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827篇 |
免费 | 59篇 |
国内免费 | 9篇 |
专业分类
管理学 | 27篇 |
民族学 | 15篇 |
人才学 | 4篇 |
丛书文集 | 694篇 |
理论方法论 | 88篇 |
综合类 | 1041篇 |
社会学 | 23篇 |
统计学 | 3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1篇 |
2023年 | 37篇 |
2022年 | 28篇 |
2021年 | 42篇 |
2020年 | 40篇 |
2019年 | 40篇 |
2018年 | 15篇 |
2017年 | 20篇 |
2016年 | 39篇 |
2015年 | 63篇 |
2014年 | 71篇 |
2013年 | 78篇 |
2012年 | 107篇 |
2011年 | 110篇 |
2010年 | 116篇 |
2009年 | 120篇 |
2008年 | 170篇 |
2007年 | 110篇 |
2006年 | 109篇 |
2005年 | 103篇 |
2004年 | 91篇 |
2003年 | 88篇 |
2002年 | 74篇 |
2001年 | 62篇 |
2000年 | 48篇 |
1999年 | 30篇 |
1998年 | 19篇 |
1997年 | 13篇 |
1996年 | 13篇 |
1995年 | 8篇 |
1994年 | 5篇 |
1993年 | 3篇 |
1992年 | 5篇 |
1990年 | 4篇 |
1988年 | 2篇 |
1935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89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对物理实在本体的深层认识,本质上是对物理实在的本然形式的理解,本然形式是描述本源的核心内容,是系统的。对物理实在的本体认识需要从实在的本源、本然形式和本真状态三个方面,以本真状态作为认识的起点,本然形式为核心内容,通过对本然形式中内在的相互作用,深层认识本源的自在属性。 相似文献
82.
对"李约瑟难题"的真正解答,必须将古代中国科学的发展进程纳入民族思想传统中进行审视,不仅揭示促进或阻碍科学发展的思想因素,更探讨德性思想与现代科学的关系,以及如何在德性传统上接引现代科学的问题。成中英对此有独到的见解,他认为早期中国自然知识的掌握和运用与多种自然现象的解释理论有重要关系,而近代中国科学滞后的哲学原因则在于儒道思想的内省性。为促进现代科学在中国良性发展,成中英进一步提出"科学转化观",通过确认道德与科学在儒学中的本体地位,指明从道德到科学的转化途径。 相似文献
83.
现代意义上的“自由”一词在刚进入汉语语境时就产生了裂变,成为两种暗含冲突的范畴:“个体自由”与“群体自由”。而前者是应该服务或服从后者的。这一改变对新文学影响深远。鲁迅则自始至终强调个人的自由与独立,不随声附和他人的意见。虽然在接受了钱玄同的鼓动之后,他积极投入新文化运动,后来又加入了“左联”。但他的可贵之处在于,无论在哪种情况下,他都没有放弃自己独立思考的自由,坚持在“群体自由”的名目下不能取消“个体自由”,体现了自己“骨头最硬”的一面。 相似文献
84.
韩小龙 《江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10,29(1):61-67
1950年代,李泽厚将黑格尔的“理念”和车尔尼雪夫斯基的“生活”进行了成功的嫁接,实现黑格尔的唯物主义化。1980年代他把康德的唯心主义先验论加以唯物化,以适应马克思主义的主流意识形态需要。这就是李泽厚的“移花接木”法。李泽厚哲学是工具论哲学,它是起点,也是贯穿其整个哲学思想体系的基本线索。中期李泽厚提出建立主体性哲学,后期又提出“情本体”。进一步强调了感性、偶然性和情欲论,但是,“情本体”和“工具论”之间存在着不可调和的张力结构。因此,工具论在学理上桎梏了他学术发展的潜力,使之画地为牢,作茧自缚。为了突破这种理论上的尴尬局面,李泽厚把马克思主义与康德三大批判相互参照,用马克思的实践观和历史观来改造康德的先验主体性。李泽厚试图将“先验”变成“历史”,这历史不是黑格尔所言的“总体历史”,而是具有人类社会实践的具体历史。他同时要推翻两个哲学家,真可谓心有余而力不足,由此导致李泽厚的“主体性”变成了一个说不清道不明的哲学概念。概念语义之间经常产生矛盾,相互抵触,貌似严密,实际上逻辑欠缜密。虽然他自己生造的词语很多,但还是掩饰不住内部体系的紊乱。 相似文献
85.
