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2篇
  免费   0篇
管理学   3篇
民族学   2篇
丛书文集   20篇
理论方法论   4篇
综合类   42篇
社会学   1篇
  2022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4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为文尚"气"古已有之,但"文气"在散文创作中所起的决定性作用,至韩、柳等古文家出始广为人知.韩愈因"气盛言宜"而遍悟文体,将诗赋之情趣风神纳于应用文之中,创造出名为"古文"的各种成体的短篇散文.柳宗元主张"凡为文以神志为主",以"志"为气之帅,"神"为气之精,运用比喻和寓言写了大量书愤明志的杂文,以及不少令人读之悠然神远的山水游记.他们的"古文"创作思想在实践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相似文献   
22.
“谷韵吉首,无微不至。”2013年秋天,湘西自治州州府吉首搭上了又一趟时尚列车——举办首届微信大赛。大赛的目的是激发市民城市荣誉感,推动吉首城市品牌建设,鼓励广大市民爱吉首、拍吉首、写吉首、推介吉首、传播吉首。吉首市委书记秦国文则对其进行了一番更为“文气”与“大气”的阐释:无微不至,是一种态度,深入会产生裂变;见微知萌,是一次展示,开放能带来蝶变;听微决疑,是一种能力,学习可引发质变;积微成著,是一种必然,坚持将催生巨变!  相似文献   
23.
在中国词学史上,由张南湖提出的“豪放派”“婉约派”两概念曾经作为一种词学艺术风格的对立性范畴被广泛地确认和运用,并成为历代词人归类的根本依据。但这一对概念相对于词人丰富复杂的心灵世界和难以规约的风格多样性而言,往往显得过于狭隘和简单。本文基于这一立场,对传统词论中的二分法提出质疑。  相似文献   
24.
在写作表述的过程中,人称视角的选定和转换(有迹转换)要协调,两种表述视角并存(无迹转换)尤要协调;文气从内在方面要贯通,从外在方面也要贯通;写作者自己的表述偏好要控制,要服从意旨的统摄,接受文体的制约,尊重读者的裁判;同时写作表述的自由空间也是充分存在的,写作表述应当彰显出各自异彩斐然的个性。这些,都应当成为写作表述遵循的要则。  相似文献   
25.
刘勰<文心雕龙>受到王充<论衡>直接或间接的影响.刘勰论文和王充一样,都是从自然之文讲起,把禀受天地的文采、元气与文学创作相联.<论衡>中"文"源于气的思想以及与气相关的"才性"、"才力"说,经<太平经>、曹丕、葛洪,对<文心雕龙>产生影响.王充将"文质相称"的思想引入创作论,并将质文交替变化的历史规律与政治的盛衰和社会的治乱相关联,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刘勰的"文质"论.此外,<文心雕龙>还发扬了<论衡>所倡导的"博"、"通"思想,指出创作主体的广见博识、丰富积累对创作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6.
“气”是我国古代文论的重要审美范畴,它与“味”、“韵”、“趣”、“格”、“境”等一起被用来概括文学的审美本质特征,标示文学的不同审美质性。在我国古代文论史上,“气”是一个出现和成熟得较旱的审美范畴,它孕育于先秦、凸显于秦汉、确立于魏晋南北朝,发展于唐宋,承传于元代,完善于明清,成为古代文学理论批评最重要的范畴之一。  相似文献   
27.
李岩 《北方论丛》2015,(4):29-33
在当代文学批评语境下,如何较好地契合中国古代文论与西方文论的复杂关系。文章从当代理论重构的意识切入,分析“文气论”的现代话语范式,主要涉及“文气论”的哲学根源,指出“文气”之清浊决定了文章的审美价值,物之美恶;在“文气论”中,蕴含着作者与文本、宏观世界与微观世界、个人气质与后天学养、内容与形式等诸多辩证统一的关系,这无不彰显了中国文化传统的突出特点———浑融性。文章关注从哲学和科学上的气论哲学到文学批评话语上的“文气论”这一生命美学范畴对现代话语范式所起的重要作用,同时对比西方传统美学中崇高与美的审美范畴对立,阐释“文气论”的普适性价值及其合理性,使其现代阐释及美学重构成为可能,并为建立跨文化的美学理论提供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8.
功名中人说他淡薄功名,那多半是假的,不要相信他。功名有家国之念,有个人私欲。前者以节气凛然亮于史,文天祥是。后者是历史小人,多不见正传。要写出光辉千古的文章.胸中少不得一团正气,否则文气也偏枯竭,阅历来名家名篇,其作者的忠直耿介无不清晰可见。如果你想留名千古,不论以事功以文章,都得以节气为先。气不存则人不存。  相似文献   
29.
中国古代文论不同于西方古代文论的根本之点 ,在于它特别重视创作者的主体活动。到汉魏之际 ,随着文学创作走上自觉和独立的发展道路 ,创作主体的自主意识才得到理论上的概括和提升 ,其标志 ,便是曹丕的“文气说”。  相似文献   
30.
在古典文学研究中,相对于诗词研究,散文研究则滞后了许多。究其因,缺乏一种有效可行的方法为之一。古人即有“知人论世”之说,这于散文研究也当是重要一途。文为人之气,因而以“气”论文当是知人论文的重要一途。文章力图在这一方面有所阐释,即从“气”的意义溯源,论其与人的精神风貌的初步结合,进而追及以“气”论文的源起、发展,最后以唐宋为例,述及影响文气的一些主客观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