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78篇
  免费   56篇
  国内免费   4篇
管理学   25篇
劳动科学   2篇
民族学   155篇
人才学   6篇
人口学   2篇
丛书文集   157篇
理论方法论   19篇
综合类   436篇
社会学   33篇
统计学   3篇
  2024年   17篇
  2023年   86篇
  2022年   63篇
  2021年   36篇
  2020年   31篇
  2019年   30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19篇
  2015年   24篇
  2014年   35篇
  2013年   38篇
  2012年   42篇
  2011年   45篇
  2010年   33篇
  2009年   32篇
  2008年   41篇
  2007年   43篇
  2006年   26篇
  2005年   30篇
  2004年   27篇
  2003年   39篇
  2002年   23篇
  2001年   25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2篇
  1993年   3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31.
“话语”是一个在社会科学领域中广泛使用的术语,其含义非常丰富。这不仅表现为其含义在不同学科中有所区别,也表现为同一学科中不同学者对其定义不同。文章讨论“话语”的这些不同含义,并在“批评话语分析”对“话语”的定义基础上,讨论其与“话语体系”的联系,并从话语体系的角度对“学术话语交流”进行解读,将学术话语之间的交流理解为话语的“交融”与“交锋”。文章以此为出发点,进一步探讨学术话语交融和交锋的机制和策略。   相似文献   
132.
新闻语体的交融功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闻信息大众传播的目的性和传播方式的多样性决定了新闻语体功能交融的必然性.这种交融贯穿了自有文字以来的全部语体发展史,并且以与时俱进、适应社会需求为发展的外部动因,以语体体系自身建构的需要为原动力.交融是语体功能分化的结果,是交际功能表现的诉求,是认知理解的策略.论文着重讨论了新闻语体交融功能的必然性和语体交融的基本类型.  相似文献   
133.
"文理结合"即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的知识结合与素质结合,是高等教育提出的理想目标,然而长期以来却难以为之,其根源在于哲学观念滞后。交换哲学观为"文理结合"提供了逻辑上的解决途径。自然科学作为选择能力,社会科学作为交换秩序,必然有机地统一于人们的交换实践,但是分科制客观形成了文理结合的技术壁垒。哲学应该总结各学科的基本原理,打通各学科间的概念对立,统一概念,破除语言上的技术壁垒。在学术体系的整体结构中,哲学处于观念层次地位,文理处于主体层次地位,数学处于基础层次地位。当哲学向下躬亲,总结文理、拥抱数学的时候,才能做到学术体系的义理圆通,"文理结合"才是无碍的。  相似文献   
134.
少数民族流动人口进入中、东部地区城市,改变了城市民族结构,为各民族广泛接触提供了条件。流动人口收入增加,改善了自身条件,在一定程度上缩小了东、西部之间的差距。一些流动人口在家乡创业,促进了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少数民族流动人口也成为展示城市民族文化的重要力量。尤其是随着民族交往不断深入,民族之间了解增多,民族偏见与歧视逐渐减少,有利于民族交融。  相似文献   
135.
2010年1月10日下午,“南京工业大学特色法学与工科学科交融座谈会”隆重举行。会议内容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36.
本文在互文理论的框架内研究具有"阶段互文性(staged-intertextuality)"的情景反讽.我们通过案例发现,前文本通过互文手法使文本的语境产生压力,语义发生了扭曲,呈现了"始料未及、人类的弱点、对立性、结局(损失或赢的经历)"四个特点,从而形成了情景反讽.  相似文献   
137.
宋代理学学派交融与碰撞之特点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宋代理学学派众多,各学派相互交融与碰撞,呈现出鲜明的时代特色,交融与碰撞方式多样且有创新;交融与碰撞打破了地域和时空界限;在交融与碰撞中更注重相互吸收与发展,最后朱熹集理学之大成;交融与碰撞促进了学术与政治理念的统一,构建了不同的道统理论,道统统帅政统,程朱理学因"有补治道"被列为正学之宗,作为官方哲学统治中国长达六七百年之久.  相似文献   
138.
马克思始终关注现实的人,人的需要则是马克思关注的重中之重。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是推动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的重要途径,维护民族团结的重要方式。马克思需求理论认为交往交流交融是一个从低层次需要走向高层次需要的过程。自然需要构成了各民族交往的基础和雏形,社会需要开辟了各民族的交流社会路径,精神需要拓展了各民族交融的精神渠道。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以马克思需求理论体系分析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对当下正确把握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推动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9.
随着互联网运用的普及,网络成为人们关注并且评论社会问题的重要工具,而其中涉及内容丰富、涵盖内容广泛的帖子与评论成为了各种社会思潮碰撞的主要场所。本文通过对当前思想领域几种主要社会思潮的分析和社会思潮网络化的特征总结,提出构建和推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过程中需要重视并且应当引导网络评论的主要观点。  相似文献   
140.
地处内蒙古自治区中西部的阴山地区自古以来就是多民族聚居地,各民族间虽有冲突但民族团结始终是主旋律,且特色鲜明,主要表现为政治认同保障团结;经济发展促进团结;文化交融推动团结。在交流与融合中体现"谁也离不开谁"的密切关系,推动阴山地区各民族走向繁荣昌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