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14篇
  免费   70篇
  国内免费   11篇
管理学   35篇
劳动科学   7篇
民族学   53篇
人才学   12篇
人口学   4篇
丛书文集   687篇
理论方法论   80篇
综合类   1310篇
社会学   98篇
统计学   9篇
  2024年   23篇
  2023年   60篇
  2022年   39篇
  2021年   54篇
  2020年   71篇
  2019年   52篇
  2018年   20篇
  2017年   31篇
  2016年   50篇
  2015年   78篇
  2014年   161篇
  2013年   135篇
  2012年   145篇
  2011年   118篇
  2010年   140篇
  2009年   112篇
  2008年   176篇
  2007年   158篇
  2006年   112篇
  2005年   89篇
  2004年   76篇
  2003年   86篇
  2002年   83篇
  2001年   66篇
  2000年   59篇
  1999年   25篇
  1998年   17篇
  1997年   19篇
  1996年   12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3篇
  198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9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31.
李恭至 《现代交际》2012,(12):17-18
随着文化产业发展的加快,一些文艺演出院团也相继改制以适应时代的发展.本文对文艺院团改制后的产业化转型进行分析并提出了建设性意见.  相似文献   
32.
正鼓,是中华民族古老的传统乐器。以鼓作舞,鼓之舞之。在恩施地区,有一种独一无二的打鼓方式,即将鼓背在身上击打,这种鼓叫"土家背鼓"。21年来,在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建始县民宗局精心呵护下,历经编导大胆创新,专家建言献策,演员用心演绎,2014年3月2日,恩施州《土家背鼓》走进了中央电视台CCTV-3《舞蹈全民星》录制大厅,成功将这一全国  相似文献   
33.
毛泽东的《讲话》是中国20世纪文学非常重要的文艺文献、社会文献和历史文献。新中国成立之初的文学史基本都以毛泽东的《讲话》作为版本撰写、编修的逻辑起点、价值取向与思想依据。王瑶认为在"《讲话》中,毛泽东同志明确地  相似文献   
34.
"乐土"顾名思义就是"安乐的净土",这一意象来源于我国古代文学作品《山海经》和《诗经》,是古代先民们向往的理想社会。新中国十七年文艺作品中,艺术家们以胜利者的姿态站在新时代角度,在革命家园的想象中赋予"乐土"意象全新的、与时俱进的、革命性的意义:在革命家园中,人们激情洋溢,革命从胜利走向更大的胜利。新中国十七年文艺中所营造的"乐土"境界与以往的"乐土"有所不同,它并不注重浪漫的、唯美的境界塑造,而是回归现实,从生存本真的角度出发,构造的是一个一方现实主义的"乐土"。  相似文献   
35.
李灿朝 《云梦学刊》2012,33(6):117-119
大观园题咏是贾政主导众清客协力配合对贾宝玉实施的一次成功的教育实验。它给予我们“教育文艺”校本课程的启示是多方面的:教学内容体系建构上要丰富多彩,更加注重应用性;教学方法手段上要多样化,尤其重在启发参与;教学考核评价上要多元开放,注重过程和实践。  相似文献   
36.
《东岳论丛》2017,(10):129-137
"十七年文艺"鲜明的国家、政党组织特性,形成了文艺话语的一体化特征。在毛泽东文艺思想指导下,文艺创作不断想象和建构新中国形象,为建设社会主义新中国鼓与呼。文艺发展的组织化体现在文艺生产方式的体制化保障,文艺家的体制化,生产资料的国家控制和调配,由此实现了文化统制。作为新中国精神发展的主要形式,"十七年文艺"清晰地烙上了时代政治的印记,以诠释新政权的合法性,书写民族战争的伟大胜利,实现了意识形态教化的有效性,培养了一批文艺新人,塑造了系列新人形象,形成了具有时代价值的文学经典,巩固了党的文化领导权。  相似文献   
37.
38.
1937-1945年北平沦陷时期,译事活动并未停滞,单行本或合集形式的译著陆续零星面世,各类报纸杂志更是普遍开设译作栏目。政治局势、译介载体性质以及译者个人文化立场、艺术趣味之间的复杂交织,使该时期的译事面貌呈现出很大的丰富性和复杂性。在官办杂志《中国文艺》译作风格多元化的努力背后,折射出本土知识分子疏离日伪政治、秉承"五四"新文学旨趣的独立姿态。  相似文献   
39.
杨樾小传     
《学术研究》2012,(3):1
杨樾,又名杨越,笔名方生、杨浩泉、于燕郊等,1918年4月15日出生于广东潮安。早年参加抗日救亡运动,1937年在《反侵略》周刊发表短篇小说《太平洋之战》,抗战结束后,1945-1946年在汕头创办《建国日报》,任总编辑兼文艺副刊《国风》  相似文献   
40.
英文版《中国文学》自1951年国庆创刊到2000年停刊,对外传播中国文化长达半个世纪之久。在中国政府的推动下,其有计划、系统的作品译介使中国文化在他者语境获得一定的认知。而浓厚的政治色彩、僵化的出版机制和管理体制,以及翻译人才严重流失,最终导致了杂志的失败。吸取其失败教训,新时期中国文化对外传播应注重中外文化背景差异;要增强改革创新意识,建立多元化对外传播交流方式;重视优秀翻译人才的培养,这样才能向世界全面推介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繁荣与创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