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646篇
  免费   297篇
  国内免费   60篇
管理学   2042篇
劳动科学   312篇
民族学   266篇
人才学   230篇
人口学   160篇
丛书文集   2849篇
理论方法论   532篇
综合类   5865篇
社会学   1033篇
统计学   714篇
  2024年   71篇
  2023年   247篇
  2022年   225篇
  2021年   266篇
  2020年   316篇
  2019年   223篇
  2018年   133篇
  2017年   269篇
  2016年   348篇
  2015年   479篇
  2014年   1121篇
  2013年   759篇
  2012年   825篇
  2011年   878篇
  2010年   941篇
  2009年   1027篇
  2008年   1171篇
  2007年   851篇
  2006年   888篇
  2005年   782篇
  2004年   606篇
  2003年   573篇
  2002年   292篇
  2001年   292篇
  2000年   223篇
  1999年   57篇
  1998年   25篇
  1997年   22篇
  1996年   15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16篇
  1993年   17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11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12篇
  1988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01.
经过二十多年的改革与发展,哈尔滨市农业已经由主要受资源约束的发展阶段转入受资源和市场双重约束的新的发展阶段。从近期看,解决农民增收问题必须因地制宜采取行之有效的新举措。 ——加强政府对农业的支持和引导。农业是社会效益高,自身效益低的弱质产业,在农业结构调整、农产品价格下跌、农民收入增长减缓的情况下,更要政府在  相似文献   
102.
李端生  朱丽 《民族论坛》2003,(10):59-60
新闻传播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时期的文明成果,新闻传播能对消除贫穷、愚昧与落后现象起有力推动作用。因此,将新闻传播引入到对贫困问题的解决范畴,则意味着一种新的扶贫手段的出现。在我国,利用新闻传播手段对贫困地区施以积极作用已不成为新闻,但人们对这种手段在消除贫困过程中功能上的认识,则未必全面和深刻,所以在借助与投入这种手段上,尚存在不足。有鉴于此,本文试就我国民族地区如何实施和发挥新闻扶贫在文化上的积极作用,作些探讨。(一)对“文化”这一常用概念的理解,至今尚无一个统一、权威和公认的表述标准,但总的来看,文化包含…  相似文献   
103.
随着基础教育初中数学新课程的不断深入 ,高师数学教育面临着培养一支能胜任数学新课程的数学教师队伍。文章从数学新课程的理念与新型数学教师的关系出发 ,提出高师数学教育的课程结构、课程内容及教学方法的改革 ,突出数学教师的专业化、现代化、个性化 ,从而使高师毕业生对新课程具有较强的适应性。  相似文献   
104.
高燕 《四川省情》2004,(10):19-21
工业化进程是社会经济发展过程的体现,新型工业化是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在工业化推进过程中,工业成为社会经济发展的主导力量,工业发展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关系越来越密切,因此,在新时期探讨新型工业化道路问题,尤其是区域工业化问题,对于地区社会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意  相似文献   
105.
青州市位于山东半岛中部,地处北温带亚温润季风气候区,具备良好的花卉生长自然条件,具备良好的花卉生长自然条件,历史上群众有种植花草的传统。近年来,青州市把花卉作为一项产业来发展、加强引导扶持,花卉产业已经成为全市农村经济四大支柱产业之一,目前全市花木种植面积已发展到5万多亩,年销售收入6亿多元,成为江北最大的花卉生产集散地,是山东省“仙客来之乡”。  相似文献   
106.
农村法治建设是农村小康社会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当前,农村法治建设中农民权益保护立法仍显不足。为此,应加快农民经济、政治权益和农村社会保障等方面的立法,以促进农村全面小康社会建设。  相似文献   
107.
农民区际流动是中国社会转型过程中所发生的必然现象。中国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转型是产生这种现象的社会根源,我国现阶段农业经营比较效益过低、农业投资不足和农民负担过重是造成这种现象的国情原因;农民追求个人利益是造成这种现象的个人原因。农民发生区际流动对国家而言,有利于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催化劳动力市场发育、社会矛盾的解决;对城乡社区而言,有利于促进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推动城市经济和社会发展、农民发家致富。国家要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建立保障农民工的合法权益,为农民区际流动创造良好的条件。  相似文献   
108.
109.
刘义强 《社区》2004,(22):36-36
朱福忠:巧舌如簧的贪官;吕邦列:农民唐·吉诃德;苏兆新:被刑拘反成“功臣”;富豪们:热闹的财富排行榜;三轮车夫:给狗磕头。  相似文献   
110.
《当代中国人口》2008,25(4):23-24,44,45
根据中国国家统计局2008年1月21日公布的《第二次全国农业普查主要数据公报(第1号)》(以下简称公报),截至2006年底,中国农村共有5.31亿劳动年龄人口(即16周岁及以上具有劳动能力的人员),既包括在农村从事纯农业的劳动人口,也包括在农村从事非农产业的人口,还包括被称为“农民工”的外出从业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