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2篇
  免费   3篇
管理学   2篇
人才学   1篇
丛书文集   52篇
综合类   68篇
社会学   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3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5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美国传教士与中国近代教育现代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认为:美国传教士在客观上推动了中国近代教育的现代化进程。他们开创了具有西方近代教育性质的“教会学校”教育;促进了留学教育的兴起与发展;推动和协助中国创建新学,并且直接参与改革新学教育。  相似文献   
102.
荆公新学的创立与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荆公新学是王安石变法的指导思想,也是北宋中期儒学复兴运动中的主要学派。它是因北宋中期社会实践的需要而产生,并随着当时社会实践的发展而发展的。王安石在世期间,荆公新学经历了创立与发展两个时期。一、荆公新学的创立期荆公新学创立于嘉(1056~1063年)、治平(1064~1067年)年间,其主要标志是《上皇帝万言书》《淮南杂说》《洪范传》《易解》等著作的刊行。这些著作集中体现了王安石的哲学思想、政治思想、经济思想和教育思想的基本理论和观点,是荆公新学创立时期的代表作。《上皇帝万言书》:清蔡上翔《王安石年谱考略》将其系…  相似文献   
103.
在中国古代,文之所以重要乃在于通经致用的“载道”功能,一自命为文人,便无足观.但从晚清开始,古文在西学新语及通俗白话的挑战下,逐渐从载道之器沦落到保存国粹的工具,甚至仅供士大夫欣赏的词章或美术之文.文与道、文章与经济的分途,使古文失去了赖以存在的价值与基础,不待废除文言之声起,即已走到生命的尽头.  相似文献   
104.
陕甘味经书院是清末关中四大书院之一,由官府倡议,责成地方士绅创办。在建立、运行过程中,地方士绅与官员给予了大量物资支持。该书院在办学方式、方针,以及教学方法上均体现了对传统书院体制的改革,尤其是书院独特的课程设置,使学生学习了更多的"新学"与自然科学。书院山长教士有方,尽职尽责,在教法、禁约与学规方面承前启后。从建立到被合并,味经书院造就了大批的人才,引领了陕西教育的发展脚步。  相似文献   
105.
梁文道 《社区》2011,(20):26-26
有一年.一个美国小伙子考上了哈佛大学,念工程。哈佛大学第一年有个核心课程。所谓核心课程.就是新学生进校不是上专业课,而是上全体学生都必须上的公共课。这些课的内容千奇百怪,什么都有,但不管怎样.学校认为这些是任何一个哈佛学生都应涉猎的知识领域。于是这个学生就选了一门课,但选完后他非常后悔,因为他选的是“中古英文文学”。  相似文献   
106.
清末民初科举制度废除之后,新学教育已然成为科举的替代品,新式学校则是绅士阶层捞取新的社会资本的中介。然而另一方面,由于一些新式学校在上学花费、教学形式、教学内容、教学效果、人才取向等方面与私塾相比缺少一定的乡土亲和力,在民众的视野中却成为有钱人的奢侈品和疏离于乡村社会的摆设。当然随着新学教育的发展,人们对学校的态度多少有些转变,兴学之初的那种极端的抵制行为也越来越少。  相似文献   
107.
刘晓焕先生的《民主革命先驱宋绍唐》(以下简称《宋》)一书,近日由吉林美术出版社正式出版发行.全书六章近六十万字,内容丰富,资料翔实,方法与观点新颖.依个人之浅见,以下三个特点尤应为学术界所关注.  相似文献   
108.
康有为的“新学”动摇了传统文学观念赖以存在的思想价值根基,从而使建立在这一基础之上的正统文学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康有为从其“新学”思想出发对通俗小说的肯定与提倡,为通俗小说地位的历史性提升与士人参与通俗小说的创作与批评扫清了障碍,从而为晚清“小说界革命”的发生,乃至中国小说的现代转型奠定了思想基础。  相似文献   
109.
戊戌变法时期,时在北京的美国传教士丁韪良主办了《尚贤堂(新学)月报》,通过寓言和新闻报道,发表了对中国改革变法的建议,同时也向中国人介绍了一系列西方科学知识。本文通过将这些内容与丁韪良以往著作相比较,发现"科学知识"大部分出自于他二三十年前的出版物中,不但在知识更新上表现出滞后性,而且杂糅着宗教思想,最终这些出于宣教目的的文化和政治建议未能引起读者的关注,故而《尚贤堂(新学)月报》在中国近现代报刊史上影响甚微。  相似文献   
110.
感动 《金色年华》2007,(11):30-30
1862年,德国哥丁根大学医学院的亨尔教授迎来了他的新学生.在对新生进行面试和笔试后,亨尔教授脸上露出了笑容,但他马上又神色凝重起来。因为他隐约感觉到这届学生中的很大一部分人是他教学生涯中碰到的最聪明的苗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