吴投文 《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3(2):111-114
沈从文的思想与创作充满着令人困惑的矛盾现象,这可以从其生命观的内在矛盾中找到根源。沈从文生命观的内在矛盾表现为生命本体观与生命价值观的内在矛盾。生命观的这种内在矛盾不仅深刻地影响到沈从文的社会政治观念与文学思想,而且在其创作中表现出来,深刻地影响到其创作格局与艺术风格的建构。通过探讨沈从文生命观的内在构成及其矛盾,可以透视其创作中的许多重要现象,把握其创作独特性的一些重要方面。 相似文献
86.
韩小龙 《长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2(2):73-81
为理清李泽厚的美学思想体系,研究其治学方法及其理论根基,有必要对李泽厚吸收与采纳的各家各派的学说进行一番梳理和分析。分析认为,众多西方先哲和中国古代先贤的美学思想是李泽厚美学的思想根源,但这些思想又都经由李泽厚与马克思主义的唯物主义历史观进行了成功的嫁接,这就是李泽厚所言的"创造性转换";在接受外来美学的过程中,李泽厚巧妙利用"误读"来满足建构自己理论的需要;借用外国美学时髦的名词术语,"克隆"出自己的美学体系,实现了外来美学理论的中国化,这是李泽厚美学的特色;李泽厚美学在西方哲学和中国本土文化的根基上形成了包括唯物主义历史观美学、积淀说、心理本体论、实用理性、人类学历史本体论、情本体的乐感文化等内容复杂的美学思想体系。 相似文献
87.
88.
艺术学学科建设的学科本体和本性与方法论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一门对艺术整体进行综合研究的人文社会科学,艺术学一直以理性本体与实践本体为学科本体,以揭示艺术活动规律、创造充满人文关怀的价值世界为目的.与其所内含的"真"、"善"这两个维度相一致,科学性与人文性就成为艺术学所具有的学科本性.对于艺术的人文内涵的揭示离不开哲学方法;对于艺术学科学性的建构离不开科学方法.然而这种联合时常被单纯的学术专科研究所遮蔽,这导致艺术学研究陷入了社会科学和人文学科都宣称享有特权的尴尬境地.因此,在艺术学学科建设进程中,我们应重新确立对艺术整体进行综合研究的理论观念,准确阐释综合创新的方法论原则. 相似文献
89.
《周易》本体论中的和谐精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龚培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37(2)
<周易>哲学明确了中国哲学的根本命题:一阴一阳之谓道,确定了中华民族的思想模式.<周易>哲学的和谐之道,是整个中华文明和谐理论的源泉母胎,沿着道体、阴阳、三才三个逻辑环节连续展开,完成了中国哲学的本体论结构,从而也就完成了中国哲学的和谐理论,即道与万物和谐;阴阳间同济和谐;三才天地人和谐,并贯穿在中华文明从科学到人文,从本体到现实的文化生活当中. 相似文献
90.
陈艳波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10,(4):398-404
“理知世界”是康德根据理性的理念所形成的实践法规而设定的一个道德世界,它只能从“超验理念”的角度而不能从“先验理念”的角度来理解。“理知世界”在康德《道德形而上学原理》第三部分论证道德的形而上学基础时起到了两方面的作用:第一,“理知世界”使康德走出道德律和自由相互归因的恶循环;第二,“理知世界”论证了“定言命令”何以可能。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