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62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1篇
管理学   5篇
民族学   8篇
人才学   5篇
丛书文集   333篇
理论方法论   54篇
综合类   654篇
社会学   14篇
统计学   2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17篇
  2021年   19篇
  2020年   22篇
  2019年   27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25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25篇
  2014年   45篇
  2013年   50篇
  2012年   49篇
  2011年   57篇
  2010年   78篇
  2009年   58篇
  2008年   64篇
  2007年   83篇
  2006年   63篇
  2005年   77篇
  2004年   70篇
  2003年   44篇
  2002年   41篇
  2001年   36篇
  2000年   33篇
  1999年   22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7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章亚昕 《文史哲》2005,(2):79-84
回顾新诗艺术的发展轨迹,会看到十分明显的“钟摆”形态。这种反复摆动的发展轨迹,从“外形式”角度看,新诗是从格律体到自由体,再从朗诵诗到新民歌;从“内形式”角度看,新诗是从白话诗到象征诗,再从意象化到形象化;而从内容角度看,新诗则从抒情小诗到现代史诗,再从讽刺诗到哲理诗。“钟摆”的形态,意味着新诗处于文体的草创阶段。由于草创期没有确定的文体规范,诗人就在诗感、诗观与诗运三个层面进行探索,寻找最佳的艺术表现样式。  相似文献   
52.
学术的生命在于百家争鸣.要解决新诗形式的理论问题,只有一个办法展开讨论.吕进先生说"有如散文的基础是内容,诗的基础是形式."[1]没有诗的形式,也就没有了诗人与读者沟通的桥梁.新诗多数不受欢迎,主要是因为它们还不成形.因此,如何认识新诗的形式问题便成了发展新诗的矛盾焦点.丁鲁认为,片面发展自由诗的中国新诗,正处于迷茫的困境之中.其根源主要在于"内容决定形式"的机械论没有得到应有的批判.因此,当前新诗一切问题的突破口,就在于加强格律诗的理论研究与实践,除此以外别无其他出路.黄淮、周仲器认为,格律诗中的"自律体"与"共律体"具有不同的艺术特征,前者是"一诗一律",后者是"千篇一律"."自律体"与"共律体"的矛盾运动是中国格律诗发展的内在动力.当下新格律诗的"自律体"与"共律体"的继续创新并互动演变,必将迎来中国诗歌形式的第三次伟大变革,实现中国诗歌的真正复兴.万龙生认为,戴望舒对于诗中的音乐性曾经有过偏颇、极端的认识,而且在自己的创作中予以贯彻;但是,他后来对那种意见作了修正,并且在创作中实现了向音韵的回归.这一过程,证明了音韵的魅力以及音韵对于诗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3.
初期白话新诗运动的兴起与新诗的倡导者、尝试者们的求真精神密切相关。"求真"精神就是在创作中融入诗人自身真实的人生体验,在诗歌中注入时代精神。求真精神是初期白话新诗运动的重要动力和艺术追求之一。理解了这一点,能较客观地分析白话新诗所呈现出来的内容和形式上的独特性;把握白话新诗与中国古典诗词的联系以及正确地看待外国诗歌对中国新诗的影响。  相似文献   
54.
高凖以蔑视"政治挂帅"的人士自居,强烈反对<台湾当代新诗史>中加入反独促统内容.把政治妖魔化,把文学史的自主性等同于非政治性,是一个常识性错误.在乡土文学论战中受过余光中伤害的高凖,对余光中有很深的成见和偏见,这影响了他对余光中文学成就的客观评价.关于"余光中热"在大陆的形成,决不是如高凖所言自上而下出自于统战部门的指示,而是出于广大读者对余光中作品的艺术性和思想性的认同,是自下而上产生.究其原因,主要是余光中本人的艺术成就所使然.  相似文献   
55.
晚清诗界革命采取"以文为诗"的诗学策略,解构传统格律诗体,重建自由的新诗体。通过口语、新名词介入诗歌,消解格律诗的节律及文体形式,实现诗歌结构的嬗变与功能的转换。这一诗学策略启发了胡适等白话新诗人对现代诗歌自由体式的建设与发扬,进而形成了20世纪以降占据诗坛主流地位的"现代自由体"诗。  相似文献   
56.
20世纪中华诗词充满曲折、冲突和变化。集汉语言文字声情意象之美的传统诗词,是中华文化的极品、民族的符号与精神的象征。当它传到欧美大陆,正催生以庞德为代表的意象诗派时,却在国内遭到新文化运动的清算与放逐。尤为吊诡的是,极力反对旧诗的胡适,却终生未能走出旧诗的"阴影",直到1960年代,他还将新写的旧诗转给钮建生,要把一段"历史记录下来"。即使在被边缘化的时期,旧体诗词也未失声。大批优秀作品在抗战烽火中荣获褒奖,流传广远。改革开放以来,摆脱桎梏的中华诗词如井喷般蓬勃发展,佳作如林。但是徒具形式的标语口号化现象仍大量存在。如何在接通古诗文脉的同时,进一步接轨当代美学思潮,寻求诗意上的突破,这取决于当代诗家对理论的自觉、对时代使命感的承担以及对才艺的精益求精。我们不能满足于克隆过去的辉煌,而应当直视现实,勇于开拓与创新。要充分体现创作主体的风采,以自己的声音与当代的情怀及表现技巧来诠释人生并提升人文生活的价值。  相似文献   
57.
中国现代浪漫主义思潮的兴起是离不开新诗的民族神话、传说写作的推动。新诗的民族神话、传说写作有力地促导了浪漫主义中国化:诗歌中主人公的主体精神以“圣贤”遮蔽着“天才”;在“人神”关系上,以“人神恋爱”的结构模式取代了西方的“人神同性”;在艺术意蕴上,“心境”释放时的激情淹没了“人性”的理性思考。因此,这种浪漫主义所表现的“神思”是非本体性的,从根本上讲这由民族根性——“神与物游”中之“游”即契合、顺应精神所决定。  相似文献   
58.
《三国志演义》心理战术描写具有戏剧化特征,表现在戏剧化的情节结构、舞台化的表演艺术、浓郁的喜剧色彩三个方面,具有很强的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59.
王雅平 《云梦学刊》2008,29(3):104-106
何其芳《休洗红》一诗几乎全由古诗词意象暗缀融合而成,这些意象形成诗歌的基本骨架,营造出新诗中最具古典美的意境与画面.同时,它们又被诗人重新激活,以古典内涵为原始依托,在诗人的语言场中生长出新的义项,表达着诗人的现代情感与体验.  相似文献   
60.
陈爱中 《北方论丛》2008,2(3):25-29
初期新诗是汉语新诗的最早形态,其语言内质是后来任何一种新诗语言形态的必然追溯,因此发生学的意义大于本体论的意义.语言媒介的混杂、外在目的的催生,以及在矫枉过正思维支撑下的对传统汉语诗歌历史延续的彻底拒绝是,导致初期新诗语言繁乱的主要原因.初期新诗很好地完成了告别传统语言表述形态的任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