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905篇 |
免费 | 32篇 |
国内免费 | 7篇 |
专业分类
管理学 | 95篇 |
劳动科学 | 17篇 |
民族学 | 20篇 |
人才学 | 20篇 |
丛书文集 | 216篇 |
理论方法论 | 57篇 |
综合类 | 444篇 |
社会学 | 55篇 |
统计学 | 20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4篇 |
2023年 | 39篇 |
2022年 | 40篇 |
2021年 | 37篇 |
2020年 | 41篇 |
2019年 | 37篇 |
2018年 | 12篇 |
2017年 | 15篇 |
2016年 | 27篇 |
2015年 | 30篇 |
2014年 | 81篇 |
2013年 | 44篇 |
2012年 | 44篇 |
2011年 | 45篇 |
2010年 | 54篇 |
2009年 | 41篇 |
2008年 | 53篇 |
2007年 | 46篇 |
2006年 | 22篇 |
2005年 | 44篇 |
2004年 | 33篇 |
2003年 | 21篇 |
2002年 | 22篇 |
2001年 | 19篇 |
2000年 | 17篇 |
1999年 | 17篇 |
1998年 | 10篇 |
1997年 | 12篇 |
1996年 | 6篇 |
1995年 | 6篇 |
1994年 | 2篇 |
1993年 | 2篇 |
1992年 | 2篇 |
1991年 | 4篇 |
1989年 | 3篇 |
1987年 | 1篇 |
1985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9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徐和阳 《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22,(8):46-48
以超星学习通和钉钉线上教学直播为例,研究概论课的线上教学设计、内容和应用;对概论课线上教学实践进行简要的研究和反思,以丰富教学环节,提高学习效率;注重过程性考核体系,提升教学质量;突破时空限制,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以及教师的线上教学能力和学生的参与度。 相似文献
2.
3.
秦印制度对战国至秦统一的历史进程多有反映,由封泥所见县印切入,可揭示相关面貌,并增进对秦汉、汉唐政治制度演变的认知。秦印称谓经历由“玺”而“印”的变化,时间非以秦统一为界,而在统一前夕。天子印称“玺”、吏民印称“印”,与秦统一“正用字”“正用语”的旨趣尚不尽同,后者属“非制度”行为,故曰“群臣莫敢用”。“通官印”指可通于上的“通官”群体用印,对称概念是“小官印”。“官”指官吏而非机构,“小官印”不是“小”的“官印”,而是“小官”的“印”。秦代“小官印”“少官印”是指少吏所持官印。与后世唐代不同,秦官印主要是吏员印。机构主官用印使用职官省称,凸显机构名称,反映秦主官用印时吏员印、官署印属性合一。秦县、乡印存在不同写法,如“绵者”与“绵诸”、“灋丘”与“废丘”、“卿”与“鄉”,是秦“同书文字”的体现,时代分属统一前后。用字之外,界栏也是判断用印时代的重要参考。秦及汉初“道”官不置乡,或设“部”管理,部印之“部”与马王堆地图所见之“部”的性质相近。 相似文献
4.
国际业务因周期短、盈利强、风险小等特点而被各家银行所青睐,并采取得力措施积极拓展国际业务,但在实践中也发现,由于对关联产品研究不细致,出现事与愿违的情况。“证票通”和银行承兑汇票两种产品的关联度较高,出口企业可以根据需要自由选择,但由于实际执行中存在的优惠费率差异等因素的影响,严重阻碍了“证票通”业务的发展。本文从优惠费率、承兑期限、资产流动性等方面出发,探讨影响“证票通”发展的诸多因素。 相似文献
5.
国家同一,民族多样,这本来就是客观事实。但是,自民族国家概念传播全球,"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似乎已成为某些人挥之不去的理想模型。"民族等于国家"的提倡者不是将民族置于国家之下,而是让它们完全重合,国家就是民族,民族就是国家。这完全是非生态的思维方式,不符合当下现实,也不符合未来愿景。 相似文献
6.
为科学反映黑龙江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发展情况及总体进程,及时准确地发现经济社会发展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深入贯彻落实中共黑龙江省委2003年九届四次会议通过的《黑龙江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纲要》精神,按照国家统计局制定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统计监测方案》,对2000—2011年黑龙江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展情况进行测算、分析和评价。 相似文献
7.
通,作为贯穿庄子整个思想体系的核心概念之一,以道通为一为其深沉内涵,在存在的图景上展示了庄子对统一的存在形态的关注。由此,揭示出庄子之通所具有的含义之一存在之通,它蕴含着两重内容一为本然世界中的浑而未分之通,一为现实世界中的分而齐之之通。就世界之在而言,庄子把它划分为未始有物的本然世界与分化的现实世界,并以浑而未分的本然世界为理想的形态。与之相应,庄子区分了社会领域的不同存在形态至德之世、动乱之世,并赋予前者以理想的性质,旨在突出人之在应与万物通而为一,这既在价值观上体现了人之在应当以通为其品格,又以形而上领域未始有封的本然之在为其根据。同时,存在的秩序之维从有序性、条理性彰显出存在之通,并展示着其与存在的统一之维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8.
文化差异导致了跨文化中的翻译活动。不同文字间的学术交流本指望通过语言转换实现对源语地文本之理解,却因母语特点而不能得到忠实的再现。无论是利玛窦等西方传教士努力向西方世界翻译儒家经典,还是严复等中国知识分子试图向中文世界翻译《天演论》及一系列西方概念等,其翻译中的文化策略与自我矫正造成知识本土化之发生。所谓翻译的对等性,应具备跨文化语义上的一致性。由于自然科学在其学术共同体中建立了共同的符号系统,故实现了这一点。可在人文与社会科学领域,由于翻译活动始终面临创造性反叛,使源语地的文化观念或文本中的原有立场、内在框架与基本假定在转译中都发生了某种程度的改变。 相似文献
9.
鉴于民神杂糅带来的弊端,帝颛顼通过"绝地天通"将天地交通的权力垄断集中,一方面固然消除了"民渎齐盟,无有严威"的弊端,但王权的膨胀却易导致对民生的忽略.周公的"天命观"对于颛顼"绝地天通"观念乃是一个修正,一方面延续了对天地交通权力集中的观念,另外一方面又将民意视为天命对王权加以限制.这一修正对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民本思想... 相似文献
10.
中国文化传播不应只是对工具理性、价值、习俗等进行全面均等的传播,我们应该以传播的价值为中轴,对文化的各个层面展开细致的分析,进而找到传播的着力点。传播内容方面的价值中轴包括主客体的价值、文化通约性等维度。工具理性、价值层面的“重叠共识”与习俗层面只应作为背景予以展示,而不宜作为正面的诉求。禅学、道家文化等能够弥补接受者文化缺失的价值层面,是兼顾传播主客体双方价值诉求的部分,也是构建深层共通感的桥梁,应该成为中国文化传播的着力点。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