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72篇 |
免费 | 0篇 |
专业分类
管理学 | 3篇 |
民族学 | 2篇 |
丛书文集 | 20篇 |
理论方法论 | 4篇 |
综合类 | 42篇 |
社会学 | 1篇 |
出版年
2022年 | 2篇 |
2019年 | 1篇 |
2018年 | 1篇 |
2015年 | 2篇 |
2014年 | 3篇 |
2013年 | 2篇 |
2012年 | 6篇 |
2011年 | 5篇 |
2010年 | 2篇 |
2009年 | 3篇 |
2008年 | 4篇 |
2007年 | 5篇 |
2006年 | 8篇 |
2005年 | 5篇 |
2004年 | 1篇 |
2003年 | 4篇 |
2002年 | 4篇 |
2001年 | 4篇 |
1998年 | 3篇 |
1997年 | 1篇 |
1996年 | 2篇 |
1995年 | 1篇 |
1994年 | 1篇 |
1992年 | 1篇 |
1989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7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51.
吴建民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4):1-4
古代“文气”论主要观点有三,一是作家精神之气,此气影响作品之内容;二是气质个性之气,此气影响作品风格;三是作家生命之元气,此气影响作家生命之存在。 相似文献
52.
"气"在中国古代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理论概念。人们在不同的领域中对"气"的内涵有着不同的理解和阐释,因而"气"之含义变得更为丰富和复杂。本文从哲学、文论与画论三个方面对"气"的基本含义进行解释,并概括了其所蕴涵的基本审美内涵。 相似文献
53.
侯文宜 《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33(6)
以曹丕文气说所建构起来的文气论曾是历代诗文批评的轴心话语.而随着20世纪的历史巨变,这一传统却最终解体和衰落,并从批评话语变为桌案上的理论研究.文章旨在追溯和探讨文气论的学术变迁、研究走向及当代价值可能. 相似文献
54.
谢建忠 《西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10(12):99-105
刘桢在文学理论上的重气之旨曾得到刘勰的重视。刘桢文气说不仅早于曹丕,而且具有自身的特点和原创性,并深刻影响到其创作"文最有气"风格的形成。 相似文献
55.
张石川 《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6):46-50
曹丕的"文气"说对后世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但是后人对"文气"说的内涵有许多歧解.在认真地考察辨析前人各种解说的基础上,本文着重对"文气"说的源流、内涵进行了深入的探讨,提出了"文气"之"气"是指文章的创作和阅读在展开过程中的流畅程度,"气"之"清浊"是指"文气"流动的轻畅或重滞这一新的见解. 相似文献
56.
张家钊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6,(5)
先秦“元气”论认为,“气”是宇宙演化进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天地万物发展变化的根源和动力,“气”也能解释人的生命现象。而到汉代“元气”论被发扬光大了,在“元气”论中,哲学与自然科学进一步交融渗透,“元气”论被借鉴和引进到汉代天文学、医学、音乐学之中,“元气”论被王允引入文学理论也就构成了他的禀气论,曹丕将“元气”论和禀气论融入文学批评,构建了他的“文气”说。 相似文献
57.
张海青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4,(1)
本文认为过去对文气的种种理解,都有一定局限性,只有从整体观的角度入手,才有可能求得文气说的真解。中国古代气论中蕴含的整体现模式是文气说的哲学基础。天、地、人、文之间存在着全息同构的关系,文气说,实际上是中国古代文学艺术整体论。其内容主要包括创作发生论、创作主体论、创作过程论、创作文本论和接受主体论,表现形式为各种因素的整体性显示。文气流贯、运行其中,将各部分连为一有机整体。 相似文献
58.
59.
古代文气理论源远流长,但自清代之后渐趋式微。20世纪30年代夏丏尊、唐弢继承了刘大櫆的“因声求气”说,从音节、字句等语言形式方面认识文气,避免了古代文气理论的神秘性,增强了操作性,是文气理论的重要发展。80年代刘锡庆否定了单纯从字句上理解气势的观点,认为“气”一方面是内在的逻辑力量,一方面是外在的语言表现,完成了古代文气理论的现代转化。文气论对现代文论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其现代转换过程和前人的正反经验提示我们,现代文论建设必须强调作者个人修养,注重作品、作者、社会、自然的整体性和和谐性,克服神秘主义倾向,扩展“养气”途径,增强“养气”、“缀文”的可操作性。 相似文献
60.
古代气论是中国化中一个蕴义复杂的问题。本试图通过一种西方学理式的分析,来展示气论所包含的天之元气、人之体气和艺之气三个层面及各自内涵。围绕气论三个层面天-人-的独立和相互作用格局去揭示中国化中所蕴涵的生命美学精神。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