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17篇
  免费   17篇
  国内免费   2篇
管理学   53篇
劳动科学   6篇
民族学   1篇
人才学   8篇
人口学   2篇
丛书文集   170篇
理论方法论   47篇
综合类   222篇
社会学   18篇
统计学   9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4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24篇
  2013年   32篇
  2012年   32篇
  2011年   45篇
  2010年   43篇
  2009年   42篇
  2008年   35篇
  2007年   41篇
  2006年   36篇
  2005年   38篇
  2004年   27篇
  2003年   29篇
  2002年   23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2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新制度经济学的国家理论及其现代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新制度经济学国家理论在内容上包括国家起源理论、"诺思悖论"、国家在产权制度形成中的作用、国家与制度创新和国家与制度变迁的关系等。这一理论对中国政府改革与实践的启示意义是:政府与规则的创建密不可分;要从制度的需求和供给方面发挥国家在制度变迁中的作用;发挥政府的作用,努力消除"诺思悖论";充分发挥国家在制度创新中的作用;充分发挥国家在产权制度变迁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22.
面对现代经济学淡化伦理和中国经济伦理失范的现状 ,对古典经济学、凯恩斯主义、新自由主义学派、新制度经济学派 ,以及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对经济的伦理关怀进行评述。  相似文献   
23.
马克斯.韦伯通过对合法性权威的阐释,开辟了组织合法性研究的"经验主义"传统;帕森斯继承了韦伯的理论并加以完善,强调价值系统的重要作用;哈贝马斯从"规范主义"的视角对传统的组织合法性思想进行批判和重构。此后,新制度学派关于合法性机制的理论,将其研究范围扩展到包括非营利组织在内的一切组织领域;战略管理学派则视合法性为资源,通过对组织的合法性战略、战术的分析,强化了组织合法性研究的微观基础。  相似文献   
24.
道格拉斯.诺思的产权理论是新制度经济学的重要构成部分,他认为产权制度是经济制度的基础制度,产权的交易可以改进资源的配置,一种能够提供个人刺激的有效的产权制度是经济增长的决定性因素。诺思的产权理论对我国经济增长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5.
诺斯与马克思:关于社会发展和制度变迁动力的比较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道格拉斯·诺斯是新制度主义在经济史学方面的代表。他从总体上说是一个制度变迁动力的多元论者,但又视人口变化是制度变迁的最终动力。本文对诺斯关于制度变迁动力的解释与马克思关于社会发展动力的理论进行了比较,说明诺斯对马克思的生产力一元动力论的批评,即过分强调技术进步、缺少解释技术进步速率的理论,是缺少根据的。本文以有关史实证明,诺斯以人口增减为基本动因对所谓“两次经济革命”的解释是不成立的;不可更改的历史事实始终对马克思的一元论唯物史观提供着坚实而有力的支持。  相似文献   
26.
两大制度变迁理论的差异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克思和诺斯都是社会制度变迁理论或社会发展理论的主要代表.通过两种理论不同分析框架及其关于社会制度的起源和本质、社会发展和制度变迁的动力与途径的理论比较,系统分析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和新制度经济学制度变迁理论的差异,提出我国的制度建设应在坚持以马克思主义社会制度理论为基础的前提下,吸收西方经济学制度变迁理论中科学、合理的成分,有利于加快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制度.  相似文献   
27.
在跨国公司研发活动日趋全球化的背景下,选择在中国设立跨国研发机构的跨国公司日益增多.是什么因素促使跨国公司在中国不断加大研发投资力度?这一趋势在今后是否能够长期持续?从交易费用理论的角度对跨国研发机构这一组织形式本身的运作模式以及在中国的发展阶段、地区分布特征等进行了探讨分析,认为在中国由于微观个体交易费用的减少,今后将会有越来越多的跨国公司在中国设立研发机构,而且在行业上会向低技术部门扩展,在区位上会向中西部扩散.  相似文献   
28.
新制度经济学派最为核心的观点之一是把企业看成为一组契约 ,指出了产权的界定和安排在交易中的重要性 ,主张人类社会中的各项制度都可以放置在产权的框架里加于分析 ,这是对企业的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必然结论。通过对企业发展历史的简单回顾 ,可以认为企业作为一种社会有机体是有其发展的规律的 :从低级到高级 ,从简单到复杂的演变规律。因此 ,现代企业理论 ,尤其是产权理论的出现 ,同样有其客观必然性。在现代公司制企业中 ,任何企业都只有克服了激励不对称 ,信息不对称和责任不对称之后才能获得成功。企业之所以得以存在 ,企业之所以会从工场式企业向古典企业的演进 ,由古典企业向现代企业演进 ,这实际上就是一种制度变迁的结果。国有企业中激励不对称 ,信息不对称和责任不对称的问题极为突出 ;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 ,主要是因为企业内部没有一整套科学明晰的产权制度。国有企业要克服激励不对称 ,信息不对称和责任不对称问题 ,取决于三个条件 :第一 ,要有公开的竞争性市场的存在 ,特别是要有完善的经理市场 ;第二 ,企业内部要有一整套明晰的产权规定 ;第三 ,割断政府与企业之间的脐带 ,使企业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市场主体 ,从而避免因政府在微观上介入太深而导致国有企业的产权残缺不全。  相似文献   
29.
新制度主义政治学是对传统政治学制度研究的继承,以及对"行为主义革命"的反思而形成的一种政治学研究范式.它重新把政治制度置于社会的核心地位,认为忽视制度或者低估其作用,都不可能全面地理解政治学理论.作为当代西方政治科学的前沿,新制度主义政治学主要由历史制度主义、理性选择制度主义、社会学制度主义等流派组成.它触及了一系列政治学中关键的理论和经验问题,提高了人们对于政治世界的理解水平,有其重要的理论贡献,但也存在着一些严重的缺陷.  相似文献   
30.
马克思和新制度经济学构建制度的方法存在着根本的分歧。新制度经济学在继承和发展古典个体主义分析方法的基础上,提出了制度个体主义。由于武断地认为制度是个人选择的产物,新制度经济学的制度分析就必然以个人为理论出发点、以致陷入“人与社会相互决定、无限倒推”的二律背反的困境之中,无法真正把握制度的本质和发展变迁的规律。而马克思则以唯物史观为基础,通过批判各种古典个体主义分析方法,在充分肯定人类生存需求的作用的基础上,从人类系统与自然界系统间的关系入手,引入社会实践,从满足需求的方式、社会手段入手,抓住人类征服自然、改造自然的生产活动在历史发展中的主导地位这个关键,建立起制度整体主义分析方法,克服了制度个体主义分析方法的种种缺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