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8篇
  免费   0篇
管理学   32篇
民族学   1篇
人才学   26篇
丛书文集   7篇
理论方法论   4篇
综合类   68篇
社会学   30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20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28篇
  2008年   23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3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61.
如何指导小学低年级学生习作?这是多年来诸多老师一直探讨研究的课题。我们以新教材为依托,根据年段特点及学生实际情况,按照教育学、心理学原理,大胆尝试,采用“识字、阅读、说话、习作同步发展”的做法,切实落实新课标,使识字、阅读、说话、习作相互促进,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62.
新课改后,每每习作训练呈现给我们的只是百八个字的要求,让很多老师感觉十分茫然,不知道从什么地方下手指导,也不知道按什么要求指导。笔者觉得出现这种尴尬现象有两方面的原因。客观的原因是,长期以来作文课程缺乏独立性,作文教学没有阅读教学那样具有较强依托性的训练序列文本,它在教材中体现的只是短短的一段文字。  相似文献   
63.
教材是语文知识的载体,学生是获取语文知识的主体,教师则是实现两者沟通的桥梁。让学生走近教材,与教材交流,解决学生与教材交流时出现的障碍和引导学生更好地理解教材,是教师的主要职责,而全新改版的中职语文教材对语文教师这一职责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相似文献   
64.
初中地理新教材图像丰富,有地图、示意图、景观图、分布图、统计图、素描图等。它们具有信息容量大,知识精度高,鲜明直观等特点。《全日制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实验稿)》第二部分明确要求  相似文献   
65.
钟建军 《新天地》2011,(12):96-97
当前,新课程改革已经取得了阶段性的进展,教法改革发展到学法改革上,其核心是真正承认和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作用。结合历史新教材的编写特点及宗旨,笔者在教学过程中对新教材及教法学法改革进行了初步尝试,借此谈一点个人的看法和体会,以就教于诸位同行。  相似文献   
66.
本文根据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的年龄、心理特点和<大纲>的要求,探讨了在使用新教材进行教学时,根据教材的特点进行语法教学的必要性,以及如何很好地运用归纳法进行系统的语法教学.  相似文献   
67.
本文阐述了中学地理课程改革从课前备课、课堂容量、课堂组织形式、课堂关注、课后评价五个方面的一些观点,对地理新的课程改革初期实施过程进行了反思,以期对今后地理课堂教学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68.
中学语文新教材的阅读要求就是要多读、多背。读与背是语文学习最直接、最有效的方法。培养阅读兴趣、指导阅读方法、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和阅读心理是语文教师的重要职责。  相似文献   
69.
翻开现行小学的语文教材,虽然里面仍然有一些老的课文,但无处不体现教学目标的新思想、新理念,给人一种全新的感觉,体现了时代的要求——创造性的人才,有利于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一、关于语言的积累人们往往会在工作中发出"书到用时方恨少"的感慨。从某种意义上讲,就是认为自己的积累是有限的。然而在读书、学习的过程中,过目不忘的人毕竟不多,虽然小孩的记忆优于成年人,可是小孩又属贪玩的年龄,总是觉得玩不够。新编语  相似文献   
70.
张林林 《经营管理者》2009,(14):333-333
随着信息社会的发展,人们每天都要面对新事物,因此,我们的教学也要与时俱进,要进行改革教学。然而,课程改革在给教育事业带来的众多好处的同时,也存在着很多问题,本文试浅谈高中数学课程改革所带来的利与弊。一、新课程的试用,给我国教育事业带来了很大的好处第一、通过对新课标教材与旧版教材的对比,我们可以看出,一方面,教育目标已由原来的注重知识的传授变成强调让学生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其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他们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另一方面,新教材充分显示了教材是学校课程最重要的和最直接的育人载体。它除了在遵守语言教学规律,渗透思想感情教育,融知识性、趣味性和内容真实性于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