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9篇
  免费   1篇
管理学   5篇
民族学   2篇
丛书文集   13篇
理论方法论   4篇
综合类   41篇
社会学   4篇
统计学   1篇
  2023年   3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崔融为唐代文章四友之一,在初唐文坛上具有较高的声誉和地位。两唐书均为崔融列传,但失之简略,多有讹误,如关于崔融的家世、仕宦经历等等。文章结合崔融诗文、《唐会要》及石刻文献等多种资料,以作补正。  相似文献   
62.
新唐书》“事增于前,文省于旧”是指它记载的历史比《旧唐书》要丰富得多,而文字却要少得多.但是,《新唐书》的许多“文省”是刻意为之,故难免有削足适履之嫌.《新唐书》在把一些史实重新改写时,不顾发生的时间、地点等有不同而将其硬扯在一起,亦被后辈学者所质疑和诟病.  相似文献   
63.
汪金友 《中华魂》2008,(7):28-29
新唐书·外戚传》中有个故事。唐玄宗时,有一年夏天连降暴雨,关中大部分庄稼都被淹没,眼看就要绝收,百姓心里都非常着急。各地州县的官员也纷纷紧急上报,请求朝廷采取救灾措施。但这些报灾的文书,都被宰相扬国忠压  相似文献   
64.
唐宋思想的转型,落实在史传书写上,则从史家的实录写法转向本时代理念的参与,这样所形成的传记文本必然存在着对当下思想意义的张扬,即以他人之观念表达自我之思想。《新唐书》一改《旧唐书》的格局,通过全面采摭柳文入传展现了唐宋思想转型的一个侧面。柳文被广泛采摭的一个原因就在于"议论"和"史才"的价值上。而采摭柳文引起的化学反应则是实质性的,从文学、思想层面到政治层面都有不同程度的改变,柳宗元形象因之形成了重构的效果。宋祁采摭柳文入本传分别展示了柳宗元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形象;而采摭柳文入其他传记则更使韩、柳合流,完成了唐宋思想转型的一个寻求资源的阶段。通过采摭柳文入传,既建立了本时代的思想资源,也无形中有意地让柳宗元与韩愈走到一起。  相似文献   
65.
邱钧彦 《源流》2011,(7):76-77
云浮历史悠久。周代为百越地,"云浮"作为地域之名,最早见于唐朝。《新唐书·地理志》载,唐武德四年(621年)设勤州,领铜陵、富林二县。天宝元年(742年),将全国各州一律改称为郡,勤州改称为云浮郡,这是"云浮"地名的由来。  相似文献   
66.
<旧唐书·经籍志>和<新唐书·艺文志>都是著录了先秦至唐代存在书目的目录学著作,当今虽并行但有着很多差别.本文小考二志,以期求同存异.  相似文献   
67.
<新唐书>、<旧唐书>对李商隐评价歧异之处,主要表现为政治态度和创作成就两方面.对二者评价差异的原因进行剖析,可对李商隐在唐末五代和北宋的接受状况有更为客观深入的了解.  相似文献   
68.
69.
在北宋儒学复兴与“崇韩”思潮的时代背景下,《新唐书》用正面叙写和侧面烘托两种方法,着意将韩愈树立为有唐“一代文宗”,对其形象进行了多方面的美化与提升。这种建构性书写与同时期古文家们对韩愈的推崇一样,本质目的乃是借“崇韩”来重建以儒学为核心的社会文化秩序。但在文学评价层面,《新唐书》主要称颂的是韩愈“陈言务去”的创新精神,对其古文并未多加措意,不宜作为北宋古文家文学观念的代表。受列传撰者宋祁个人求新好异之文学观念的影响,《新唐书》对韩愈文学成就的评价,实可视为其时另一种“崇韩”声音,与所谓“古文运动”共同构成了北宋文坛儒学复兴主题下的复调交响。  相似文献   
70.
吴缜的考据史学的最大特点,是在一套较为完整的史学理论指导下,将自己的考据学成果进行了归纳总结,从而完成了对考据史学理论的初步探讨。在考史过程中,吴缜主要使用了本证法,但却过分依赖本证法,这是其考据史学的最大缺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