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3426篇 |
免费 | 481篇 |
国内免费 | 229篇 |
专业分类
管理学 | 2062篇 |
劳动科学 | 108篇 |
民族学 | 632篇 |
人才学 | 618篇 |
人口学 | 101篇 |
丛书文集 | 4779篇 |
理论方法论 | 1068篇 |
综合类 | 12259篇 |
社会学 | 2166篇 |
统计学 | 343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50篇 |
2023年 | 544篇 |
2022年 | 571篇 |
2021年 | 717篇 |
2020年 | 578篇 |
2019年 | 607篇 |
2018年 | 231篇 |
2017年 | 423篇 |
2016年 | 513篇 |
2015年 | 865篇 |
2014年 | 1863篇 |
2013年 | 1444篇 |
2012年 | 1791篇 |
2011年 | 1908篇 |
2010年 | 1714篇 |
2009年 | 1841篇 |
2008年 | 1832篇 |
2007年 | 1357篇 |
2006年 | 1051篇 |
2005年 | 976篇 |
2004年 | 667篇 |
2003年 | 585篇 |
2002年 | 570篇 |
2001年 | 481篇 |
2000年 | 359篇 |
1999年 | 178篇 |
1998年 | 102篇 |
1997年 | 77篇 |
1996年 | 39篇 |
1995年 | 35篇 |
1994年 | 18篇 |
1993年 | 17篇 |
1992年 | 12篇 |
1991年 | 4篇 |
1990年 | 3篇 |
1989年 | 7篇 |
1988年 | 2篇 |
1987年 | 2篇 |
1986年 | 1篇 |
1935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3 毫秒
41.
42.
43.
44.
45.
肖婧 《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4,(1):167-176
晚明时期出现的“世说体”小说《世说新语补》在日本江户时期广为传播,江户士人对其展开大量的注解、抄补、音译等研究工作,并掀起了日本“世说体”小说的创作热潮,其影响力甚至超过了刘义庆的《世说新语》。通过对《世说新语补》渡日版本内容的比勘,发现其书基本承袭了刘义庆《世说新语》的一贯风格,但在内容上又根据作者的价值旨趣进行了删减或增补,增加了大量符合儒家思想观念之内容。《世说新语补》在江户时期的风行,以及其后在日本产生的“世说热”的现象,折射出江户时期士人的精神风貌。 相似文献
46.
延安时期,毛泽东高度重视国际传播工作,在国际传播工作中坚持党的领导、实事求是、内外有别和灵活应变,巧妙运用国际传播策略与传播技巧,有力回击了国民党的政治谣言,领导中国共产党走向世界舞台。从传播学理论来看,毛泽东注意采取多样化的国际传播方式,细分国际传播受众,优化国际传播话语,充分发挥意见领袖的作用,使得传播效果最大化,为新时代的国际传播工作提供了重要的现实启示。 相似文献
47.
新闻采访对于新闻写作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新闻采访决定新闻写作.新闻报道是不是真实可信,是不是生动可读,能不能引起兴趣,这些都取决于采访的质量.而采访的质量则取决于新闻采访活动的第一通道,即记者在采访中的"首因效应".经社会学家有关调查和实验表明,陌生人初次见面时,对对方外表的魅力与想再次与之交往的相关系数为0.87,远高于个性、兴趣等相关系数.它关系到交往双方对对方的评价,关系到彼此的交往能否持续.一般而言,若是首因效应或是第一感觉、第一印象好,则能产生强烈的交往愿望,首因效应不佳,则会产生情感认知障碍.所以,记者采访中对采访对象产生的"首因效应"是记者顺利进行采访活动的根本保证. 相似文献
48.
自媒体时代,大众传媒成为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面对优质的樟树帮中药炮制技艺非物质文化遗产,如何进行多模态研究,增加群众的认知度,对樟树帮中药炮制技艺的传承传播具有划时代的意义。本文主要通过多模态的研究,侧重图书、文字、图片等,并利用ELAN软件,在强大的效果论和沉默的螺旋理论的基础上,构建了一个对于樟树帮中药炮制技艺传播效果的网络链。研究结果显示:广大人民群众对樟树帮中药炮制技艺可接触的认知渠道多样;但是,不管在语言文字符号或非语言文字符号上,有关介绍樟树帮中药炮制技艺的内容非常少。本研究为樟树帮中药炮制技艺的数字化保护、长久保存、跨越时空的传播提供了理论支持和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49.
英语是当今全球的通用语言,英语在世界各地得到扩散和普及.本文介绍了英语国际传播的路径,并提出了以下对汉语传播的启示:其一,汉语传播应注意国别化研究;其二,针对不同的市场,汉语教学需要具有对应的灵活性;其三,必须重视文化产品在汉语文化国际传播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50.
在人工智能新闻时代,智能算法深度嵌入新闻生产、分发和反馈环节,成为“人—机”互动中与人类主体相映照的非人类行动者,在人的知觉经验和行为实践上具有居间调解的道德意蕴。在对三种媒介技术观进行辨析的基础上,可以从道德行动体的界定标准、道德主体的可能性两个层面分析算法的道德行动体功能。在技术调解理论下,算法技术具有成为道德行动者的可行性,判断的标准是在“人—技术”关联的情境中考察其意向性和自主性。算法技术混合意向性和自主性构成其道德主体的必要条件,智能算法在目前算得上是一种功能型的道德行动体。智能算法的道德行动体功能及其可能性分析,对于未来人工智能新闻伦理治理理念和路径转型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