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558篇
  免费   177篇
  国内免费   61篇
管理学   346篇
劳动科学   19篇
民族学   160篇
人才学   103篇
人口学   6篇
丛书文集   1694篇
理论方法论   293篇
综合类   3809篇
社会学   335篇
统计学   31篇
  2024年   33篇
  2023年   158篇
  2022年   165篇
  2021年   187篇
  2020年   183篇
  2019年   141篇
  2018年   69篇
  2017年   127篇
  2016年   149篇
  2015年   221篇
  2014年   445篇
  2013年   347篇
  2012年   458篇
  2011年   505篇
  2010年   499篇
  2009年   519篇
  2008年   549篇
  2007年   450篇
  2006年   336篇
  2005年   300篇
  2004年   250篇
  2003年   205篇
  2002年   181篇
  2001年   115篇
  2000年   78篇
  1999年   54篇
  1998年   23篇
  1997年   20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4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79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71.
价值属性是课程的本质属性,各学科课程均包含丰富的价值观元素,能够对学生的价值观生成与建构发挥引导功能。课程思政元素是课程内容和教学过程蕴含的价值观,对课程思政元素的揭示是构建课程思政系统的首要条件。文本类课程思政元素体现在教科书及作为教科书编选依据的法规、培养方案等文本之中;过程类课程思政元素贯穿于以教师教导和学生学习为主线的师生课堂互动过程之中。课程思政功能的充分发挥,要求将分散的课程思政元素有机组织起来,构建课程思政体系,即以“五爱”为主线澄清课程思政目标体系,全面把握课程思政元素构建课程思政实施体系,优化育人生态完善课程思政支撑体系。  相似文献   
72.
伽达默尔的实践哲学是在科学技术逐渐占领人文领域的背景下提出的,其目的是要找回人文科学的真理,恢复亚里士多德时期的实践智慧。在伽达默尔的实践哲学视域下,文学阐释是文学作品意义呈现的过程,作品和对作品的阐释共同构成文学文本的存在方式。文学阐释不仅仅是为了激活文本,更是一种改变自身的实践行动,其最终目的是对人的存在的反思。作为实践的文学阐释就是将对文本的理解应用于自身的特殊境况之中,其本质是对自我的理解,文学阐释的过程就是读者与文本视域融合的过程,视域的扩大意味着读者自身意义的开拓。  相似文献   
73.
74.
“百越”是中华民族共同体历史上的重要组成部分,先秦秦汉时期,随着华夏文化的向南发展与越文化的式微,“百越”逐渐南移。其南移在史实中表现为从江淮向江南的收缩,再到向岭南的退却,最终与中原华夏文化水乳交融。该史实在文本中的映射表现为百越的概念从具体的“越”到笼统的“百越”的提出,其指代从“扬、汉之南”向“九嶷之南”的推进,其称谓从“以族为名”到“因地为名”的嬗变。华夏文化的南扩史实演进与史料的文本叙述共同构成了“百越南移”的概念互动,这一概念互动亦是中华民族多元一体发展历史的注脚。  相似文献   
75.
翻译是在特定的社会历史文化背景下把一种言语文本转换成意义一致的另一种言语文本。不同的语言系统和文化背景形成不同的读者期待视野和翻译规范,影响着翻译的标准和翻译过程中包括语义的选择在内的译者的选择。翻译选择的结果又慢慢地促进着语言的演变和文化的渗透与交融,使语言更精确、丰富,文化更充盈、饱满。  相似文献   
76.
本项研究以英语专业与非英语专业的学生为调查对象,对文学文本在英语教学中的运用情况进行了调查,并对采集的数据以定量和定性分析相结合的方式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文学文本在英语教学中的运用应该强调并重新认识文学功能及其对英语教学的作用,特别是从认知角度研究文学功能,以及在英语教学中加强文学文本运用原则和途径的研究并提高教师文学素养。  相似文献   
77.
单一的认识关系已无法涵盖新时代下日益复杂的师生关系,对此进行重构已势在必行,我们要摒弃知识授受的师生关系,确立平等对话的交往关系,实现师生间交往的畅通和对话的高质有效。  相似文献   
78.
基于网络爬取的方法,对近几年的121条有关突发公共事件网络舆情治理的典型案例进行可视化分析,对词云图、语义网络分析、LDA主题模型的特征分析进行语义挖掘。挖掘出突发公共事件网络舆情治理中的突出问题,了解阻碍网络舆情防控与治理之因。文章提出了构建网络舆情预警机制、建立网络舆论治理机制、健全传播者和接受者引导与培育机制、完善网络舆情法制与追责机制、优化网络舆情的多元联动共治机制。以期对突发公共事件中网络舆情有效监管,整治网络谣言乱象,较大程度地预防和减少突发公共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79.
在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高等教育深化改革时代背景下,网络舆情应对成为高校提升治理能力、达到“善治”的题中应有之义。近年来高校热点舆情事件频发,对学校的稳定发展与公众形象造成了冲击。为探析高校网络舆情演化共性特征,文章以近五年我国高校热点舆情事件作为研究对象,运用多案例研究方法,对案例文本进行聚类分析。研究表明:事件特质性、主体特殊性、高校响应度是激活舆情关键节点、驱动舆情演化的主要因素。文章从高校视角出发,审视网络舆情应对现状,认为需秉持高校、当事人、微媒体多元“对话”理念,从几个方面提升高校舆情应对工作效率,引导舆情向好发展:把握黄金时间,主动出击;坚持以人为本,实事求是;优化队伍建设,精细分工;多元主体参与,协同处理。  相似文献   
80.
差异与重复是德勒兹的哲学方法,其观念源出于20世纪初期法国哲学中主流思想的柏格森主义和巴舍拉尔的科学认识方法论。德勒兹通过尼采哲学批判黑格尔主义否定辩证法的观念,在柏格森的时间观念基础上提出了有限性与永恒轮回的关系,开创了文本革命的方法,突出了哲学就是创造概念的观念;并把差异的永恒轮回作为逃离现代资本主义控制的线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