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40篇
  免费   19篇
  国内免费   1篇
管理学   47篇
民族学   11篇
人才学   10篇
丛书文集   185篇
理论方法论   16篇
综合类   434篇
社会学   53篇
统计学   4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5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16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19篇
  2015年   27篇
  2014年   52篇
  2013年   44篇
  2012年   54篇
  2011年   55篇
  2010年   60篇
  2009年   52篇
  2008年   51篇
  2007年   40篇
  2006年   40篇
  2005年   30篇
  2004年   26篇
  2003年   34篇
  2002年   26篇
  2001年   24篇
  2000年   18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6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85 毫秒
661.
以简·奥斯丁的《傲慢与偏见》为研究素材,对作品中四对男女青年的恋爱婚姻故事进行了描述性阐释。透过作品,我们可以看到简·奥斯丁对于恋爱和婚姻的见解,即幸福的婚姻应该以爱情为基础,但也不能忽略金钱物质保障。同时结合当代女大学生恋爱观的特点,作出分析。研究表明,简·奥斯丁的婚姻观对于当代女大学生的恋爱观,具有指导作用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62.
屈文生 《学术月刊》2023,(1):191-207
新发现的上海公共租界会审公堂于同治十三年末(1875年1月)开庭审理的“熙尔控杨泰记案”罕见中英双语全案刻本,完整记载了原告起诉状、被告答辩状、两造外籍律师对双方证人的直接询问、交叉询问、再直接询问及结案陈词等审前与审中各环节内容,对于会审公堂早期诉讼程序与审判模式等问题研究具有可贵的史料价值。本案前身熙尔控中国御国家案发生于1862年,因原告方欠缺关键物证,本于1863-1864年间已经美驻沪领事法庭组织“会断”为原告索欠不成立,但这起本已了结的陈案在美驻京公使的授意和驻沪总领事官的同意下,依据条约确立的被告主义管辖原则于1874年再度在另一司法机构即会审公堂提起“会审”。同一案件经“会断”到“会审”即一事二审的程序表明,西人实质性操纵着租界司法机构的案件管辖权。本案同时表明,实践中的早期华洋诉讼程序有别于《会审章程》文本中规定的诉讼程序,早期会审公堂实有初等公堂和高等公堂凡两种。初等公堂实行华官主审-洋官陪审制。高等公堂实行华官-洋官会讯制,遵循“审-判”分离模式,即案件由华官洋官会同审讯,判决由华官独立作出。领事在早期会审公堂扮演的是“断事者”而非“断法者”的角色。  相似文献   
663.
本文对《简·爱》两个不同的译本——李霁野与祝庆英译本中的一些实例,在词汇内涵意义表达方面进行了比较和分析。以此说明在文学翻译过程中,对词汇内涵意义的挖掘是十分重要的。  相似文献   
664.
奥斯丁和她笔下的女性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简 .奥斯丁是十八世纪英国最后一位小说家 ,也是英国文学史上第一位重要的女作家。她的佳作《傲慢与偏见》、《罗斯菲尔德公园》、《爱玛》、《桑觉修道院》等 ,及她创造的伊丽莎白、吉英、爱玛、凯瑟琳、芬丽等女性形象将与奥斯丁一样流传百世、经久不衰。  相似文献   
665.
郭店楚简和上博简中都有一篇<缁衣>,其内容与<礼记·缁衣>大致相当,但文字上有较大歧异.从这些歧异中可以大致看出战国到汉初儒家经典文本歧变的一般规律,这包括外在语言形式的改善、儒家思想的增强以及学术思想的转向.对这些文字歧异的研究不仅可以校勘<礼记>,而且对美学史、思想史的研究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666.
简·奥斯丁(Jane Austen,1775—1817),18世纪末19世纪初英国小说家,一生共出版了六部长篇小说。其小说中始终贯穿的一个重要问题就是作为一个人——不仅仅局限于一个正在寻找婚姻的女人——应该如何生活。这里面自然包括女性在寻找婚姻过程中的成长,也包括青年男性对于生活的不断认识,侧面也反映出了错误的道德观及人生态度对生活的影响。  相似文献   
667.
关于《诗经·邶风·燕燕》诗本事的解释见仁见智众说纷纭:或主女性之间的越礼相送,或称兄妹之间的手足情深之别,或解作分手情人做从此各自陌路的无奈诀别;现当代学者甚至从最新文献考定本诗出现了错筒,至此该诗题旨的阐释也莫衷一是。由此也足以证明,该诗堪称“万古送别诗之祖”之不朽经典。  相似文献   
668.
《简·爱》是一部描述人的内心生活的世界地图和经典文本。这部带有精神自白色彩的小说再现了一个孤女在寄人篱下、饱受精神苦难与折磨的成长过程中的累累伤痕。《简·爱》既是一部关于女主人公的创伤记忆的书写,同时也渗透着夏洛蒂.勃朗特本人对自身创伤经历及情感体验的再现与表白。  相似文献   
669.
“简”是中国文学中一个重要的审美范畴。《世说新语》中“简”的内涵既有偏重道德意义的“简正”,又有偏重审美意义的“简切”“简要”,这与魏晋时期“简”的内涵从道德演进到审美,并在文学批评上同步运用有关。这种现象的出现,既与政局变化、士人心态转型、玄学的兴起有关,也与传统审美理想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相似文献   
670.
路在掌中     
简媜 《金色年华》2010,(11):1-1
走路的人,路在脚下;铸路的人,路在掌中。我想,世上只有两种土,是值得用血脉贲张的手掌去紧抓的:一是故国家园的乡土,一是心灵净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