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216篇
  免费   128篇
  国内免费   35篇
管理学   556篇
劳动科学   23篇
民族学   103篇
人才学   67篇
人口学   14篇
丛书文集   1334篇
理论方法论   232篇
综合类   2679篇
社会学   349篇
统计学   22篇
  2024年   26篇
  2023年   64篇
  2022年   71篇
  2021年   112篇
  2020年   90篇
  2019年   93篇
  2018年   47篇
  2017年   88篇
  2016年   127篇
  2015年   169篇
  2014年   358篇
  2013年   263篇
  2012年   358篇
  2011年   352篇
  2010年   365篇
  2009年   317篇
  2008年   429篇
  2007年   352篇
  2006年   345篇
  2005年   331篇
  2004年   247篇
  2003年   216篇
  2002年   178篇
  2001年   136篇
  2000年   97篇
  1999年   48篇
  1998年   38篇
  1997年   21篇
  1996年   19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37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71.
郑维萍 《中州学刊》2006,(4):229-231
《牡丹亭》与《罗密欧与朱丽叶》分别是中国著名剧作家汤显祖和英国戏剧大师莎士比亚重要的古典悲剧作品。两人生活年代接近,两部作品的创作仅隔三年,表达了同样的反封建主义思想的爱情主题,但却在戏剧矛盾冲突的原因、过程、人物性格、尤其结局方面各显异调,其原因在于中西方不同的思维方式、价值取向、审美追求。  相似文献   
172.
缓和是冷战时期的特定阶段,美苏对缓和的认知影响了双方在中东地区的政策及解决中东危机的进程。1973年中东战争的爆发,既与美苏对缓和的认知与推动有关,也离不开埃及对缓和的追求。美苏缓和虽缓解了彼此间的紧张关系,但由于美苏对缓和的追求漠视了埃及的缓和努力与阿拉伯国家对被占领土的诉求,这成为促发战争爆发的外源性因素。美苏缓和对阿以僵局的维持,埃及缓和外交的失败与以色列的强硬立场,使萨达特放弃了外交努力而发动了斋月战争。  相似文献   
173.
中立、平等、透明、公正、高效、独立、文明是现代司法的基本理念.由于现代司法理念的许多原则和内容都直接来源于西方,不是由我国本土意识和本土诉讼文化为土壤构建起来的,导致中国传统诉讼文化与现代司法理念之间产生了一系列冲突,解决这些冲突有待于我国诉讼文化、司法体制与司法人员的现代化.  相似文献   
174.
当前,欧盟实现了具有重要意义的政策创新.欧盟一体化进程的推进,与地区冲突管理模式创新之间有着紧密的相关性.欧盟主导处理冲突的"欧洲化"模式,代表着一种进程,即"将冲突的最终结果,与一体化的水平或者说欧洲处理冲突的其他结构联结在一起".欧洲的整合已成为二战以后该地区秩序稳定的重要因素.通过一体化,欧盟为寻求地区冲突的解决探索了一条可供选择的道路.  相似文献   
175.
试论茅盾文学思想的新旧认知结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德发 《东岳论丛》2006,27(6):135-141
新旧二元对立认知结构是现代中国文学研究的重要思维模式之一。然而茅盾文学思想的新旧认知结构却具有独特性、辩证性和科学性,他认为新旧文学在性质不在形式,评判文学性质的价值坐标是真善美和谐统一而不是形式上的新或旧。建构新文学既要提出旧文学的特质又要提出洋文学的特质,只有以真善美为价值尺度对中外古今文学进行系统研究方能为新文学缔造提供丰富的美学资源。中国现代新旧派小说的评价与创作也要持真善美相统一的价值观。茅盾在文学上的新旧认知结构对于当下的文学研究、批评和创造仍有启迪意义与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176.
上海沦陷时期市民大众杂志《万象》前期小说形态上,立足市民"融合新旧":以从市民大众根本利益出发为新的统一的叙事立场,体现出可贵的民生关怀与民族意识;同时这些小说又保留为新文学所忽略的与世俗人生相贴切的一面.小说富于现代市民娱乐趣味,这既是适应了当时的市民娱乐口味,也体现了沦陷时期批评现实的精明策略.不同的文体各以其文体自身特点参与了这一进程.  相似文献   
177.
知识经济时代的社会冲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网络化时代通讯技术的高度发达是知识经济社会中各种冲突的基础,冲突以网络为载体,包括人与人的冲突、知识的冲突。其趋势是全球化、频繁化。具体体现为民族冲突、语言冲突、价值冲突。价值冲突的原因在于精神控制在网络化时代成为不可能,价值多元化成为一种趋势。  相似文献   
178.
179.
与贸易有关的环境措施在GATT/WTO法律层面持续引起学者们对贸易与环境问题的激烈争论。而气候变化博弈中,WTO成员方采取应对气候变化的单边措施,可能违反了WTO的非歧视原则和其他若干规则。对从未做出碳减排承诺的国家进口的产品征收反补贴税可能违反SCM协定,TRIPs协定很难成功适用于气候友好型技术的转让与应用之中,这都是气候变化下WTO争端问题凸显的主因。本文通过探讨碳关税等应对气候变化措施与WTO的一致性,对GATT/WTO关于贸易与环境的争端解决案例进行解读,探寻气候变化下WTO争端解决的未来走向,对我国频发的贸易摩擦提出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180.
法律信仰能够引领人们选择法律途径,预防、转化或解决社会冲突,同时也是法治社会秩序的精神支柱.社会冲突既能促进法律信仰的形成,也可能对法律秩序和社会和谐的破坏会动摇法律信仰的社会基础,导致法律信仰的生成障碍甚至法律信仰的解体或崩溃.不过,社会冲突完全可能成为法律信仰形成的“入口”,甚至是民众法律信仰重建的良好契机.在社会冲突情境中,法律信仰的重建必须以民众的权利意识为基础,并以良性运行的法律体系、公正高效的行政、司法过程为前提.社会冲突情境中法律信仰的重建必须在对法律的基本价值、程序价值信仰的基础上有效地引导民众对法律制度及其运行的合理反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