一本有系统、有重点、有美感的文论教材,对于丰富和更新我国文学理论教学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345.
平城之战是汉匈之间的第一次大规模战争,对汉初民众心态影响极大。此后,时人在讨论匈奴问题时经常提及此事。受社会情境、时人心态影响,在近百年的传播过程中产生了不少关于平城之战的传言。司马迁在记述平城之战时,受自身价值观及时代局限性影响,不自觉地采信了一些传言,从而造成《史记》关于平城之战记载疑点颇多。  相似文献   
346.
朱熹“祝告先圣”的礼仪实践,为理解儒者的精神生命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文本”。要诠释这一“文本”的深层意涵,应呈现其结构要素,聚焦于揭示礼仪实践中的意义经验。“祝告先圣”这一礼仪行为,涉及朱熹的三个基本信念:祭祀、祈祷与先圣。朱熹相信,祭祀是与祭祀对象的真实“感通”,祈祷是安顿自身情感并“悔过迁善”的精神活动,先圣则是道学事业的神圣“原型”。“祝告先圣”是朱熹遭遇“先圣之灵”的当下时刻,会在对自身的反省和观照中实现生命的超越和转化,具有深刻的精神性意涵。朱熹“先圣祝文”中充满敬畏、谦卑和懊悔的语词,正是这种精神活动的外化表达。因而,对朱熹来说,先圣作为“道”的象征,成为“神圣”介入其生活的基本方式。从思想与生活交织互动的角度对这一“文本”的分析,可以为如何更深入探究儒家传统的精神特质及其落实,提供视角上的有益启发。  相似文献   
347.
马铭阳 《职业》2017,(17):105-106
虽然对话教学在中职英语教学应用中的益处良多,但由于部分教师对对话教学认识不足、自身能力有限、忽视学生间的差异等诸多问题,这不但阻碍了教学质量的提升,也不利于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为解决这一问题,提高英语教学质量,创造出科学、高效的对话平台,本文对当前中职英语中的对话教学进行了一些分析并提出相关教学建议,以期可以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有效提升.  相似文献   
348.
"言说鲁迅"遮蔽"鲁迅言说"的思想本质,这是鲁迅研究界客观存在的一大弊端。由于"言说鲁迅"重在"言说"而轻在"鲁迅",其结果是使"言说鲁迅"发生了重心偏离,鲁迅也被囚禁于精英话语的"围城"中,变成了一种任人阐释的文化符号。"言说鲁迅"与"鲁迅言说"原本是两种不同性质的独立文本,但却常常被人们互相混淆和相互替代,进而严重干扰了读者对于鲁迅思想的理解与认识,并最终导致社会对于鲁迅陌生化的消极态度。  相似文献   
349.
徐君  姚勇 《中国藏学》2017,(3):64-74
在反思中国崛起和谋求与世界对话的"去中心化"背景下,梳理国内外有关喜马拉雅区域研究的情况,在反思中国学界对"世界"知识与中国的认知局限的同时,找寻出中国开展以喜马拉雅区域为例研究的可能路径。文章提出:首先应厘清区域研究全貌与体系,建构喜马拉雅区域文化领域的知识图谱,形成对话基础;其次,搭建对话平台,推动研究信息分享与交换;促进相关学科资源整合,营造对话语境,在人文社会科学领域形成与西方话语体系充分对话的基础上,形成中国语境下的喜马拉雅区域研究理论。  相似文献   
350.
正奥巴马总统在2009年11月15日到18日进行了第一次正式对华访问。中国的媒体进行了全方位的报道,掀起一股奥巴马热。中国中央电视台很多节目都将镜头对准了奥巴马和美国,专家参与的《对话》栏目及许多其他报道介绍了美国生活的不同方面。当然,各地方报纸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