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75篇
  免费   54篇
  国内免费   13篇
管理学   56篇
劳动科学   7篇
民族学   16篇
人才学   9篇
人口学   3篇
丛书文集   614篇
理论方法论   81篇
综合类   1194篇
社会学   53篇
统计学   9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20篇
  2022年   26篇
  2021年   32篇
  2020年   26篇
  2019年   38篇
  2018年   16篇
  2017年   21篇
  2016年   27篇
  2015年   61篇
  2014年   113篇
  2013年   104篇
  2012年   138篇
  2011年   131篇
  2010年   148篇
  2009年   156篇
  2008年   197篇
  2007年   157篇
  2006年   111篇
  2005年   96篇
  2004年   89篇
  2003年   71篇
  2002年   66篇
  2001年   62篇
  2000年   39篇
  1999年   22篇
  1998年   12篇
  1997年   19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4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81.
词缀作为现代汉语中的一种很重要的现象,有其自身鲜明的特点。结合普通语言和汉语自身特点,从形式和意义上分析了前贤们提出的关于词缀的判定标准所存在的问题与不足之处。词缀形式上的判定标准是一种原型范畴,定位性与标志词性是词缀的典型特征,应把意义虚化的说法改成“脱离本义”。  相似文献   
282.
283.
感性作为哲学发展史上基础性的范畴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感性范畴在费尔巴哈哲学中从认识论领域转向了本体论领域,感性本体论成为费尔巴哈批判神学和理性的支点。马克思在费尔巴哈思想的基础上,用批判的方法将感性从直观的抽象确定为实践的活动。从此,感性被纳入实践论中讨论。在实践哲学中,感性指的是现实的个人的活动,是一种动态的过程。新时代中国人民群众的幸福感、安全感和获得感的提升离不开人民群众的感性能力,探究感性范畴的实践转向,有利于启示人民群众美好生活的实践路径。  相似文献   
284.
程度范畴是人类重要的认知范畴之一.本文探讨关于程度范畴的一些理论问题,包括:(1)程度范畴的内涵与性质;(2)程度范畴与邻近范畴的关系,程度范畴与数量范畴是并列关系的两个范畴,它们一起隶属于量度范畴;(3)汉语中程度的9种不同表达类型;(4)程度范畴在现代汉语中的表现形式.  相似文献   
285.
创建和研究中国民间文学批评史,有利于完善中国文学批评史的学科体系,拓展学科研究的范围,使中国古代民间文学思想及理论获得其应有的学科地位.创建中国民间文学批评史的研究体系可以从三个基本方面考量:一、明确研究对象和研究范围;二、从古代民间文学批评的实际出发来建立民间文学批评史的概念和范畴体系;第三,确定基本的研究范式和方法,从研究民间文学思想史的角度来研究民间文学批评史.  相似文献   
286.
家庭现代化理论及其发展的回顾与评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主要回顾和介绍了家庭现代化理论在最近50年间被西方学界批评和修正的过程,并对其主要理论观点的发展变化进行了梳理和评论。这些主要理论观点的发展变化包括:对一元化和单线演进的家庭变迁理论进行反思,逐步接受家庭变迁存在多种路径和复杂多样模式的可能性;家庭变迁研究的分析范畴经历了从家庭结构到家庭关系的转变;在方法上,不再执着于对传统和现代家庭及其行为进行简单的分类,等等。  相似文献   
287.
"网络"作为一种分析方法很早就渗透到各个学科领域,并在一些学科的研究中形成具体考量网络的指标与核心范畴。在经济学的多个相关领域中,网络也被当作一种研究视角或方法,得到广泛应用。但从经济学的特定视角——网络经济学的视域来界定网络范畴的文献并不多见。"网络"是架构网络经济学的核心范畴和基石,因此,对网络的研究不能仅仅停留在把它当作研究视角和研究方法的层面上,而应当从网络经济学理论大厦基石的角度和理解网络经济的全部逻辑起点的维度,来深入挖掘网络的特性及其蕴含的网络经济学原理。  相似文献   
288.
唐俐 《船山学刊》2005,(2):67-69
《易传》认为道德的最高来源实际上就是一个天地之理,由此它附会“元亨利贞”之天德,提出了社会之基本的伦理规范“仁义礼信”,要求人们通过“进德修业”,达到天地人德性合一。  相似文献   
289.
苍凉美之思     
苍凉美是一种沉郁静远的悲情美。在文本意蕴层面上,“苍凉美”指荒芜悲凉的美、苍茫凄凉的美、凄惨悲情的美以及苍老朴素的美。在范畴的层面上,“苍凉美”内蕴诸多意味,即“悲剧”沉郁意识、“悲·险”忧患意识、“悲情”生命意识、“残缺”伤怀意识。苍凉之关,是沉郁之美,悲怆之美,悲情之美,残缺之美。  相似文献   
290.
论文探讨从集合与双射、结构与态射、范畴与函子到λ演算与相等映射的共同思想与规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